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編譯:記者 李文 實習生 池健兒

  地球升溫

  將超警戒線兩倍

  研究人員稱,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雲層影響全球變暖的方式已成為未來氣候變化的最大謎團,而雲層變化正是該氣候模型的重要考慮因素。科學家發現:隨著地球變暖,雲層漸少,反射回太空的陽光漸少,進一步推動溫度上升。主持研究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史蒂文·舍伍德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有兩方面的突破:其一是識別控制雲層變化的因素,其二是對未來全球變暖的影響作危害性更大的預測。他告訴《衛報》記者,「升溫4℃可能是災難性的,而不是純粹的危險。例如,它會使許多熱帶地區的生命生活困難,也可能推動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融化,海平面上升。」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有科學家評論稱,這項研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Hideo Shiogama和Tomoo Ogura認為全球變暖對雲層減少的解釋是令人信服的,並同意這表明未來氣候變暖將超出預期,但進一步縮小未來氣溫預測的範圍還有很多挑戰。

  20年來,科學家曾預測地球將升溫1.5℃到5℃,範圍寬泛;而新研究仔細考察雲層這一不確定因素後,把範圍縮小到3 ℃到5℃。

  研究中,確保雲層在現實世界中的形成方式在計算機氣候模型中準確反映至關重要。當水從海洋蒸發,蒸汽要麼上升9英裡形成反射陽光的雨雲,要麼只上升幾英裡再循環回到海面。在現實中,兩個過程都有發生,和只考慮形成雨雲的模型相比,包含這種複雜性的氣候模型預測的升溫更高。

  氣候模型並不完美

  此外,有氣候懷疑論者喜歡批評氣候模型出錯。舍伍德坦承它們並不完美,但認為錯誤往往是預測升溫較少的氣候模型造成的。自從1998年厄爾尼諾現象造成高點後,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相對緩慢。但觀測表明,溫室氣體釋放的熱量沒有減少,超過90%消失在海洋。此外,11月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暫停」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種錯覺,是由於因缺乏升溫最高的極地數據造成的。

  舍伍德承認,他們基於雲層因素的研究不能完全排除未來升溫範圍會停留在預測區間的低端。但是,「氣候變暖問題的研究缺失重要成分,我們需要用一些新的維度來看待,儘管我們目前沒有證據。升溫4℃這件事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不儘快開始抑制我們的排放,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將會對世界和許多國家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如果繼續推行現行政策不做出任何改變,將使世界處於高排放路徑,會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的中心估值為5℃,最壞情況將有10%的概率升溫7℃。」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
  •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我們的地球會是怎樣……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 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 你敢想像嗎? 二、繼續推行現行政策會使世界處於高排放路徑,會導致2100
  • 到2100年地球將變熱多少?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組新的情景,以模擬地球的未來。當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慶祝2050年開始時,他們回顧了30年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以此作為遏制全球變暖的轉折點。或者等不到在2050年,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在漫長而主要是徒勞的努力中,世界可能只是回顧而已。儘管自2020年爆發以來碳排放量暫時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仍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以恢復其經濟。碳排放量猛增,溫度隨之升高,到本世紀末為5℃的升溫奠定了基礎。這些只是對未來的兩種可能的願景。
  • 「發燒」的地球真的不能再升溫了
    0.5℃帶來顯著影響「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溫度升幅在1.5℃和2℃之間會給氣候變化問題帶來顯著影響,而從1.5℃到2℃,這增加的0.5℃意味著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再上升10釐米,並且較長時間的熱浪會導致幾乎所有的熱帶珊瑚礁處於危險之中。」這是發表在4月21日歐洲地球科學聯盟開放期刊《地球系統動力學》上的一項研究報告。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到了2050年,回首過去,這次疫情不過是遏制全球變暖漫長而徒勞努力中的曇花一現。儘管2020年的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為恢復經濟紛紛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隨之猛增,氣溫不斷升高,朝著本世紀末5°C升溫的方向不斷邁進。以上僅是設想未來的兩個可能場景。沒人知道當前的大流行將如何收尾,或是人類最終是否會齊心協力對抗潛在的氣候災難。
  • 再升溫8度,地球將不再是適宜生活的星球,如何阻止地球升溫?
    如果地球升溫 7 度,在赤道和熱帶地區,尤其是高溼度的悶熱地方,人體根本無法正常散熱,只需幾個小時,就會因為內外交迫的高溫而出現嚴重問題。如果升溫 11 或 12 度,以現今的全球人口分布來說,將有一半的人會在高溫下出現危險。地球可能變得這麼熱嗎?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到了2050年,回首過去,這次疫情不過是遏制全球變暖漫長而徒勞努力中的曇花一現。儘管2020年的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為恢復經濟紛紛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隨之猛增,氣溫不斷升高,朝著本世紀末5°C升溫的方向不斷邁進。以上僅是設想未來的兩個可能場景。
  • 最新研究:高排放情景下全球城市到2100年或升溫4.4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預測稱,在高排放的氣候變化情景下,全球城市地區到2100年或將升溫4.4攝氏度,溼度也會相對降低。
  • 如果氣候持續惡化,2100年地球會什麼樣?可怕的是,你還活著
    但隨著地球持續升溫,發生嚴重和不可逆轉影響的可能性只會增加。聯合國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計,在2030年至2052年間,全球變暖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5攝氏度。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巴黎氣候協議設定的上限),影響將更加嚴重。
  • 十年甲烷增加9%,地球升溫有什麼影響,霍金預言有道理嗎?
    地球是否在加速變暖,這是一個處在爭議之中的老話題了,有人認為地球變暖主要原因是人類排放過多溫度氣體,也有人稱地球變暖是地球氣候循環中的一個階段,不管誰的說法正確,但是人類溫度氣體排放實實在在增加了,地球也在變暖之中。
  • 甲烷在十年內增加9%,地球升溫有何影響,霍金預言有道理嗎?
    有數據顯示,甲烷(CH4)升溫效果是二氧化碳(CO2)的28倍,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大氣中甲烷濃度增加了一倍。在2015年籤訂的巴黎氣候協議中,上百國家承諾要控制排放,努力在2100年將溫度控制在工業前水平的2攝氏度,但就在去年,素有「世界警察」之稱的美國卻突然向外界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背道而馳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超預期:到2100年或令海平面漲18釐米
    格陵蘭島冰蓋可能融化得比氣候專家此前的預測還要快。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上最新的氣候模型後,格陵蘭島冰蓋在2100年的融化程度將比此前的預期增加60%,導致海平面上升18釐米。
  • 暢想百年後的科技——2100年有哪些可能實現的機器?
    2100年,地球將容納110億人,地面為人類的生存和繁榮留下很少的空間。但是在我們的腳下,仍然有足夠的空間。馬斯克實施了大城市下的大型鑽孔機隧道項目,將使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快速和節省成本。到2100年,機器可能會幫助我們回答人類最大的問題:我們是孤獨的嗎?星際研究計劃的執行主任安德烈亞斯海因說,這些探測器可能比一張四分之一大小的核電池驅動的信用卡要小。這臺相機將只比我們iPhone上的稍大一點,但它將返回高解析度的「帶有植被的外行星的特寫圖像」。
  • 2100年,地球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在近5.5億年歷史中,地球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會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短時間內從地球上集群性消失。而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植物生存環境破壞、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以及汙染和氣候變化,物種正以比過去快千倍的速度滅絕,專家們預言稱,人類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2100年的世界人口可能比聯合國的預測低20億
    巴黎(法新社)-周三發表的一項重大研究預測,到2100年,地球將有88億人的家園,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20億人。該研究預計,新的全球力量結盟將由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形成。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柳葉刀》雜誌上報導說,到本世紀末,除非有大量移民湧入,否則195個國家中的183個國家將降至維持人口水平所需的替代門檻以下。
  • 地球距離溫度紅線可能只有4年
    巴黎氣候協議尋求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本世紀全球升溫在1.5℃以內,而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警告說,到2024年,地球很可能會超過這一限制。或許地球第一次升溫超過1.5℃只是一個暫現象,諸如厄爾尼諾等天氣異常都有可能讓地球發燒。但是,現在科學家擔心地球升溫1.5℃後溫度不再回落。
  • 15年後全國最高升溫2.1℃
    據介紹,與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相比,202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將升溫1.3-2.1℃,到2030年升溫1.5-2.8℃,2050年升溫2.3-3.3℃,2100年升溫3.9-6.0℃。  同期,我國降水時空分布將更不均衡,其中華北地區、渤海沿岸和長江口地區降水將持續減少,從而導致乾旱形勢進一步加劇。
  • 2100年全球均溫或升高7攝氏度,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溫室效應問題?
    近日,《自然》和《自然地球科學》公開發表了3項研究。當前全球變暖的速度和成都,都已遠遠超出過去2000年的相似情況。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了說2019,地球迎來了兩千年以來最炎熱的夏天。據中新網,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稱,溫室效應問題比人們先前想像的還要嚴重,最壞的估計是: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增高7攝氏度。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1.02℃。僅這1.02℃,就讓全球98%的地區,遭受2000年來最炎熱的氣候,甚至往年平均溫度僅有10℃的北極圈也出現罕見的高溫現象。
  • 2100年之前可能消失的城市
    人民網莫斯科1月13日電(記者 劉旭 屈海齊)據俄媒體援引Naked Science的消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擬定出一個將在近100年內消失的城市名單。列入這個名單的有7座城市,其中不但有小城市,而且還有國際化大都市。造成這些城市消失的原因可能是人口外流、自然災害、氣候條件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
  • 科學家重建地球溫度歷史 近百年升溫尤其迅速
    這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顯示,今天的地球比過去11300年間(也稱全新世)70%至80%的時間段都要溫暖。而對2100年全球溫度的預測則更令人擔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的幾乎每一個氣候模型都表明,在所有可能出現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下,氣溫屆時都將超過全新世時期的最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