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在夜色下乘涼,然後數著漆黑夜空中的點點星光。不禁有人會問,夜晚為什麼天空是黑的啊?那當然是太陽下山了。這可能是3歲孩童都能回答的問題。那夜晚天空是黑的真的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嗎?
其實,夜晚天空為什麼是黑的?這是宇宙學中一個著名的經典問題。很早以前,人們就在不斷地對宇宙進行各種猜測及研究。最開始人們都認為星星是鑲嵌在一個透明球體表面的,中國最古老的宇宙結構學說「蓋天說」的基本觀點就是——天圓地方,哥白尼的日星地動宇宙體系和託勒政的地心宇宙體系中都包含了恆星天體的內容。中世紀思想家尼古拉認為宇宙是無限的,而牛頓根據其相對論也推斷星星也是無限的,並且是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而我們晚上看到的星星,只是眾多能發光發熱星體中的一部分,這種星體,我們稱之為恆星。19世紀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宇宙是靜止的、無限的和均勻分布的。而對於這種說法最著名的反對意見就是黑夜問題,也稱之為奧伯斯佯謬。我們大家都知道宇宙是真空的,德國科學家奧伯斯認為,若恆星發出的光不變且相同,而宇宙空間又是均勻分布著恆星,那麼宇宙空間不論從哪個方向觀看都是像白天一樣明亮的,而不是像我們實際觀察到的一點一點的星光。這就是著名的奧伯斯佯謬。
美國的天文學家哈珀等人通過觀察發現,幾乎所有銀河星系意外的星系都在慢慢的離我們遠去,即我們所存在的宇宙是在膨脹中的,就像是一個正在吹氣的氣球,越來越大。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越快,且遠遠超過了光速。這就導致了其距離我們遠的恆星發出的亮光,沒有足夠的時間照射到地球。即所謂宇宙是無限的,但光可以照到我們地球的恆星是有限的,而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就是太陽。並且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線遠遠亮過其他恆星,所以,我們看到其他恆星只是星光點點,而太陽則是一片光明。所以地球上的白天黑夜就取決於太陽。而如果宇宙不是膨脹的,而是靜止均勻的,那就沒有白天黑夜之分。
而目前最使人信服的就是宇宙爆炸學。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在200億年前是一個溫度極高、體積極小的火球,不知因為什麼緣故,突然發生了爆炸,在大爆炸中就誕生了我們現在的宇宙。隨著空間膨脹、溫度降低,逐漸形成了原子、中子等物質結構。宇宙爆炸學認為,宇宙在超高速的膨脹(這與哈珀的觀點相同),使得超遠距離的恆星發出的光變得特別的長而發生了紅移現象,這樣慢慢的就成了紅外線,而觀察星空用的天文望遠鏡是紅外線的,所以在天文望遠鏡中我們可以看到光線,但是我們人眼是看不到紅外線的,所以這就是黑夜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