黃昉苨 《 中國青年報 》( 2015年02月25日 11 版)
人類在陸地上不斷製造汙染物,千萬裡外的北極熊跟著遭殃了。
這可不是嚇唬人的寓言故事,而是正在被掀開的現實:在今年2月的《環境研究》期刊中,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桑尼報告稱,人類排放的汙染物很可能影響到了北極熊的陰莖骨。
往大了說,北極熊這個群體的繁殖能力沒準堪憂了。
把它們折騰這麼慘的,是一種名叫「多氯聯苯」的物質。它在工業上被廣泛使用,足跡遍布全球各地,還特別擅長搭順風車到處遊覽。一旦被動物生吞了,重則致死,輕則產生各種不良後果。
比如在北極熊身上,多氯聯苯濃度越高,其陰莖骨的礦物質密度就越低。這可能會讓北極熊更難交配。
這一結果是桑尼和同事們走訪加拿大以及格陵蘭島北部,從當地獵人手中搜集了8個亞種的北極熊陰莖骨研究之後得出的。他最感到憂心的是,自己發現的這些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海水中的汙染物成千上萬,而真正病入膏肓的北極熊很快就會淹死或者被其他動物吃掉,換句話說,它們到底傷得有多重,人類根本不清楚。
要是仔細計較起來,真正受影響的,又怎麼會只有一群北極熊呢。可惜,並不是每個領域、每個群體,都能碰上那麼較真的科學家去鑽研——這可能不僅是北極熊的悲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