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近日報導,一種由吸血昆蟲引發的致命疾病正在逐漸蔓延,因感染者在患病初期與患愛滋病的症狀類似,所以有關專家把它稱為美洲國家面臨的「新型愛滋病」威脅。
這種疾病名叫查加斯病,又名美洲錐蟲病,是一種由單細胞寄生蟲造成、由昆蟲叮咬傳播的熱帶疾病。查加斯病一般通過美洲特有的昆蟲錐蝽的叮咬、將被稱為克氏錐蟲的寄生蟲輸入受害者血液中進行傳播,還可能在妊娠和生育期間由母親傳播給孩子。
該病在感染者患病初期的症狀與患愛滋病症狀相似,即病情很難被察覺且具有很多年潛伏期。被感染後,患者一般會經歷急性期和重症期兩個階段。急性期之後,病情表面上會趨於緩和,再經過數年,患者才會進入重症階段,患者會出現心、腦和食道組織發炎,約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心臟或腸道過度肥大,進而引起心跳驟停或猝死。
查加斯病於1909年由巴西內科醫生卡洛斯·查加斯首先發現。最初只是在拉丁美洲的鄉村貧困地區暴發,後來因為旅行和移民原因,逐漸蔓延到美國境內。目前全球感染者據估計有1000萬人,多數患者來自玻利維亞、墨西哥、哥倫比亞以及中美洲一些國家,而美國人被感染的人數則接近3萬。
根據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熱帶病專家於近日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發表的一篇文章稱,這種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發形態十分類似於早期愛滋病的傳播,因此也查加斯病也被稱作「新型愛滋病」,雖然這種疾病發現至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
一般來說,查加斯病在貧困地區的居民中發病率較高,若患者發現得早,經過3個月的大劑量藥物治療後,病情可能不會惡化,但由於這種疾病潛伏期十分漫長,且發現後治療費用高昂,所以很多患者不得不放棄治療。
據泛美衛生組織稱,查加斯病是一種「窮人的疾病」,在貧窮區域發病率較高。由於危害大、感染人數多以及難以預防等特點,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將其列為五大被忽視的寄生蟲感染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