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彤言指導邊防官兵穿戴新型防蚊裝備。
央廣網11月17日消息(莊穎娜)廣州白雲區。一架小型搖控飛行器在林立的樓宇上空盤旋,在樓頂積水處噴灑出細霧,將傳播登革熱的元兇——白紋伊蚊殺滅﹔
中俄邊境黑瞎子島。一輛四輪全域地形車在草叢、灌木中穿梭,邊行駛邊噴藥,兩周過後,部隊營區周邊的蚊蟲密度仍然不到原來的20%﹔
獅子山弗裡敦。中國抗擊伊波拉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駐地,一種新型吸血昆蟲採樣裝置不間斷運轉,密切監測瘧疾等烈性蟲媒傳染病風險……
主持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蟲防控裝備研發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日前,相關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民健康防護又添利器。
據統計,吸血昆蟲可傳播多達150餘種病原體,世界範圍內每年新發病例達10億,死亡100萬。僅蚊類就可傳播瘧疾、登革熱和乙型腦炎等多種疾病。
為防範突發、新發蟲媒傳染病,趙彤言帶領團隊經過10年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先後研製出捕獲效率國際先進的自動採樣監測裝置﹔研發出可對吸血昆蟲進行智能分類和實時遠程鑒定的DNA條形碼鑒別系統、數字化圖像鑒別系統﹔創建了吸血昆蟲生態分布、危害特徵地理信息系統﹔研製出抗藥性分子檢測試劑盒,與原有生物測定相比,檢測時間由20天縮短為1天,所需樣本減少90%,並且可以預測抗藥性發展趨勢。系列創新成果組成了吸血昆蟲高效採樣、快速鑒定、抗性監測和危害評估體系,大大提高了蟲媒傳染病預警和防控能力,為國防生物安全築起一道看不見的屏障。
趙彤言還長年深入邊防、海島部隊,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野外工作,用被蚊蟲千萬次的叮咬換來大量第一手科研資料。經過艱辛探索,搭建了我軍吸血昆蟲防控技術體系:世界首創的防護織物,配合專用驅避劑,實現了單兵全時段、全方位高效防禦﹔摩託車、全域地形車、搖控飛行器殺蟲噴霧系統,構建了地面和空中相結合的立體區域控制體系。系列成果在駐北灣、黑瞎子島等部隊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邊防官兵的蚊蟲侵害難題。相關裝備配發到全軍所有疾控機構,並在我軍赴非維和部隊和援非抗瘧醫療隊中推廣使用,大大降低了瘧疾等蟲媒傳染病感染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