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棗莊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到水廠檢查。本報記者 賈曉雪 攝
水桶橫七豎八「躺」在地上,衛生狀況讓人擔憂。本報記者 賈曉雪 攝
水廠外部環境極為簡陋。本報記者 賈曉雪 攝
本報記者 賈曉雪
13日,本報報導了《噁心,未開封桶裝水內有飛蛾》一事,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此事一經見報,棗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當日就來到涉事水廠進行調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事情並非只是「水中有飛蛾」那麼簡單,原來這家企業竟是無證經營。並且在今年5月就已被查處,並責令其停產整改。
5月被下達責令整改,如今依舊偷偷生產
針對桶裝水內驚現飛蛾一事,13日上午,棗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從高新區桶裝水銷售處和市中區水廠生產地兩處著手進行查證,最終確定張範東村李先生買到的桶裝水即為市中區齊村鎮安吉爾水廠所生產。而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水廠早在5月就已經被查出無食品生產許可證,並責令其停產整改。
13日下午2點多,記者隨棗莊市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監管科以及市中區食藥監局稽查工作人員來到齊村鎮趙莊。當工作人員到達時,在一間400平左右的廠房內,有兩名婦女正忙碌著,廠房內地上擺滿了桶裝水,廠房外,一輛運送桶裝水的貨車內已經裝上了幾桶水。見到執法人員前來檢查,一位婦女慌忙將捲簾門拉了下來,經執法人員要求,該婦女又打開了捲簾門。
廠房外的臺階下,有水源從廠房內流出來。進入廠房內,地上擺滿了水桶,據目測,廠房內約有2000個水桶。經執法人員檢查後發現,部分水桶上並沒有生產日期。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在廠房內的部分水桶上,除了表面安吉爾的標識外,還能隱約看到安吉爾標識下面原先的品牌標識,如「傻於」「「叮咚清源」等標識。而當工作人員質疑標識上寫「礦化水」時,該婦女說道,廠間生產的全部是純淨水,是標識印錯了。
在廠房內,記者也見到了5月13日由市中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責令改正通知書,上面提到責令該水廠立即停止生產大桶純淨水和責令其即日起24個工作日內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該水廠在責令停產期間又偷偷生產,而且沒有辦理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意向。工作人員將會對該水廠的桶裝水進行封存,下一步,將對該水廠進入行政處罰程序。
「問題水」仍在銷售,藥監部門當場封存
13日上午,棗莊市食藥監局稽查支隊聯合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對張範東村瀋陽綜合批發超市(李先生所購買安吉爾桶裝水的超市)所銷售的桶裝水進行了檢查。通過檢查發現,超市內安吉爾桶裝水仍在售,而且桶裝水並沒有生產日期。
通過超市老闆提供送水人的聯繫方式以及送水人提供的廠家電話等一系列信息得知,李先生買到的有「問題」的桶裝水即為市中區齊村鎮趙莊安吉爾水廠所生產,商店老闆屬於銷售違法,將由高新區進行處置,隨後,工作人員對超市內所售的桶裝水以及李先生買到的桶裝水進行了封存。
5月13日藥監部門責令該水廠停產整改,並要求其在24個工作日內辦理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可如今已有倆月的時間了,該水廠仍未辦理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卻還繼續生產並向外銷售。得知自己經常喝的桶裝水廠家為無證生產時,李先生感到後怕,「除了我們家外,這附近還有很多人都喝這個品牌的水,出了這個事情之後,好多人都不敢喝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大多都是直接飲用這個水,幾乎不對其進行加熱處理,包括家裡的小孩也都是直接喝。沒證就生產水,這樣的商家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李先生說。
記者實地探訪:
水桶躺地上,泡在廢水裡
13日下午,在記者隨同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對水廠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水廠的廠房條件非常簡陋,廠房內的擺設也很凌亂。地板上有的地方都已發黃,還有不少積水。不少水桶就這樣「躺」在地上。
經廠房內一位婦女介紹,他們將水經負離子和活性炭等淨化後,直接將水輸送到一白色大桶之中,而後用塑料水管直接進行灌裝。水桶的封閉口也是用手按壓上去的,而封口處的包裝塑料紙上的生產日期也是自己用打碼器打上去的。記者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正規水廠衛生制度規範標準中,生產企業需用機械對桶內外進行徹底清洗,桶應放入消毒池內,用二氧化氯浸泡消毒,再用純淨水衝淨,桶放入自動灌裝機,進入灌裝機自動用消毒液清洗一次、用純淨水清洗兩次,每道工序都要通過檢驗,確認無誤後轉入下道工序,灌裝後的產品,桶口加防塵套、生產日期和外包裝塑膠袋,存入庫房。而在這家水廠,記者目前只看到有兩名工作人員在生產。
據悉,廠房內的生產人員進入車間時,手腳必須經消毒液消毒,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頭髮不準外露,並按要求戴好口罩。而在安吉爾水廠,記者看到兩名婦女除了防水靴外,都只是普通的穿著。這樣環境下生產的水流向市場,記者實在難以想像如何保證水質的純淨。
市民說法:
桶裝水內出現飛蛾一事經報導後,不少市民以及微友議論紛紛,通過熱線以及本報微信平臺發表了他們對與此事的看法。
市民楊女士:
我們家自從買了飲水機就一直喝安吉爾的桶裝水,如今得有差不多十年的時間了。看到報導後,這個品牌的水再也不敢喝了!這個企業生產的水裡竟然會有飛蛾,說明它的生產過程肯定有問題,監管部門就該對其進行嚴格監管,不能讓這樣的水再流向市場。
網友「文靜-wendy」:
飲用水質量關乎老百姓身體健康,監管部門應從源頭上對生產飲用水的小作坊或者廠家進行查處,只有從源頭上控制它,才能保證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市民張先生:
無良商家用較低的成本生產出來的水流向市場,尤其是pet材質的水桶,大多流向農村市場。既然是國家禁止使用的,即使是農村也不能銷售,不能欺騙消費者,即使是農村人,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如果知道水桶的材質有問題也不會購買,所以監管部門應加大力度普及水桶安全知識。
網友「王奇」:
食品安全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鬆,除了生產環節外,報導中村民是從商店中買到的,商店的老闆在進貨以及銷售過程中並沒有對所售商品進行鑑別,以至於桶裝水銷售到村民家中,所以商店的老闆也有一定的責任。
市民王女士:
消費者在購買飲用水時不能圖便宜,飲用水安全關係到全家人的健康問題,不能因小失大,要看清生產廠家的資質以及生產日期以及外包裝的新舊程度等,消費者不買賣這樣的問題水,生產廠家也就沒有了市場。
http://jrzz.qlwb.com.cn/2015/0713/4175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