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載荷組合體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
【胖5騰飛】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的太空飛行器,使我國大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與俄羅斯「質子-M」火箭、美國「獵鷹-9」火箭、「德爾塔IV」火箭、歐洲「阿麗亞娜-5」火箭相當,進一步奠定「胖五」家族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
【從左到右:美國SLS(載人版)、(貨運版),中國長徵5號、長徵9號】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1992年,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想當年,「國際空間站」計劃於1993年啟動時,美國邀請了俄羅斯、歐洲、日本等16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但是中國卻被排斥在外,美國的解釋是「擔心幫助中國的太空軍事化進程」。
【中國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
根據目前情況判斷,大約在2024年左右,中國空間站就能建設完成了。
【中國空間站】
我們的空間站會長成啥樣呢?這可以參考一下「國際空間站」的功能布局。
【國際空間站內部圖】
俄羅斯研製的多功能艙(FGB)具有推進、導航、通信、發電、防熱、居住、貯存燃料和對接等多種功能,在國際空間站的初期裝配過程中提供電力、軌道高度控制及計算機指令;在國際空間站運行期間,可提供軌道機動能力和貯存推進劑。
俄羅斯服務艙作為國際空間站組裝期間的控制中心,用於整個國際空間站的姿態控制和再推進;它帶有衛生間、睡袋、冰箱等生保設施,可容納3名太空人居住;它還帶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可向俄羅斯部件提供電源。
實驗艙是國際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包括美國的實驗艙和離心機艙、俄羅斯的研究艙、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和日本實驗艙。艙內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大部分都是放在國際標準機櫃內,以便於維護和更換。
加拿大研製的遙操作機械臂長17.6米,能搬動重量為20噸左右、尺寸為18.3米×4.6米的有效載荷,可用於空間站的裝配與維修、軌道器的對接與分離、有效載荷操作以及協助出艙活動等,在國際空間站的裝配和維護中將發揮關鍵作用。
【期待中……】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