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號已經成為現代人「網上衝浪」時必不可缺的交流內容。如果不手握幾十個表情包,簡直都不好意思跟人網上聊天;關於微笑等容易招致誤會的表情則產生了無數的段子,其中一部分表情還被網友們活學活用,詮釋出了不一樣的含義。
(圖源新浪微博)
近日,微信又推出了6個小表情,這 6 個小表情的名稱分別是翻白眼、666、讓我看一眼、嘆氣、苦澀和裂開。
表情符號起源於哪裡?為何迅速就風靡了全世界?它們又是如何影響人們交流的?
以世界最流行的emoji表情符號為例,我們收集了關於表情符號的17個有趣真相:
1. 表情符號起源於一個笑臉
表情符號首先起源於一個笑臉表情(smiley),笑臉首先演變為顏文字(emoticons),然後又演變成了以Emoji為代表的表情符號和表情包(sticker)。
(圖:最初的笑臉表情,顏文字,emoji和表情包的區別)
Smiley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被認為是第一個表達符號。「Smiley」是一張黃色的臉,兩個點代表眼睛,笑容燦爛,印在紐扣、胸針和t恤上。到20世紀80年代初,這個符號已經廣泛流傳,成為西方流行文化的永久特徵。
第一組emoji發布於1999年,由日本創始人慄田穰崇創造。其實「emoji」並不是個英文單詞,而是日語「絵文字(えもじ)」的羅馬音。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一份研究表明,笑臉(smiley)和顏文字在信息解讀上沒有差異,但笑臉表情對個體情緒的影響大於微笑的顏文字。
2. 表情包的流行要感謝蘋果
蘋果iOS 5的輸入法中加入了emoji,讓這套表情符號開始在全球流行。Instagram 對博文中使用的Emoji表情進行了數據追蹤,他們發現Emoji的爆發是在蘋果2011年10月推出Emoji鍵盤後。
2014年8月,牛津詞典在線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把「emoji」添加到了新詞彙中,這意味著emoji已經變成一個正式詞彙。
2015年4月,歐巴馬在會見安倍時,表明emoji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溝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為此向日本表示了感謝。
3. 工作時用表情可以增加友善度
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在專業的環境中,表情符號也可以通過數字界面傳遞友好和平易近人的感覺。
Adobe的表情符號趨勢報告對1000名美國表情符號用戶進行了調查,81%的受訪者認為表情符號用戶看起來更友好、更平易近人。近80%的人表示,使用表情符號增加了受歡迎程度,63%的人表示表情符號甚至對工作中的可信度產生了積極影響。
4. 表情符號可能讓你看起來不稱職
《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表情符號並不會讓你看起來更熱情友好,事實上,還會讓你看起來不稱職。
儘管表情符號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但年紀較大的收件人希望使用更傳統的通信方式。
此外,在工作郵件或即時信息中過度使用它們可能會惹惱你的同事,使他們不太可能與你分享信息。
5. 表情有利於廣告營銷
Adobe的表情符號趨勢報告顯示,44%的人會更願意購買使用表情符號做廣告的產品,而超過一半的人會更願意打開標題中有表情符號的群發郵件。
有研究發現,食品包裝上的表情符號會影響兒童的飲食選擇。使用表情符號可以增強營銷活動的解釋力、吸引力、創造力和創新性。在網絡營銷中使用表情符號,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
6. 表情符號可以評估精神疾病
由於表情符號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力量,可以用於精神疾病的識別和預測。
一項研究將表情符號引入到抑鬱評估過程中,發現識別抑鬱的準確性顯著提高。
7. 表情符號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
在教育領域,表情符號對學習效率的影響是研究的重點。
研究發現,在課堂活動中使用表情符號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他們所學的內容,尤其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
表情符號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安全、人際管理、情緒等抽象概念,提高表達自我的能力。
8. 表情符號可以用於記憶密碼
一項研究提出了EmojiAuth項目,探索表情符號的使用如何通過在密碼中添加表情符號來影響移動認證的可用性和用戶體驗。
與標準的PIN(個人識別碼)輸入相比,包含表情符號的密碼更容易記住,因此,基於表情符號的認證是傳統PIN認證的一種實用替代。
9. 表情符號的使用有顯著性別差異
據以往多項研究,雖然男性和女性對表情符號的功能理解相似,但女性使用表情符號的頻率和積極程度更高,而男性使用表情符號的類型更多。
在公共交流中,女性更傾向於使用表情符號,而在私人交流中則相反。在表情符號的認知方面,女性認為表情符號更加熟悉、清晰和有意義。男性用戶更喜歡使用相同的表情來增強情感表達。
當男性和女性使用相同的表情符號時,收到表情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
女性發送含有富於感情的表情符號的簡訊被認為比男性更合適、更有吸引力,而當男性發送含有不那麼富於感情但友好的表情符號信息時,他們被認為比女性更合適、更有吸引力。
10. 表情符號的使用與人格特質有關
有研究表明,Facebook用戶使用表情符號的頻率與他們的外向性和自我監督特徵呈正相關,而積極的表情符號使用與用戶的情緒困擾呈負相關。
一項基於表情符號的性格測試表明,表情符號與自己的相似度得分與五大人格特質中的情緒穩定性、外向性和親和性相關,但與責任心和開放性無關。
消極表情符號與情緒穩定性負相關,積極表情符號與外向性正相關。此外,與臉紅相關的表情符號與親和性正相關。
11. 表情符號的使用受文化背景差異影響
表情符號的一些具體使用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關。例如,芬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用戶會根據自己的文化使用特定的表情符號。
根據Hofstede的文化維度模型,高權力距離和放縱的國家的人更多地使用代表消極情緒的表情符號,而高不確定性規避、個人主義和長期導向的國家的人則更多地使用代表積極情緒的表情符號。
具體來說,中國用戶比西班牙用戶更傾向於使用非語言暗示,比如表情符號和表情符號來表達負面情緒。研究還發現,香港人和美國人在餐廳評論網站上使用表情符號的方式不同,這可能反映了潛在的文化差異。
這種差異不僅存在於國家之間,同樣存在於同一國家內部。
12. 國家越發達,表情越積極
表情符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系列國家發展指標的影響(包括預期壽命、稅率、貿易和人均GDP)。
一行使用K-MEANS聚類算法的研究發現,「第一世界」國家(定義為北美、西歐、俄羅斯聯邦、和澳大利亞)的人表情符號使用最明顯的特點是缺乏情感,而「第二世界」國家(包括南美、東歐、印度、中國、東歐、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大部分地區)表情符號的使用更加具體,情感表達更加清晰。
「第三世界」國家(安哥拉、奈及利亞、蘇丹、約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使用的積極emoji和消極emoji形成平衡,而「第四世界」(某些非洲國家)使用的emoji主要是負面的。
13. 說英語的國家使用的表情也相似
表情符號在跨語言交際中表現出高度的語境敏感性,這意味著它們極度依賴於自身的語言和文本環境。
例如,研究表明,由於英美兩國都說英語,所以在表情符號的使用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當將其與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等其他語言進行比較時,相似程度就不那麼高了。
14. 關係越親近,表情越生動
Emoji的使用也與人際關係有關。
人們之間的對話越禮貌、越疏遠,表情符號就會變得越抽象、越幾何化、越靜態。
相反,在參與者對某個特定話題更感興趣、更友好、更親密的群體中,會使用更具體、更生動的表情符號。
15. 不同平臺的用戶對表情有獨特偏好
研究人員對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等不同網絡平臺進行了研究,發現一個平臺上最受歡迎的表情在其他平臺上可能並不受歡迎。
例如,用戶在Facebook上比在Twitter上更頻繁、更積極地使用表情符號。Gab用戶傾向於發布正面的表情符號來表達帶有負面含義的諷刺,而Twitter用戶則傾向於使用表情符號來表達懷疑。
16. 人們高興時更喜歡使用表情
研究發現,網絡用戶傾向於在積極的信息中使用表情符號,而在悲傷或憤怒的信息中使用較少。
表情符號的不同組合在情感表達上也有細微的差異,一項研究發現青蛙表情或熱飲表情與其他表情符號組合時,會出現細微但明顯的情感變化。
17. Emoji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嗎?
有研究人員開發了名為Opico的社交媒體應用,探索「emoji-first」交流的可能性,證明了emoji可以不需要文字而獨立使用。但另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表情符號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語言來使用。
一項研究發現表情符號與漢字的偏旁相似,另一些研究認為表情符號本質上是一種視覺輔助語言,往往與文本相關,很少單獨使用。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