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

2021-01-09 土土土衣食住行

20世紀30年代,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遙遠星系團中的星系彼此圍繞軌道運行的速度,遠遠快於給予它們可見質量的速度。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會在這些星系上產生引力。此後,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神秘物質可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它的含量是構成恆星和人類等普通物質的正常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能看到暗物質,科學家們大多仍在為之「撓頭」。以下是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問題。

1、什麼是暗物質?

首先,也許最令人困惑的是,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最初,一些科學家推測宇宙中丟失的物質是由微弱的小恆星和黑洞組成的,儘管詳細的觀測並沒有發現足夠多的此類物體來解釋暗物質的影響,正如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唐·林肯先前為《生命科學》所寫的那樣。目前暗物質地幔的主要競爭者是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質量粒子的假想粒子,它的行為有點像中子,只是比質子重10到100倍,林肯寫道。然而,這一猜想只引出了更多的問題,例如…

2、我們能探測到暗物質嗎?

如果暗物質是由相互作用粒子製造的,那麼它們應該在我們周圍,而且應該是能得見。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找到呢?雖然它們不會與普通物質發生太多的相互作用,但暗物質粒子在穿越太空時,像質子或電子一樣撞擊普通粒子的可能性總是很小的。因此,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實驗來研究地下深處的大量普通粒子,在那裡它們被屏蔽,不受可能模擬暗物質粒子碰撞的幹擾輻射。經過幾十年的搜索,這些探測器中沒有一個突破性的發現。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PandaX實驗室報告了最新的、未被發現的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物理學家海博宇說,暗物質粒子似乎比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小得多,或者缺乏使其易於研究的特性。

3、暗物質是由多個粒子組成的嗎?

普通物質是由日常的粒子如質子和電子組成的,還有一大堆更奇特的粒子如中微子、μ子和π。因此,一些研究人員懷疑佔宇宙物質85%的暗物質是否也同樣複雜。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安德烈·卡茨說:「沒有充分的理由假設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都是由一種粒子構成的。」卡茨說,暗質子可以與暗電子結合形成暗原子,產生與可見世界中發現的一樣多樣和有趣的結構。儘管這些提議在物理實驗室中越來越多地被想像出來,但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有找到一種方法來證實或否認這些提議。

4、黑暗勢力存在嗎?

除了暗物質的附加粒子,暗物質也有可能經歷類似於常規物質所感受到的力。一些研究人員已經在尋找「暗光子」,這就像普通粒子之間交換的光子,產生電磁力,只是它們只能被暗物質粒子感受到。義大利物理學家正準備將一束電子及其反粒子(正電子)粉碎成一顆鑽石,正如之前報導的那樣。如果暗光子真的存在,電子-正電子對可能會湮滅並產生一種奇異的攜帶力的粒子,從而有可能打開宇宙中一個嶄新的領域。

5、暗物質可以由軸子構成嗎?

隨著物理學家越來越不喜歡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其他暗物質粒子也開始受到青睞。其中一個主要的替代物是一個被稱為軸子的假想粒子,它將非常輕,可能只有10個提升到比質子質量小的31次方。軸子現在正在幾個實驗中被尋找著,最近的計算機模擬提高了這些軸子形成類似恆星的物體的可能性,這種物體可能會產生可探測的輻射,這與之前的報導中稱為快速射電爆發的神秘現象非常相似。

6、暗物質有什麼性質?

天文學家通過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引力相互作用發現了暗物質,這表明這是暗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主要方式。但是,當研究人員試圖了解暗物質的真實性質時,卻幾乎沒有什麼可繼續的了。根據一些理論,暗物質粒子應該是它們自己的反粒子,這意味著兩個暗物質粒子在相遇時會相互湮滅。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實驗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尋找這種毀滅的信號,並已經探測到數十萬次事件。科學家們仍然不確定這些物質是否來自暗物質,而且這個信號還沒有幫助他們確定到底是什麼暗物質。

7、每個星系都存在暗物質嗎?

因為暗物質比普通物質大得多,所以人們常說暗物質是組織星系和星系團等大型結構的控制力。因此,奇怪的是,今年早些時候,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個名為NGC1052-DF2的星系,似乎根本不包含任何暗物質。耶魯大學的皮特範多庫姆當時說:「暗物質顯然不是形成星系的必要條件」。然而,今年早些時候,另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指出範多庫姆的研究小組錯測了與銀河系的距離,這意味著它的可見物質比第一次發現的要暗得多,也比先前提出的更輕,而且它的質量更多地在暗物質中。

8、達瑪/天秤座的結果怎麼樣?

粒子物理學中一個由來已久的謎團,是一個被稱「達瑪/天秤座」的歐洲實驗的令人費解的結果。這個探測器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山下的一個地下礦井中,一直在尋找暗物質粒子的周期振蕩。當地球在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時,當它穿過環繞太陽系的暗物質銀河流(有時稱為暗物質風)時,這種振蕩就會產生。自1997年以來,「達瑪/天秤座」一直聲稱能準確地看到這個信號,儘管沒有其他實驗能看到這樣的信號。

9、暗物質能帶電荷嗎?

一個來自「時間之初」的信號,讓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可能帶有電荷。宇宙大爆炸後僅1.8億年,宇宙早期的恆星就發出了波長為21釐米的輻射,然後被同時存在的冷氫吸收。當今年2月探測到這種輻射時,它的特徵表明氫比科學家們預測的要冷得多。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朱利安·穆尼奧斯假設,帶電荷的暗物質可以從無處不在的氫中吸走熱量,這種氫有點像漂浮在檸檬水中的冰塊,但這一猜想尚未得到證實。

10、普通粒子能衰變為暗物質嗎?

中子是壽命有限的規則物質粒子,大約14.5分鐘後,一個從原子中脫離的孤立中子將衰變為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但是根據7月份的一項研究中引用的實驗結果,兩種不同的實驗裝置給出的衰變壽命略有不同,兩者相差約9秒。今年早些時候,物理學家提出,如果有1%的時間,一些中子正在衰變為暗物質粒子,這就可以解釋這種異常現象。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克里斯多福·莫裡斯和他的團隊監測中子,尋找可能是暗物質但無法探測到任何東西的信號。他們認為,根據這項研究,其他的衰變情況可能仍然存在。

11、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考慮到科學家們在試圖探測和解釋暗物質時所面臨的困難,一個合理的提問者可能會懷疑他們所做的一切是否都錯了。許多年來,少數物理學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也許我們的引力理論是完全錯誤的,基本力在大尺度上的作用與我們預期的不同。這些建議通常被稱為「修正牛頓動力學」或MOND模型,它們假設不存在暗物質,恆星和星系相互旋轉的超快速度是引力,以令人驚訝的方式運行的結果,「暗物質仍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模型,」物理學家唐·林肯在《生命科學解釋》中寫道。然而,批評者還沒有說服更大範圍的人,去相信他們的理論,但是最新的證據表明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

相關焦點

  • 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
    他提出了一個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是在引力上拖曳了這些星系。從那以後,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神秘的物質可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而且其含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正常物質的六倍。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看到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大多仍在撓頭。這是有關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什麼是暗物質?
  • 神秘: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
    他提出了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他可能會在重力作用下拖曳這些星系。從那以後,研究人員已經證實,這種神秘的物質可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而且其含量是構成恆星和普通物質的六倍。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看到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仍然在撓頭。這是有關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什麼是暗物質?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星系模擬圖最近幾組天體物理學專家們發現了19個矮星系似乎缺少其暗物質,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為什麼。然而,最近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小型星系(包括現在發現的這19個矮星系)的行為就好像它們被重子(構成普通物質的粒子)支配一樣,於是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就不再適用了,也就是不存在暗物質。
  • 是否存在暗力量?暗物質11大謎團:暗質子與暗電子結合成暗原子?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神秘的物質充斥著整個宇宙,其含量是構成恆星和人體等普通事物的正常物質的六倍!儘管科學家認為在整個宇宙中都存在暗物質,但直至今天,有關暗物質仍然存在11個最大且懸而未決的謎團。然而,這種猜想只會引發更多問題,例如:我們可以檢測到暗物質嗎? 我們可以檢測到暗物質嗎?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宇宙學中有哪些未解決的問題?
    宇宙學是一門研究宇宙的學科,它被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所困擾。從歷史上看,這些未解決的問題促使物理學出現了新的發展,從而使物理學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但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宇宙學家們發現了新的問題,並提供了較少的相應解決方案。
  • 世界最大暗物質實驗首結果公布:未發現粒子蹤跡
    7月23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暗物質大會上公布了PandaX二期第一個物理結果,在3.3萬公斤·天的曝光量下,未發現暗物質粒子蹤跡,對暗物質候選對象得出了最新限制。PandaX實驗用氙原子作為探測靶子,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探測彌散在地球周圍的成千上萬億的暗物質粒子可能碰撞到氙原子上而發生的微弱信號。碰撞會轉化為氙原子的反衝能,在探測器中發光、發電。光和電信號都可以通過靈敏的光電管作為「事件」記錄下來。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宇宙質量的95%
    但是他們給這個解決方案起了個名字,叫做暗能量。關於暗能量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暗能量的數量是已知的,因為我們知道它是如何影響宇宙膨脹的。暗能量有三種可能的解釋,一種解釋是它是空間的一種屬性。是的,空間有很多驚人的屬性,其中很多才剛剛開始被理解。愛因斯坦是第一個意識到,空的空間可以擁有自己的能量的人。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白色和黃色部分密度最大,紅色的次之,藍色部分密度最小,這是通過X射線看到的情況。但是通過引力透鏡效應看到的質量分布卻不是這個樣子,而是圖中類似等高線的綠色圈圈這樣的分布。星系團的兩側那兩個小圈才是兩個星系團的質量中心。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當兩個星系團發生碰撞時,正常物質由於在引力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相互作用的摩擦,從而導致兩者存在一定的粘連。而暗物質呢,由於他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所以可以順暢地穿過去。
  • 新的引力透鏡研究暗示暗物質模型存在問題
    雖然暗物質的概念最初是為了解釋星系的結構而提出的,但它最大的成功之一是解釋了宇宙本身的性質。宇宙微波背景的特徵可以用暗物質的存在來解釋。早期宇宙的模型通過建立在暗物質形成的結構上來產生星系和星系團。事實是,這些模型如此正確地把握了全局,這是對他們有利的一個強有力的論據。
  • 暗物質和暗能量至今未被發現,人類仍迷失在宇宙中
    與大爆炸有關的一些研究及發現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研究仍然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人類在宇宙中發現了四種相互作用,分別是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大爆炸的那一瞬間,物質被推散到各個方向,向各個方向遠離的物質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相互作用。
  • 物理學中最大的分歧之一,或由一種消失已久的暗物質解決
    如果一種古老形式的暗物質衰變而不存在,那麼這種衰變就會改變宇宙的質量;如果質量越小,維繫宇宙的引力就越小,這將影響宇宙膨脹的速度,從而導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膨脹率的直接測量之間的矛盾。暖暗物質幾十年前,物理學家曾一度懷疑暗物質可能是「熱的」,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旋轉。
  • 趣探索:暗物質是物質宇宙的骨架,沒有暗物質就沒有人類文明
    科學的理論,一般都是「可證偽、且未被證偽」的。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茨威基第一個提出:宇宙中可見物質遠遠不足以把宇宙連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種神秘而不可見的物質,星系早就分崩離析。
  • LHC和暗物質之謎
    但我也會花一些時間思考宇宙,宇宙是你能想到的最大的。這種情況有時在一天之內就會發生;我必須先縮小我的思想,然後再擴大它。這讓我想起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你喝下一種藥水,變得很小;你吃了蘑菇,就會長得很大。我想帶你們踏上一段旅程,去看看非常小的和非常大的。什麼是暗物質?讓我們從非常大的開始。
  • 暗物質或能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樣衰變 讓整個天空充滿伽馬射線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希望這些強大的射線也可能指向更奇怪和更難以捉摸的東西——被稱為暗物質的看不見的物質。在一項新的研究已被《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採納,詳細論文發表在資料庫arXiv預印本上,研究人員觀察了他們所謂的「未解決的伽馬射線背景」——也就是說,考慮到已知如黑洞和超新星等來源後,剩下的所有模糊而神秘的伽馬射線信號。
  • 暗物質會不會和伽馬射線暴有關?答案超乎想像!
    據了解,研究人員觀察了他們所謂的未被識別的伽馬射線背景,這些所有的微弱而神秘的伽馬射線信號都是在已知的來源都是基於黑洞和超新星發現的。當研究小組將未解決的伽馬射線圖與宇宙同一區域的物質密度圖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這些射線與預測的暗物質隱藏區域的引力質量精確地排列在一起。這種相關性表明,暗物質可能是宇宙中微弱的伽馬射線背景的主要原因。
  • 關於我們探測暗物質的故事
    而事實上,這些星體的總質量只佔到宇宙總體的5%,剩下的95%是一些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組成。尋找暗物質,是2世紀最大的科學。今天介紹一下中國尋找暗物質的故事吧。暗物質所謂暗物質指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在我們所在能觀測的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這些物質能夠和光互動,能夠被光照亮或者發出光亮。但是光無法與暗物質互動,我們就無法直接觀測到它。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他們最初選擇了茲威基關於看不見的氣體的解釋,但遇到了麻煩。如果看不見的東西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正常物質,那我們關於恆星和星系如何形成的理解就必定是錯誤的:它們永遠不會足夠快地瓦解,以形成最初的恆星和星系。
  • 暗物質什麼性質?會有暗物質攜帶電荷嗎?
    ,研究了一小部分暗物質粒子是否有微小的電荷。今年2月,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第一代恆星的無線電信號,以及暗物質與正常物質相互作用的可能證據。一些天文學家很快對邊緣的說法提出了質疑。與此同時,穆尼奧斯和勒布已經在研究背後的理論基礎。哈佛大學天文系系主任Loeb說:無論你如何解讀邊緣的結果,都可以用我們的研究講述一個基本的物理學故事,暗物質的本質是科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需要使用任何相關的新數據來解決它。
  • 探索暗物質
    而我們想要探索宇宙,暗物質顯然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談論一下關於暗物質的事。1、關於暗物質的推論?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最先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說法,但當時沒有證據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人們對暗物質的起源以及其他等等都是了解也不多。但是研究,不過暗物質仍是目前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一直無法解決的謎團。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瀰漫於整個宇宙之中,並造成了許多可被探測的引力效應,而其本體卻總是無法被人類直接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