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與應用聯盟、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南京平板顯示行業協會、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五家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發光二極體顯示應用分會、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協辦,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上海舜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第三屆中國(國際)Micro-LED顯示高峰論壇」在中國南京隆重召開。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有限公司先進顯示技術事業部ADTBU總經理周文彬
各位領導,各位業界先進,大家好,我是集創北方的,很高興真有這個機會在這裡跟你跟大家分享,顯示驅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Micro-LED的一個技術路線。首先各位報告是顯示產業的整個發展趨勢,另外就是雙北方在顯示驅動這邊的發展現況,後面,Micro-LED的發展情況以及挑戰,我特別著重Micro-led的顯示的驅動部分。好,首先我們看一下整個顯示產業的發展趨勢。從上個世紀以來的幾個主要的顯示技術,CRT,還有Lcd跟OLED。1925年開始了第1臺CRT電視的試播。一直到2009年CRT的整個市佔率整個降為0,基本上存活了大概八十幾年的時間,在CRT誕生之後了50年,在1973年夏普生產了世界的第1臺LCD顯示器。在2017年量產的第1臺oled的手機。這中間LCD量產之後的35年,誕生的Oled。
下一個新的顯示技術是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幾個顯示器出現的過程中,這是幾個最主要的顯示技術,中間也有幾個非主流的或是僅佔據小部分市場一些顯示技術,例如像等離子顯示,背光投影等等。這裡顯示技術,一般是沒有利潤,最後有的甚至是賠錢收場。所以我們今天在大會這個主題是Micro何時可以邁向量產。或許我們要問的一個問題是,Micro-led什麼時候會是一個真正普及化的主流顯示技術。因為我們看到很多顯示技術的出現跟消失。比如有些顯示,適合於刷新率比較低的電子紙市場。另外像背投影或是等離子技術,它有微小化的困難,這些適用性上的問題,限制了他無法成為一個主流的顯示技術,目前看起來Micro-led在成本在適用性以及它性能上,都有機會成為下一代的顯示技術,不過他在成本上還有一些製程的成熟度還需要努力。另外一個邊際效應遞減的一個狀況。也就是說當年的CRT被遊戲機取代,可能是大家頭也不回了,就過去了。但是從LCD到Micro,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差異化。下一代的Micro-led,取代現在的顯示會有那麼大差異化,讓消費者願意買單,這個是值得我們觀察的地方。因為這個重點主要是會造成顯示技術為會不會成為一個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我們從應用方面來看,電視目前的主流,就是高刷新率,分別率主要是以4k為主,目前大概佔了50%是在美國。另外的整個平均的指數大概一年是增長一次左右,顯示技術部分當然還是以LCD為目前的絕對主流。
Oled的部分目前因為成本的關係,他還沒辦法去普及好。在手機的部分,目前在手機可以說是目前現代人最重要的隨身的裝置。在手機的發展趨勢部分,一個是強調極致的感官體驗,包含說高刷新率以及高觸控率帶來的流暢性體驗。在邊框方面,尤其是左右邊框跟上下邊框的對稱。大概看到蘋果手機從第1代它的上下邊框一定是對稱,左右邊框一定是對稱的。說到最新的最新一代的蘋果手機都是一樣。另外全面屏的一個趨勢,環境觀感應以及接近感應都躋身在面板裡面。另外顯示的體驗,比如說Microled取代LCD等等這些都是在手機上追求一些極致感官體驗的結果。再說第1部分,從傳統的LED到小間距到LED,到我們現在談的Micro-LED從應用開始,它的範圍基本上是從戶外開始走向屋內。前面在各位的一些很精彩的報告裡面,大部分都是提到關於Microled的所謂的生產環節,顯示驅動的部分比較少被提到。
的確,因為目前Micro為第一,在顯示驅動分50個,目前仍存瓶頸,但是後面有人,包括當時說到最後我們要真能夠商業化,能夠把它做一個最佳的顯示和最佳的功耗表現。其實驅動IC在這中間扮演一個蠻重要的角色。2008年成立到今年已經11年多,我們的業務主要是提供顯示用的驅動IC,包含說從大尺寸到小尺寸,從LED到LCD,然後到Micro,並且搭配的pmIc,指紋辨識以及觸控,提供客戶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在LED部分的一些成果。目前集創在LED的顯示晶片的出貨量是世界第一。包含說今年在國慶天安門廣場所使用的一大筆,也是使用提倡了LED去驅動在大尺寸的電視跟新監視器部分,提出來量產的,說是賺,也賺不到。相關的驅動顯示和IC,在手機的部分,提倡在各個領域做產品的量產。在顯示驅動IC部分,我們量產的lg低的驅動IC。Oled的部分的話是穿戴式以及手機的驅動IC。另外我們也在去年就量產的所謂的tdI,也就是顯示跟觸控的整個關係,到目前也是唯一一家國內可以量產tdI的一個國內的廠商。另外我們也有在出touchcontrol的部分,也有常年的量產的經驗,以及所提供的外國市場其實在這個領域就有很大的發揮的空間。我們進到Microled的部分,Micro第一的生產環節比較長,是從製造的巨量轉移、群彩化缺陷修補等等。二到驅動技術,我想前面的部分,前面的業績先進有很多精彩的一個介紹,我們就在半分鐘,接下來主要跟各位報告,主要是驅動技術的部分。好,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我們知道說目前LCD的驅動是跟Micro-led是很像的。我們先看一下。.我們先看一下Micro某類的驅動IC,這裡是以手機的驅動IC作為一個示範。我們知道說Micro它有一些的缺陷以及生產現上的一些問題,我們it上要做一些IP來去copy這些問題,包含說比如說,already,我就可以提高點率,頂部的話可以去修補數它一出場的時候的一個不均勻的狀況。
另外貼皮會老化,我怎麼去把老化的過程把它修補回來。另外就是面板裡面是不是有電流?跟哪不一樣,然後他不是背光。所以這些藍色的框框的部分,沒得做,做一步跟二期做一做。比較大的一個不同。大家知道說它有分被動式驅動跟主動式驅動。被動式驅動,它的架構比較簡單,但是因為他被人續中,就是說他兩個變質之間去施加電壓跟電流,它就可以點掉。但他也的缺點就是說它只能在它掃描的那一小段的區間去發光,所以我需要一個很高的campus。那是當解析度越來越高的時候,這個時間就越來越短。我需要的一流脈衝就越來越高。所以被動式的確認方式可能比較不適合比較大的解析度,它只是比較小的解析度。主動是驅動也是目前的像LCD以及Micro的一個主流驅動方式,他有比較好的顯示能力,也有比較好的畫質表現等等。不過他跟Oled一樣,就說如果我們今天用這個來驅動Micro-led的話,我們可能也會面臨到一個問題就是說它電流是不是流過?tft的,不管他使用tBSaccess還是office,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的出廠的一個布局性以及它的老化問題,我們也需要對去做一些應對。我們另外就是說跟Micro唯一的驅動跟二驅動一個比較大的不一樣就是說Micro它的最佳的發光效率會在大概10到100安培每平方。我們看到最好的發光效率跟叫查房效率大概會有3~4倍以上的一個幫效率有差異,我們要怎麼樣去利用LED它工號能夠我在公司的時候,其實更好的特性我比較充分的去利用。他在高化工效率的一個區間去做驅動。所以我們這邊可以想像一下,說,如果我們今天要做一顆Micro第一的驅動IC,我這裡也是以手機為例,我們要具備什麼樣的一個IP模塊?基本上跟Micro會很接近。可另外由於剛剛提到的外國的特點,我們目前有業界有提出結合Oled的驅動,或者是用電流驅動的方式,另外他也需要做一些光學補償,也就是頂部了。
Micro驅動方式,從被動驅動,然後到剛才提的主動驅動,然後整個時候到整個社區的驅動集中,北方有相當深厚的一個技術跟團隊的積累,包含所有顯示團隊、功耗團隊以及我們面板團隊,我們在這方面的積累,即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目前也在針對賣好一點顯示驅動,做一個最佳化的研究。最後跟Micro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它有更好的發光效率,也就是功耗,另外它的壽命部分,其中一個最有潛力,就是說他有一個Michaelassembly,可能他在上面可能不止可以重視LED,它也可以種植所謂的Microicetea。所以使它成為一個眾所矚目的下次下時代的顯示技術。的生產問題比較長,各個環節目前都有問題要克服。它的量產跟普及化目前還是有個挑戰的。在各個領域目前也可以看到,其實產業化、量產化甚至普及化,不止需要上下遊產業鏈區共同發力來推進這個事情。也需要說跨不同領域的半導體業,然後面板業,然後it產業等等,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努力。目前這邊也是跟前面幾個接近,說提到目前在量產的部分,看到了在穿戴以及車載,另外就是大型奢侈品,會有機會去量產。穿的話就是降低功耗。我在Micro在功耗部分是有優勢的。車載的話主要是想到它的可靠性。另外大型顯示屏是最早我們可以看到說索尼或者其他三星條件,在用拼接的方式去去做成大屏的顯示。這幾個是目前看到最有機會在Micro-led領域是率先量產的的一些產品。
(734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