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高排放情景下全球城市到2100年或升溫4.4攝氏度

2021-01-08 國際在線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預測稱,在高排放的氣候變化情景下,全球城市地區到2100年或將升溫4.4攝氏度,溼度也會相對降低。

該論文指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升溫幅度一般比農村或郊區更大,因為各種混凝土和瀝青表面會吸收更多熱量、阻礙冷卻,而將這些變量納入氣候變化預測對於理解未來的城市氣候至關重要,但付諸實施卻不容易。

為此,論文通訊作者兼第一作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趙雷和同事構建出一個統計學模型,該模型模擬城市地區的複雜氣候變化,他們隨後將這個城市氣候模擬器應用於26個中高排放情景的全球氣候模型的結果進行研究。這個過程能將粗略的氣候模型結果轉化為城市層面的氣溫和相對溼度預測,從而對氣候變化和不確定性進行量化。

論文作者研究估計,到本世紀末即2100年,全球城市在中排放情景下平均升溫1.9攝氏度,在高排放情景下升溫4.4攝氏度,且氣候模型之間的一致性較好。他們還預測說,城市的相對溼度會出現幾乎整體性地下降,這會讓表面蒸發更高效,也意味著城市植被等適應策略可能會有效。

論文作者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將公諸於眾,希望能幫助城市規劃者和決策者估計特定城市在整個21世紀的氣候變化。

相關焦點

  •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我們的地球會是怎樣……
    最新鮮的信息資訊!最精彩的現場直播.......你想看的,全在這裡!關注我們妥妥沒錯!趕緊戳二維碼關注吧!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 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 你敢想像嗎?
  •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圖片來源:ICphoto 該項研究預計,受海岸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在這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伊布魯·基雷齊(Ebru Kirezci)和同事將特大暴雨期間的全球海平面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測的海平面上升數據相結合,利用這些數據模擬到2100年可能出現的最大海平面。
  •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在全球變暖、各類自然災害頻發的大背景下,人類的命運將會如何?報告提出的關鍵研究成果顯示,儘管全球能源系統正在轉型,但如不採取緊急行動加快減排,人們恐面臨無法實現《巴黎協定》制定的到21世紀末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目標的顯著風險。
  • 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儘管人們了解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進而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個別極端洪水事件的影響。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將極端風暴期間全球海平面的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海平面上升的預測結合在一起。
  • 專家預計未來20年全球溫度將升高0.3至0.7度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 中新網記者 陸欣 攝     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 (記者 馬海燕)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7日表示,基於最新情景預測,與1986年至2005年相比,預計2016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超預期:到2100年或令海平面漲18釐米
    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上最新的氣候模型後,格陵蘭島冰蓋在2100年的融化程度將比此前的預期增加60%,導致海平面上升18釐米。這篇論文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相關重要數據會被列入下一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
  • 如果空氣品質未達到排放目標,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超過一米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如果未能實現全球排放目標,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可能會超過1米,到2300年則超過5米。該研究使用了100多位國際專家對低排放和高排放兩種氣候情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的預測。通過調查該領域的眾多領導者,該研究對其未來海平面上升範圍的預測提供了更廣泛的保證。在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2攝氏度的情況下,專家估計到2100年上升0.5米,到2300年上升0.5至2米。
  • 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 到2100年地球將變熱多少?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組新的情景,以模擬地球的未來。當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慶祝2050年開始時,他們回顧了30年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以此作為遏制全球變暖的轉折點。在綠色能源和新技術方面的投資迅速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世界有望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C的水平。或者等不到在2050年,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在漫長而主要是徒勞的努力中,世界可能只是回顧而已。儘管自2020年爆發以來碳排放量暫時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仍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以恢復其經濟。
  • 國際最新研究:北極大部分北極熊或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項關于禁食長度影響北極熊存活率的研究論文稱,受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大部分北極熊亞群可能會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
  • 格陵蘭島冰蓋持續消融,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或上升10釐米
    丹麥氣象研究所1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所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近30年來冰蓋融化的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持續融化,並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科學家首次預測了北極熊可能會在何時、何地以及以何種方式消失,並警告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沿著目前的軌跡發展,到2100年,除少數以外,北極地區的北極熊可能會滅絕。根據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項研究,到2040年,很有可能許多北極熊將開始經歷繁殖失敗,導致當地滅絕。
  • 北極凍土融化將使全球經濟付出巨額代價
    但由於北極持續逐年升溫,越來越多的凍土開始融化,儲存的碳釋放到大氣層中,這其中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且前者排放量居多。 研究人員利用兩種模型,評估了2200年凍土排放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其中一種模型用來預測凍土融化產生的排放,而另一種模型則計算升溫結果和全球氣候影響。
  •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對綠色能源和新技術的投資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減少,全球變暖也被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C左右的水平。又或者並非如此。到了2050年,回首過去,這次疫情不過是遏制全球變暖漫長而徒勞努力中的曇花一現。儘管2020年的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為恢復經濟紛紛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隨之猛增,氣溫不斷升高,朝著本世紀末5°C升溫的方向不斷邁進。
  • 2100年全球均溫或升高7攝氏度,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溫室效應問題?
    近日,《自然》和《自然地球科學》公開發表了3項研究。當前全球變暖的速度和成都,都已遠遠超出過去2000年的相似情況。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了說2019,地球迎來了兩千年以來最炎熱的夏天。據中新網,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稱,溫室效應問題比人們先前想像的還要嚴重,最壞的估計是: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增高7攝氏度。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1.02℃。僅這1.02℃,就讓全球98%的地區,遭受2000年來最炎熱的氣候,甚至往年平均溫度僅有10℃的北極圈也出現罕見的高溫現象。
  • 若不加大碳減排,50年後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可能面臨極限高溫
    該論文稱,鑑於地表升溫速度高於海洋,而且熱帶地區的人口增長更快,因此在碳排放持續增加的情景(RCP8.5)下,到2070年,全世界人類生活環境的平均氣溫將較距今300年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7.5攝氏度,約為全球平均溫升的2.3倍。 50年後地球會有多熱?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對綠色能源和新技術的投資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減少,全球變暖也被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C左右的水平。又或者並非如此。到了2050年,回首過去,這次疫情不過是遏制全球變暖漫長而徒勞努力中的曇花一現。儘管2020年的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為恢復經濟紛紛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
  • 波恩談判:要如何才能量化升溫不超過兩攝氏度?
    近期,七國集團在聲明中指出,為維持全球升溫在2攝氏度之內,七國集團的經濟要徹底「去碳化」。很多人認為1.5攝氏度或2攝氏度的目標是不可實現的。法國外交部一位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但是目前也有很多國家一致認為,最終能夠實現控制升溫在範圍之內,具體而言,這不僅涉及到2030年減排目標,也希望希望巴黎協議是一份可持續的協議,因此希望各國可以「主動給出2050年目標」。如何實現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
  • 全球氣候危機最新研究:地球升溫可能已經越過不可逆的「臨界點」
    他們表示,這種風險將是對人類文明的生存威脅,我們正處於全球緊急狀態。 當全球變暖的特定影響變得不可阻擋時,例如冰蓋或森林的不斷消失,就會達到臨界點。在過去,地球升溫5攝氏度被認為是越過臨界點的必要條件,但最新證據表明,這可能發生在1攝氏度至2攝氏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