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100年地球將變熱多少?

2020-12-04 專注太空新鮮事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組新的情景,以模擬地球的未來。

當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慶祝2050年開始時,他們回顧了30年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以此作為遏制全球變暖的轉折點。各國齊心協力,戰勝了這場大流行,這開啟了一個新的合作時代,以預防氣候災難。在綠色能源和新技術方面的投資迅速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世界有望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C的水平。

或者等不到在2050年,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在漫長而主要是徒勞的努力中,世界可能只是回顧而已。儘管自2020年爆發以來碳排放量暫時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仍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以恢復其經濟。碳排放量猛增,溫度隨之升高,到本世紀末為5℃的升溫奠定了基礎。

這些只是對未來的兩種可能的願景。沒有人知道當前的流行病將如何發展。還不清楚人類是否最終會聚在一起避免潛在的氣候災難。但是氣候研究人員需要探索不同程度的變暖可能會出現哪些類型的問題。因此,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套方案中用來表示一個範圍,人類可能面臨極端環境。他們的目標是研究不同的政策可能如何改變碳排放量,以及地球將如何對所有的吸熱氣體做出反應。

一方面,樂觀的情景探討了世界各國政府聯手發展低碳技術,同時減少貧困和不平等現象的世界。另一方面,各國增加了對廉價化石燃料的使用,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增長。

研究團隊首次通過世界主要氣候模型運行了這些情景,提供了地球可能如何響應不同的社會經濟途徑的預測。這些模擬將為未來幾年的氣候研究提供參考,並將在明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全球變暖進行的下一次重大評估中發揮核心作用。這項研究還可能在圍繞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提出的一系列新承諾減少排放的談判中發揮關鍵作用。

這些方案更新了過去十年來一直使用的一組方案,其中包括一個極端且有爭議的方案,該方案預計到2100年溫度將比工業化之前的水平提高約5°C。在氣候研究中已經扮演了十多年的核心角色,具有誤導性,因為它包括了不切實際的煤炭使用量,到2100年大約增加了五倍。但是許多研究人員對此批評置之不理,說即使是這種高排放情景也具有以下價值:只要人們了解他們的基本假設和局限性。例如,北極多年凍土中大量釋放的甲烷可能與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產生相似的影響。

科學家表示:地球上每個國家的主要人口趨勢(人口,經濟生產率,城市化和教育程度)的數字,建模者然後用它們來模擬排放量和行星影響。隨著幾十年的發展,國家為限制能源和食品供應而進行的努力使全球發展陷入困境。教育和技術投資下降。在這樣的世界上,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將是困難的,適應氣候變化也不會那麼容易。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全球平均溫度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4°C以上。

來源:自然

相關焦點

  • 等到2100年,地球將變得有多熱?
    研究團隊利用全球氣候模型模擬了這些情境的最終結局,預測地球的社會經濟最終會朝哪個方向發展。這些模擬結果將為未來數年的氣候研究提供借鑑,並將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下一次大型全球變暖評估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圍繞2015年巴黎協定開展的一系列全新減排舉措協商中,此次研究也將扮演關鍵角色。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到了2050年,回首過去,這次疫情不過是遏制全球變暖漫長而徒勞努力中的曇花一現。儘管2020年的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為恢復經濟紛紛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隨之猛增,氣溫不斷升高,朝著本世紀末5°C升溫的方向不斷邁進。以上僅是設想未來的兩個可能場景。沒人知道當前的大流行將如何收尾,或是人類最終是否會齊心協力對抗潛在的氣候災難。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研究團隊首次使用了一些主要氣候模型來模擬這些情景,對不同社會經濟發展道路下的地球未來進行了預測。這些模擬將為未來幾年的氣候研究提供參考,並將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於明年發布的下一次全球變暖重大評估中發揮核心作用。在圍繞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減排承諾所展開的新一輪談判中,這些研究也會扮演重要角色。
  • 科學好故事|等到2100年,地球將變得有多熱?
    就像是發燒是身體在預警和調解自身,極端天氣也是地球在拉響警報,告訴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們:地球生病了。雖然很多國家都在為改善現狀作出努力,也有觀點認為,這只不過是在延緩地球的病症,地球的體溫是會發生周期性改變的,而我們恰好處在了溫度的上升曲線上。不論人類是否願意,時間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或許等全世界的領導人為慶祝2050年的到來而齊聚一堂時,他們會回憶起30年前的那場冠狀病毒疫情。
  • 因海平面上升,2100年義大利威尼斯將失去居住功能
    對於高緯度國家例如俄羅斯、加拿大,也許是好事,可使他們的氣候變暖些、冬季變短些,這有利於他們的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但對於沿海低地、土地資源又緊張的國家來說,可能就是災難。為什麼呢?因為全球變暖會導致極地和高山地區的冰川融化、上層海水變熱膨脹等等,從而引起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如果地球上的冰川都融化成水併流入大海,可使海平面升高60~70米!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增加15英寸以上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如果人類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溫室氣體,那麼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會上升超過38釐米。 研究繼續表明,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和地球溫度的升高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氣溫上升,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融化。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38釐米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如果人類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5英寸(38釐米)以上。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對地球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有著重大影響。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38釐米
    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5英寸(38釐米)以上。ISMIP6團隊調查、研究了2015年至2100年間海平面將如何上升,探討了在各種碳排放情景下海平面將如何變化。他們發現,隨著高排放量(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在這段時間內持續,格陵蘭冰蓋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3.5英寸(約9釐米)。如果排放更低,他們估計這個數字大約為1.3英寸(約3釐米)。
  • 俄報:專家稱2100年地球將達人口承受極限
    【俄羅斯《晨報》10月8日報導】題:人類還能再活89年科學家認為,100億人口是地球的極限,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發災難。著名社會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威爾遜斷言,地球生物圈後備資源相當有限,更嚴重的是無法補充。這主要涉及水資源和食物,即使使用最為合理,仍然存在一定限度,難以無限使用。威爾遜表示,改為吃素可能是一個出路。
  • 2100年全球氣候預測:熱熱熱!地球變地獄
    厄爾尼諾正在給地球上的很多地方帶來一個無比酷熱、有望創紀錄的夏天,但你以為這就完了?大錯特錯!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而已!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今天公布了2015-2100年全球氣溫、降水變化的預測情況,結果觸目驚心,尤其是這張氣溫圖:雖然沒有溫度標尺,但是很明顯可以看出,地球仿佛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熔爐,或者更像是個地獄。
  • 新研究稱,2050年後全球人口開始減少,到2100年將減少10億
    有人將世界人口增長比喻成是一個不斷升高的金字塔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字塔正在不斷增長。但是最近一項新研究持相反意見,新研究認為,世界人口從今天的78億上升到2050年左右的97億,97億將是世界人口頂峰,隨後回落,到2100年,全球人口將減少近10億,也就是說到了下個世紀,世界人口只會越來越少。為什麼人口會減少呢?
  • 科學家預測2100年地球將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警告稱,最早到2100年,地球將迎來又一次物種大滅絕。這種擔心的出現是基於這樣一推測,到本世紀末,會有大量的碳被排放到海洋之中,超過地球的承受極限,從而導致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意味著2100年,世界可能會進入「未知領域」。
  • 地球到了2000年以來最熱的時候,人類活動是天氣變熱的主因!
    今年的夏天,似乎要比往年都要熱,明明8月8號就要到了立秋的節氣,但是這天氣似乎還是那麼火熱。所以在這個夏天,你家熱成啥顏色了?夏日炎炎,人們去海邊避暑近日,有研究稱,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是2000年以來最熱的時候,也就是說,近十幾年的氣候變化超過了自然過程的影響,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就是由於人類的活動。
  • 2100年帝企鵝或將滅絕是真的嗎 2100年帝企鵝或將滅絕怎麼回事
    11月7日,據外媒報導,發表於《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隨著海冰融化,到2100年全球變暖或使帝企鵝滅絕。帝企鵝九個月的繁殖季節都依賴海冰,海冰是它們脫毛和逃避捕獵者的地方,同時全球變暖也會使磷蝦數量變少,那是帝企鵝的主要食物。
  • 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 到210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五...
    【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據法新社15日報導,長期以來許多人擔憂未來「人口爆炸」將令地球不堪重負。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這一擔憂可能有些多餘。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15日發表於《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預測,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下半葉出現負增長。這項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的研究對整個21世紀的「人口持續增長」提出質疑。
  • 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 科學家研究稱,到2100年,世界一半的沙灘將消失
    研究人員周一警告說,到2100年,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毀滅世界上一半的海灘。他們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報導說,即使人類減少了導致全球變暖的化石燃料的汙染,到那時地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沙質海岸線可能會消失,從而削弱大小國家的沿海旅遊業。
  • 北極熊將或在2100年滅絕?
    據BBC的7月20日報導,專家警告:若不採取更多措施,北極熊將在2100年前滅絕。全球變暖導致大量海冰破裂消亡,北極熊難以覓食和餵養幼仔。科學家Amstrup說,全人類要團結起來應對氣候問題,拯救北極熊也是拯救人類自己。
  • 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40釐米,多地被淹沒
    ,海水熱漲逐漸抬升,最終導致海平面直線上升,人類一手建設的沿海城市將受到致命的打擊。專家預測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40釐米全球變暖的速度正逐年加快,這不僅引起了各國領導人的重視,並發布了減少二氧化碳等汙染物的排放,試圖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