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恆星都像太陽一樣發著光和熱,為啥太陽一落山天就黑了呢?

2020-12-05 時空通訊

有人對黑夜有疑惑:既然天文學家們說天上的星星幾乎都是恆星,都像太陽一樣的發著光和熱,有的比太陽還大還亮很多倍,怎麼真正照亮只靠一個太陽呢?銀河系就有幾千億顆恆星,按道理這麼多太陽應該把天照得通亮通亮的,沒有黑夜了,怎麼還是太陽一落山就成了黑夜呢?

其實這個問題憑我們平常的常識就可以回答,簡單一句話:因為距離太遠了,只有太陽一盞燈是我們自己的。

比如晚上你家的燈就是照亮你家的,關了,你一家子就沉浸在黑暗中。但世間還有千千萬萬盞燈都亮著,怎麼沒照到你家裡來呢?這和題目所說是一樣的道理。

因為其他鄰居家的燈或者路燈不是照耀你家的,距離你家很遠,就無法照到你家了。

照耀地球的是太陽,其他星球距離太遠就照亮不了我們。比如說比鄰星距離我們4.22光年,他們那裡有一顆行星叫比鄰星b,距離這盞燈只有700萬公裡,當然就很亮了。而我們距離比鄰星將近40萬億公裡,是我們與太陽1.5億公裡距離的27萬倍。

你算一算,你距離你家的燈多遠,距離你鄰居家的燈有27萬倍嗎,肯定不會有。

如果你距你家燈5米的話,按比鄰星與太陽比例,這個鄰居就距你135萬米的地方,也就是1350公裡遠的地方,你還能看到這盞燈嗎?實際上你家鄰居距你也就是基石米吧,即使他家沒有房屋遮蓋,你能夠靠他家的燈來照亮嗎?

這樣一想你覺得天上的星星光芒照不到我們這裡就心安理得了吧。

比鄰星只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是南門二這個三星系統中最小的一顆C星,因為它的亮度小,我們憑肉眼連看都看不見。

南門二A星是這個三星系統最大那一顆,質量為太陽的1.1倍,距離我們約4.3光年,視星等0.01,應該還是很亮的,肉眼就能看到。但比起天狼星就要暗很多了,比金星、木星就更暗了,感覺就像看1公裡外的一盞路燈。這些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

夜空漫天繁星除了5、6顆行星,都是恆星,距離普遍在100光年左右,這麼遠的恆星,它再亮我們也只能看到一個亮點,要想靠它照明怎麼可能呢?

就是這個道理,歡迎共同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所有發表的文章都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如喜歡請關注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如此多恆星,為啥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就變黑了?
    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人類最熟悉的太陽和月亮也是宇宙中的小小星球,它們對於地球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可能不會出現生命,也就不可能有如今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可以說,太陽和水一樣,都是生命之源。太陽的晝出夜伏也為人類提供了富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天亮了就意味著該起床工作;天黑了我們又該陷入甜甜的夢鄉。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太陽並不是宇宙之中唯一一顆會發光的恆星,為什麼太陽落山之後,地球就變黑了呢?為什麼其他恆星不能給地球提供光明呢?
  • 晚上天空是黑的難道真的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嗎
    炎炎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在夜色下乘涼,然後數著漆黑夜空中的點點星光。不禁有人會問,夜晚為什麼天空是黑的啊?那當然是太陽下山了。這可能是3歲孩童都能回答的問題。那夜晚天空是黑的真的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嗎?最開始人們都認為星星是鑲嵌在一個透明球體表面的,中國最古老的宇宙結構學說「蓋天說」的基本觀點就是——天圓地方,哥白尼的日星地動宇宙體系和託勒政的地心宇宙體系中都包含了恆星天體的內容。中世紀思想家尼古拉認為宇宙是無限的,而牛頓根據其相對論也推斷星星也是無限的,並且是相對均勻的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而我們晚上看到的星星,只是眾多能發光發熱星體中的一部分,這種星體,我們稱之為恆星。
  • 晚上天空是黑的難道真的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嗎
    炎炎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在夜色下乘涼,然後數著漆黑夜空中的點點星光。不禁有人會問,夜晚為什麼天空是黑的啊?那當然是太陽下山了。這可能是3歲孩童都能回答的問題。那夜晚天空是黑的真的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嗎?其實,夜晚天空為什麼是黑的?這是宇宙學中一個著名的經典問題。
  • 宇宙中那麼多恆星,為什麼沒有太陽的照射天空就黑了?
    你可能會脫口而出,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夜半球的人不再受到陽光的普照。這好像是每個人都知道的答案。那麼,如果他繼續追問,既然夜空繁星滿天,這其中不乏比太陽更大、更亮的恆星,為什麼卻照不亮頭頂這片天?你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是天文學中一個著名的問題,「奧伯斯佯謬「。
  •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太陽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整個太陽系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而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放在整個銀河系乃至於整個宇宙都是一顆很普通的恆星,但是在太陽系中,它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太陽是一顆很理想的恆星。我們都知道太陽很熱,地球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太陽散發出的光和熱,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五千多度,散發出的能量龐大,但是為什麼饒是太陽如此熱,宇宙還依舊是冰冷的呢?
  • 探測器發回數據,這顆系外行星天上有2個太陽,在1300光年外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相信大家都知道,太陽是非常重要的。在太陽系內,在各大天體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下,各個天體按照預定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轉,不至於出現秩序混亂的情況。除此之外,太陽源源不斷地是否光和熱量,滋養著世間萬物。
  • 傳說中后羿射日,用什麼箭,射落的9個太陽都去哪兒了?
    天既然是一座山就能夠撐住的,那還會有多大?因此天上的日頭就更沒多大了,於是只要后羿這種天生神力的半人半神,就能夠把它射下來。后羿的力量有多大?可開萬斤之弓,射出千斤之箭。其實這與射掉一座山所需力量還是相差太多了。那麼這些被后羿射下的太陽又去了哪裡呢?古籍記載甚少,無法自圓其說。
  • 太陽是顆奇怪的恆星?
    從同一片星雲中誕生出來後,太陽的那些同胞們就逐漸散開到了離太陽上百光年之外。最近,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曾與太陽相伴的同胞,它叫做HD162826。這顆恆星處在110光年之外,它很像太陽,不過它更加發藍一點。它也比太陽更加熱一些,質量比太陽多了15%。你可以利用一個雙筒望遠鏡看到它,它位於武仙座的右臂。尋找太陽的同胞,科學家有點像是在銀河中進行考古。
  • 天上只有1個太陽嗎?那再從科學角度解釋呢?
    狹義的只就我們能感受到的,能看到的那個熱辣辣的大火球在太陽系裡,天上就一個太陽。廣義的就整個宇宙來說,就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到幾萬億顆。
  • 幾乎所有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都有行星系統
    對克卜勒行星捕捉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的最新分析表明:幾乎所有的恆星都有行星環繞。大約百分之17的恆星有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環繞著,並且這些行星所在的軌道比水星的還近。來自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弗朗索瓦·弗雷斯汀說:「因為銀河系中有大約1000億的恆星,所以大約有170億顆像地球一樣的行星存在著。」他在加州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記者招待會上闡述了最新的發現。
  • 太陽和氫彈都是核聚變,為什麼太陽不會像氫彈一樣爆炸?
    我們知道太陽和氫彈都是核聚變的原理,那麼為什麼氫彈會直接爆炸,而太陽卻不會像氫彈一樣爆炸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核聚變的原理。所謂的核聚變,指的是讓多個原子核互相碰撞,並使這些原子核產生聚合作用的過程,它們在生成更重的原子核的同時,會由於質量虧損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太陽是地球能量的來源,為何太陽能夠散發光和熱?
    同樣作為宇宙中的天體,太陽可以在太陽系的中心發光發熱、地球可以作為生命的載體,但其他絕大多數的天體,都是冰冷而荒蕪的,為什麼太陽如此獨特,可以作為「宇宙能源」呢?  太陽的特殊,要從太陽誕生說起,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物質和能量處於相對集中的狀態,此時的宇宙十分不穩定,天體的生命流程被無限加速,各種天體組合成超大質量黑洞,或者直接死亡產生爆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讓黑洞、物質、能量擴散到更遠的地方。  經過漫長的時間,宇宙中的各個位置都有黑洞和物質能量的存在,而黑洞的引力,讓物質能量聚集,逐漸形成初期星系,並在星系中形成星雲。
  • 從海王星上看太陽,太陽是不是和其他星星一樣是一個光點呢?
    答案肯定不是,再怎麼說太陽也是個中等恆星,中等的意思就是一般、普通、大眾化的意思。就是說太陽看上去和我們夜晚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滿天星基本上是一樣的,我們看到別的星星是一個個小光點,同樣在別的恆星系中有類似地球大氣的行星上看太陽也是一個光點。
  • 月球上看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與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運動一樣嗎?
    地球自轉一圈,也就是一天的時間,我們也就會經歷一次晝夜交替(除極晝和極夜地區之外)。但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幾乎感受不到地球的轉動,不過只要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天體,每天太陽、月球以及其他星星的東升西落現象,都是地球自轉而產生的。我們把我們肉眼看到的天體運動情況,稱為天體的「視運動」。
  • 恆星都依靠「質子-質子鏈反應」產生輝煌的光與熱
    早在北宋至和元年時期,在一望無邊的夜空中出現一顆「天關客星」,這顆星星所發出光的亮度,除了「日與月」之外「天關客星」的光度比肉眼所見的一切天體都要耀眼,這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唯一一次肉眼可見的超新星爆炸,恆星質量超過8倍太陽質量的大質量恆星衰亡時的最後光輝時刻,同時也是宇宙景色中最絢爛的景觀之一,一顆大質量恆星,往往擁有數千萬年乃至數億年的壽命,但它在死亡時僅僅會短暫地閃爍數天或數百天,人類的生命最長也不過短短百年
  • 如果站在和太陽一樣遠的距離上看地球,地球有多大?你知道多少?
    在月球上看地球,為啥會比太陽還大?我們在地球上觀看月球時,月球在我們這眼中,就像是個圓盤高掛在空中。這是因為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3/11,而且月球距離地球太遠導致的。如果換個角度,在月球上觀看地球,同樣的距離,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 當太陽沒有落山時,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是否能同時看到太陽和滿月
    據我了解,在北半球的一些高緯度地區,太陽會一個晚上甚至幾個晚上都不落下。那麼在這期間,太陽會沿著什麼樣的軌跡運行呢?我曾聽說是沿著天空最北邊以某個點為圓心的一圈小光暈運動,且在太陽沿著光暈退回到起點的過程中不會降到地平線以下。但這種說法符合事實嗎?答:這個問題的關鍵緯度是66.5度。但是奧斯陸的緯度只有60度,所以你在那裡應該看不到「午夜的太陽」。
  • 太陽的形成與演化——木星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太陽
    此時,太陽進入穩定期,是一顆黃色的恆星,差不多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 現在的太陽正處於其壯年階段。當核心區域的溫度升至一億度時,開始發生氦融合反應,三個氦經過一連串的核反應後融合成為一個碳,放出比氫融合反應更巨量的光和熱,使太陽外層急速膨脹,連地球也吞沒了,成為一個體積超大的紅色超巨星。 紅巨星階段之後,由熱產生的強烈脈動會拋掉太陽的外殼,形成行星狀星雲。失去外殼後剩下的只有極為熾熱的恆星核,它將會成為白矮星,在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冷卻和暗淡下去。這就是中低質量恆星的典型演化過程。
  • 宇宙中恆星那麼多為什麼還有天黑?科學家解開謎團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可是放眼宇宙,其實整個人類都是孤獨的。人類在一顆小小的星球上繁衍生息已經上百萬年,可是這樣的生存方式與存在時長,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彈指一瞬的事情。人類在地球上所依賴的,不僅是腳下踩著的這顆地球,還有天上的太陽,這顆恆星,與地球一樣重要。
  • 中午的太陽看起來更小是距離更遠嗎,那為什麼又更熱呢?
    的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紅,中午的太陽看起來又小又白,說它距離更遠吧,為什麼又更熱呢?我們一起來鬧個明白。理論上說中午的太陽比早晚的太陽要離我們更近一些,但看卻起來更小,這似乎有些矛盾,其實這裡面有一些基本常識,說開了就一點也不奇怪。但首先要說明,太陽看起來大小變化和冷熱變化,與早晨中午這點距離變化一點關係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