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過年不放煙花爆竹社區一樣有聲有色
今年元旦剛過,昌平區政府煙花辦發布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知——昌平城區和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劃定兩處禁放區,禁放區內嚴禁設置煙花爆竹銷售點,嚴禁燃放煙花。「沒了鞭炮的響動還有年味兒嗎?」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市民對禁放政策表示支持,各個社區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社區年俗活動,讓沒了鞭炮的新年同樣過得「有聲有色」。
居民準備電子鞭炮聽個響
「以前採購年貨,鞭炮是一項。大年三十兒晚上要沒了響動,還真有些不適應。」天通苑的張先生表示,每年採購鞭炮預算都在萬餘元,今年天通苑首次列入禁放範圍,張先生並沒有抱怨,而是琢磨著找點別樣年味兒。
「我們家族人比較多,年三十兒得有30多口人陪父母過節。今年打算開個家庭聯歡,大家族都能歌善舞的,這樣更加熱鬧。」張先生還準備了兩掛電子鞭炮,「聲音大小都能調節,給孩子解解悶,也能增添節日氣氛。」張先生說,今年可以安心包餃子平安過大年了。
「說實話,近幾年對放鞭炮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我們都意識到煙花爆竹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其實過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這比什麼都重要。」張先生說。
也有不少市民對禁放拍手叫好。「不放挺好。」市民張大媽對於放煙花始終持反對態度,「汙染環境又擾民,還挺危險的」。張大媽告訴記者,每年天通苑小區都會規劃煙花爆竹燃放點,保安也加強巡視,年三十兒一旦進入23點,所有人的神經都緊繃了起來,怕發生意外,「即便如此,還是有人不遵守規矩,在小區內點燃了大禮花,冷不丁地來一響,震得窗戶嗡嗡響,家中小狗嚇得到處鑽,我的心臟都跟著跳得緊」。張大媽說,以前看春晚、放鞭炮、吃餃子就是過年,現在都進入新時代了,這些年俗也應該與時俱進,少了哪樣年都一樣過。
社區舉辦多彩活動年味濃
為增添年味兒,天通苑多個居委會將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天通東苑第二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豔榮說,春節期間社區將舉辦猜燈謎、文體表演、給居民送春聯、寫福字等活動。「小朋友也都到社區參加活動,不再糾結放不放炮了。」李豔榮說,有活動做支撐,年味兒不但沒少,反而更強烈了。
「居民們湊到一起練書法、彈彈琴、跳跳舞,這種過年方式更低碳環保。」溪城瓏原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克芹說,「社區圖書室、兒童之家向居民開放,春晚百家宴、親子閱讀會、猜燈謎等社區活動,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找到年味兒。」
2月2日,正辰社區黨支部書記安國紅一大早就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中小學生走向街頭,向居民宣傳禁放規定。「今年天通苑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希望您自覺遵守。」小學生手拿宣傳單,一一遞送到大人手中。「衝你們這麼誠懇的勁兒頭,叔叔今年絕對遵守。」
民俗專家:多種方式賀新年
「放炮只是慶祝農曆新年的形式之一,還有很多其他途徑,只要大家留心,處處都是年味兒。」北京民俗協會會長高巍表示,燃放煙花爆竹是沿襲下來的年俗,不少人覺得不聽炮響缺少了年味兒,主要還是因為其他活動不夠豐富。
「大家都是在家過節,本來家裡人就少,就想著放炮來烘託一下氣氛,如果能把大家都聚集起來,人多了,熱鬧了,也就不拘泥於放炮了。」高巍建議,社區、物業可以發動居民多在社區內或社區之間組織聯誼活動,例如文藝演出、社區聯歡會、包餃子、寫春聯等,都能很好地增添年味兒。
高巍表示,新時代的新年已經不同往日,一些傳統習俗也會跟著發展,燃放鞭炮這一慶祝方式可以通過其他替代品沿襲,「電子鞭炮、喜慶音樂等帶響聲的年節用品就是很好的替代產品。」
北京晨報記者 陳琳
通訊員 王智勇
(責編:尹星雲、高星)
探訪北京新機場:無縫銜接綜合交通樞紐 1月18日,記者探訪了正在緊張施工中的北京新機場。北京新機場建設項目作為北京市重點工程的「重中之重」,已於去年底完成航站樓封頂封圍,今年將完成主體工程施工,並將於2019年10月投入試運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