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
-
科學網—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對接成功
據新華社電 2019年12月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有望構建全球化量子...
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他說,衛星和地面站各有一個望遠鏡來收和發量子通信的單光子,所以需要旁邊用信標雷射來瞄準。 至於為什麼照片有紅綠光的效果,@曹俊IHEP 補充說,曝光200秒,所以看到一條線。 @九維空間Sturman 還透露,25日,興隆站和量子衛星成功雷射光束對接,26日晚,阿里站和量子衛星成功雷射光束對接。
-
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星地對接
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量子密鑰分發等三項關鍵技術研究,並於2017年9月29日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北京和奧地利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當時,「墨子號」發射時使用的地面站重達十幾噸。2019年,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啟動小型化量子通信衛星地面站系統項目。
-
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
30日晚上23時31分44秒,量子衛星地面站經過自動搜尋準確實現了與「墨子號」衛星的對接,漆黑的東北部夜空中出現了一個耀眼的綠色光束,光束隨著衛星的移動而移動。完成對接後,「墨子號」可以分發秘鑰,濟南這裡的地面站接收後可以進行秘鑰試驗。23時39分36秒,綠色光束消失在了遠方的夜空中。整個對接過程持續了近8分鐘,獲得了圓滿成功。
-
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順利升空 成都技術實現「天地對話」
製圖楊仕成華西都市報記者探訪量子衛星地面望遠鏡系統研發團隊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已順利升空。衛星升空後,如何跨越時空距離,和地面望遠鏡找到彼此?地面設備又如何精準捕捉衛星信號,實現天地間對話?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實現與「墨子號」天地對接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1米望遠鏡(圖1)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重要通信地面站承擔了多項測試實驗和天地一體化實驗任務。8月16日凌晨「墨子號」發射成功後,衛星進入了在軌測試階段。
-
「京滬幹線」與「墨子號」成功對接 中國領先世界量子通信應用
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量子科技的具體應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3個領域。量子通信基於量子糾纏原理,即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就像有「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個量子狀態變化,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量子通信之所以受重視,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夠實現「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成功握手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至39分,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紅、綠「握手」,實現星地對接。該「綠光」即2016年升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出的。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量子通信概念股異動拉升 中國長城股價上漲逾8%
據報導,量子通信概念股異動拉升,中國長城(000066)股價暴漲超過8%,路通視信(300555)漲逾6%,航天電子(600879)、四創電子(600990)等個股也紛紛跟漲。那麼,量子通信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小夥伴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墨子號」衛星提前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
千裡糾纏、星地傳密、隱形傳態——繼「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設定的三大科學目標,全部圓滿完成。,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
重量僅80公斤 我國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首次對接
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並成功「握手」,實現星地對接。 「綠光」正是過境的「墨子號」量子衛星,與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對接的短短幾分鐘內,已經完成了海量的信息加密傳輸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多張照片合成了衛星過境的全貌,背景是恆星的星軌。中科院供圖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
「墨子號」衛星亮絕技 量子通信概念脈動
原標題:「墨子號」衛星亮絕技 量子通信概念脈動 摘要 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秘鑰分發——8月10日,隨著這一重大科技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成都造望遠鏡 將精準連接量子衛星「墨子號」(圖)
攝影記者 陶軻 此刻,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正以每秒7.5公裡的速度繞地球飛行。幾天內,它將與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望遠鏡「握手」,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實驗體系,進而實現人類史上首次星地間的量子通信。如果實驗順利,無法被攔截、被竊聽、被複製,「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或將加速走進我們的生活。
-
「墨子號」衛星再迎突破: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墨子號」衛星再次迎來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在濟南高新區與「墨子號」握手
戈清平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高新區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