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夜貓子嗎?對有些人來說,真正的樂趣始於太陽落下山以後。比如:天文學家。如果你喜歡凝視星星,那麼夜晚就是屬於你的。
你是否曾經仰望夜空,幻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一想到可以從事觀察和研究行星、恆星以及其他構成我們宇宙的事物的職業,這似乎有點令人興奮。
另外,你還可以使用各種高精尖技術,比如太空望遠鏡。不過,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實。儘管現代科技創造了許多奇蹟,但在某種角度上,幾百年前成為天文學家要更容易。
怎麼會這樣呢?幾百年前,科技還不是很發達。那時,我們對宇宙的理解與今天完全不同。然而古代的天文學家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他們可以看到夜空中的星星。
如果你天黑後出門,在晴朗的夜晚你可能會看到許多星星。但是你能看到銀河系在夜空中呈拱形嗎?在大多數地方,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事實上,由於光汙染,我們大多數人看不到銀河系,甚至連我們前輩能看到的星星的一小部分都看不到。
你可能已經熟悉空氣汙染和水汙染,但什麼是光汙染?它通常被定義為過度或不恰當地使用人工光源。
它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天空輝光(城市上空更明亮的夜空)、光侵入(不需要的地方有光)、眩光(傷害眼睛的亮度)和雜波(造成不必要的亮度和混亂的一組光源)。
光汙染的來源很容易看到。天黑後到外面去看看你看到的所有燈光:街燈、外部建築燈、廣告招牌、工廠等等。雖然這些燈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必要的,但也有許多不是。
糟糕的照明設計往往導致光線向外和向上,而實際上只需要在一個狹窄的區域向下。戶外燈光也往往比必要的更亮,在這個過程中會造成能源的浪費。
人工照明普及的結果是天空輝光,特別是在城市周圍。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世界上80%的人口生活在輝光下。
你可能一生都與「天空輝光」相伴。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他們錯過了什麼,因為他們看不到一個黑暗的,布滿星星的天空。不過,天文學家知道其中的區別。光汙染仍然是現代天文學家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他們必須努力尋找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來安裝他們的儀器。
如果你對天文學不感興趣,光汙染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科學家們已經開始指出光汙染的其他負面影響。例如,低效的、不必要的照明不必要地浪費寶貴的能源。
科學家們還認為,光汙染破壞了自然,通過破壞晝夜的自然循環影響人類健康。例如,人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到的光汙染對夜行動物的影響。科學家認為光汙染會影響許多物種的進食、遷徙和繁殖。
暗夜保護區
暗夜保護區(DSP)是一個限制人為光汙染的區域,它通常圍繞著一個公園或天文臺。暗夜保護區的目的通常是促進天文學的發展。由於不同的國家組織各自獨立創建自己的課題,所以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來描述這種區域。這導致了術語reserve、preserve和park之間的混淆。國際暗天協會(IDA)在使用首字母「IDSR」(國際暗夜保護區)和「IDSP」(國際暗夜公園)時,選擇保護區是為了避免與公園混淆。
夜空
「夜空」一詞通常與地球天文學有關,指的是在夜間出現的恆星、行星和月亮等天體,當太陽位於地平線以下後,可以觀察到這些天體出現在日落和日出之間的晴朗天空中。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wonderopoli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