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人問:假如真有后羿射日,需要怎樣材質的箭才能摧毀恆星級別的太陽?網絡上將諸如此類的神話當科學來疑惑和糾結的人很多,反映了我國民眾科學素養還亟待提高。后羿射日是古代一個著名傳說,既然許多人迷惑,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后羿射日只是一個神話,與科學不搭架。
傳說遠古時期有10個太陽,開始輪流當差,每天出來1個,大地風調雨順。但好景不長,這些太陽覺得無聊,耐不住寂寞,就結伴出來玩耍,這樣天空出現了10個太陽同時照耀的局面,由此熾熱烤焦大地,大火燒毀森林莊稼和村莊,燒死了許多人和動物,江河湖海都乾涸了,怪物橫行,民不聊生。由此,天帝派大英雄神箭手后羿除害射日。
古代,人們以為太陽是一個很大的火球,古人腦袋中想像的這個大,也頂多就是一座山樣大;而古人又以為神仙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到能把一座山打碎。
如有記載曰:共工怒觸不周之山,天柱折而地維絕。就是說共工一怒之下用腦袋把不周山撞折了,這不周山是擎天的柱子,天柱折了,弄得天地傾斜,天漏了個大窟窿,後來女媧鍊石補天才堵住了這個窟窿。
天既然是一座山就能夠撐住的,那還會有多大?因此天上的日頭就更沒多大了,於是只要后羿這種天生神力的半人半神,就能夠把它射下來。后羿的力量有多大?可開萬斤之弓,射出千斤之箭。其實這與射掉一座山所需力量還是相差太多了。
那麼這些被后羿射下的太陽又去了哪裡呢?
古籍記載甚少,無法自圓其說。在魯迅編撰的《古小說鉤沉》的《玄中記》寫到:「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裡,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東南流而不盈也」。
何謂沃焦?沃焦就是后羿射下的太陽。唐人成玄英編撰的《山海經秋水》,援引《山海經》云:「羿射九日,落為沃焦」。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云:「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因此,沃焦就是后羿射下的太陽。
這裡的沃焦就是一座山,但這個山有點誇張,「方三萬裡」,又說坐落在東海,東海有三萬裡嗎?要知道繞地球一圈才八萬裡,三萬裡可佔據了小半個地球了,哪有這種山存在?根據資料,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大寬度才21300公裡,而東海面積為77萬平方公裡,如果是一個方的,邊長也就877公裡多點。
還形容海水灌之就「消失」了,永遠也灌不滿這個沃焦,所以天下河流都往東南流,永不停息的灌這沃焦,永遠也灌不滿,所以江河就一直流。這是古代人不理解地球海拔高低不一樣,所以水一般從高海拔流向低海拔。在中國四大高原都在西北方向,因此水當然就往東南流了。
海是地球天然儲水庫,又是大氣環流水循環的最主要調節器,在太陽加溫下,水汽蒸發到天空,從而產生了風雲變幻,雨雪落下,充盈著江河,不斷的流入大海,這樣循環往復,才形成了地球上的氣候。而大海作為一個循環水池,永遠也是蓄不滿的。
古人對天文地理自然現象並不了解,就憑想像產生了許多神話,但到了現代還有一些人當做經典甚至科學來鼓吹,這就是把愚昧當做聰明了。
古代還有說法,九個太陽落下來變成了九個溫泉。
這些溫泉成為神仙們洗澡的地方,而妖精們也瞅空子享受了一把。如西遊記在盤絲洞一節中,就描述了七個蜘蛛精霸佔了上界七仙姑的濯垢泉,書曰:「自開闢以來,太陽星原貞有十,後被羿善開弓,射落九烏墜地,止存金烏一星,乃太陽之真火也。天地有九處湯泉,俱是眾烏所化。那九陽泉,乃香冷泉、伴山泉、溫泉、東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廣汾泉、湯泉,此泉乃濯垢泉。」
如果太陽掉落下來只是一個溫泉,那就比前面的所謂「沃焦」又小多了,頂多也就一座山了。從這些古籍記載描述來看,古人從來認為自己看到的天地是最大的,太陽絕對沒有地球大,頂多也就是一座山大而已。雖然把沃焦弄得3萬裡夠誇張了,但比起真正的太陽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什麼箭頭能射下一座山?
憑著人類目前的能力,要「射下」一座山也還是很難的。按照古典記述,后羿可開萬斤之弓,射出千斤之箭。我們忽略萬斤之力能夠推動千斤之箭走多遠,我們只假設后羿的這支箭都是由TNT炸藥做成,500公斤TNT也只能夠摧毀一個足球場,難道太陽只有足球場大小?
即便是一個百萬噸級的核彈頭,也只能夠摧毀一個城市。這有點像小行星來襲是用核彈轟擊,應對小行星撞擊,國際組織研究實驗的措施中有用核彈摧毀的方法,但還是非常困難的。一些國家進行了電腦模擬實驗,如俄羅斯一個科研團隊做了一個縮小版小行星模型,藉助雷射將其摧毀。得到的實驗數據表明,摧毀一顆直徑約182米非金屬小行星,需要一顆300萬噸級的核彈。
因此,如果只是按照古人臆想的後裔射日,射下的日頭有一座山或一座溫泉大小,這一箭的力量就必須達到500萬噸級核彈;如果三萬裡的沃,即便用世界最大的核彈5000萬噸級沙皇炸彈,也要上百顆還不知道能不能摧毀,后羿的千斤之箭怎麼能射出這麼大力量呢?
這還是古人把太陽當做了小兒科,其實真正的太陽古人完全無法想像。
太陽之大完全顛覆古人想像,至今一些人也還沒有認識。
要知道太陽系是太陽的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在太陽引力掌控之下,太陽打個噴嚏,都可能毀滅地球,而古人卻幻想著射下太陽。英雄氣概令人敬佩,就是牛皮吹的太大了。
太陽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地球質量只有太陽的0.0003%。太陽表面溫度6000K,中心溫度1500萬K,中心壓力達到地球海平面大氣壓的3000億倍。迄今為止,地球上沒有任何元素的物質能夠耐受太陽表面6000K的溫度,就是把地球當做一個彈丸射上去,在還沒有到達太陽之前,就被氣化了。
古人把后羿想像得有多大?充其量也就一座山高吧,一座山在地球上算一根汗毛吧?一個只有太陽0.0003%質量的彈丸上的一根汗毛,有這個能耐把地球當一顆彈丸嗎?而即便有把所有的行星,包括質量比地球大318倍的木星,比地球大近百倍的土星,把所有行星、矮行星、小行星都當做彈丸射上去,也只有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多點,能撼動太陽嗎?
因此,要把真實的太陽射下來,用什麼材質的箭也沒用,不但沒用,就是分毫也撼不動。
要毀滅太陽,只有將一個黑洞射上去。
現在宇宙中發現最小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3倍左右,而且黑洞是宇宙頂級極端天體,再大的恆星在黑洞面前也只有被吃掉的下場。因此,只要黑洞接近太陽,太陽的末日就到了。但誰有能力把控黑洞呢?在太陽面前,地球都是一個小毛毛蟲,這個毛毛蟲上一根汗毛都不如的后羿,有玩弄黑洞的力量嗎?
在宇宙中,太陽這樣的恆星還只是一個中小型恆星,按質量算,目前發現最大質量恆星有太陽質量的300倍,如r136a1;按體積大小比,盾牌座uy直徑約太陽的1708倍,體積是太陽近50億倍;史蒂文森2-18是新發現迄今最大體積恆星,直徑約為太陽的2150-2158倍,體積為太陽的百億倍。
所以,古代射日神話是人類不知天高地厚的非科學想像,在現代對宇宙天體諸如此類基本知識認識已經成為常識的前提下,古代神話作為茶餘飯後輕鬆一刻聊聊即可,不必當真,更不要把它往科學上扯。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