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洗臉盆,除了盛水洗手洗臉外,似乎沒有其他作用。但是,古代的洗臉盆可不是這樣,不但會在盆底繪製精美的圖案,通常是鯉魚,而且還能玩出新花樣?
一個洗臉盆能玩出什麼花樣?看完之後,你肯定會高呼一聲「黑科技」!
古代的洗臉盆叫「洗」,闊口窄底,深度較大 ,兩側還有「耳朵」。於今天的洗臉盆很像。先秦時期,「洗」多是銅製,底部通常還有雙魚紋飾,稱為「魚洗」。洗手的時候,看著水下的魚兒,別有一番趣味。
唐宋時期,出現一種新的銅製魚洗,叫噴水魚洗。這種魚洗,不但可以洗手,還能玩遊戲,讓盆底的魚兒活起來。
往噴水魚洗中倒入半盆水,然後用手輕輕摩擦兩側的耳朵,不但能發出悅耳的聲音,而且能看到盆內的水出現了波紋。速度繼續加快,盆裡的水先從周圍出現波紋,然後整盆水都出現波紋,再接著摩擦「耳朵」,盆裡就會有水珠跳起來。
因為可以讓水噴出來,所以稱之為「噴水魚洗」。
曾有外國小哥用「噴水魚洗」做實驗,並用慢鏡頭記錄了水從平靜到噴射的過程,令外國人大呼過癮,直言「這已經不是黑魔法了,這簡直就是巫術」!
除此之外,這位外國小哥還發現,單手摩擦「耳朵」時,魚洗就會半邊噴水;雙手摩擦耳朵時,盆裡的水就會四面噴射,有趣至極。
更有趣的是,當摩擦耳朵,盆水噴射時,水珠跳起來,就像盆底的魚兒突然活了,在開心地跳躍。而中國又有「鯉魚躍龍門」之說,這些跳躍的水珠,仿佛讓人看到了正在跳躍龍門的鯉魚,當真是「何其美哉」!
其實這是利用了共振的原理,當兩隻手有節奏地摩擦盆耳朵時,振波就會在水中傳播並互相干擾,振波和反射波疊加,就形成了二維駐波,從而使盆裡的水跳躍起來。
什麼地方的水跳得最高?是盆壁震動幅度最大的地方,稱為波腹。古人也許不知道波腹,但是知道原理,所以通常會把鯉魚放在波腹處,這樣水看起來就像是從魚嘴裡出來一樣,構思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