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2020-08-01 河南都市頻道
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據法新社報導,根據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沿海洪水和風暴潮可能威脅著價值高達全球財富20%的資產,突顯了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災難。

儘管人們了解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進而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個別極端洪水事件的影響。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將極端風暴期間全球海平面的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海平面上升的預測結合在一起。

然後,他們使用數據對2100年可能出現的最大海平面進行建模,並計算遭受此類洪災威脅的人口和資產。

研究小組發現,在高排放情景下,人類無法遏制其碳汙染,到本世紀末,多達2.87億人將遭受極端洪水的威脅。

鑑於全球海岸線上有大量的特大城市和金融資本,他們計算出受到威脅的資產價值超過14萬億美元,約為全球GDP的五分之一。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墨爾本大學基礎設施工程系主任Ebru Kirezci說:「(目前)被認為是一百年一次的極端海平面,在大多數沿海地區可能會在十年或更短的時間內發生一次。」

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Ebru Kirezci說,這很重要,因為當今大多數城市規劃都是基於此類事件將繼續極為罕見的基礎上進行的。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說,如果不限制排放量,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一米。

這項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研究發現,極端洪災風險增加的地區包括中國東南部,澳大利亞,孟加拉國,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以及包括英國,法國在內的西北歐和德國。

Ebru Kirezci說,政府必須做好防禦準備,包括建立堤防和海堤等「保護結構」,以避免幾乎不可想像的經濟損失。

伯恩茅斯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系副主任薩利·布朗表示,這項研究「凸顯了全球數百萬人生活的真正威脅和海平面上升的代價。」


來源: 大象新聞

編輯:申鵬潔

相關焦點

  • 研究稱,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洪水可能使我們的星球損失14.2萬億美元
    根據最新研究,如果世界無助於減輕海平面上升,沿海洪災將變得如此極端和具有破壞性,以至於到2100年可能造成價值高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20%的破壞。隨著溫度和海平面上升, 該研究估計,到 2100年,多達2.87億人可能遭受沿海地區的偶發性洪水襲擊,而如今這一數字為1.71億。超過100萬平方公裡的海岸線也可能遭到破壞-面積幾乎是法國的兩倍。
  •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圖片來源:ICphoto 該項研究預計,受海岸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在這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伊布魯·基雷齊(Ebru Kirezci)和同事將特大暴雨期間的全球海平面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測的海平面上升數據相結合,利用這些數據模擬到2100年可能出現的最大海平面。
  • 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全球洪水增加50%,人類損失巨大
    新的研究發現,到2100年,如果我們不能建立起防禦措施,對遏制全球排放不採取任何行動,沿海洪水可能會增加近50%。7月30日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這項新研究探討了海平面上升的後果。到2100年,在最壞的情況下,高達20%的全球GDP將受到沿海洪災的威脅。但這並不是必須的,破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
  • 研究稱沿海地區極端洪水或威脅全球20%的資產安全
    新華社北京8月5日新媒體專電 據法新社報導,近日發表的一篇關於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災難的研究報告說,沿海地區洪水和風暴潮可能會威脅到佔全球財富20%的資產。報導稱,雖然人們對燃燒化石燃料使地球升溫、冰凍圈融化,從而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了解頗多,但就各個極端洪水事件的影響所做的研究卻少之又少。
  • 研究發現2100年世界上一半的海灘或將消失
    據外媒報導,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或將導致世界上一半的沙灘消失。沙灘佔據了全球海岸線的三分之一以上,通常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但新的建築、海平面上升、颶風或颱風帶來的風暴潮都在侵蝕這些海岸線,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和基礎設施。
  • 研究:2100年海平面上升或致全球20%GDP毀於一旦
    一項最新研究列舉到2100年將遭受頻繁洪水襲擊的地區,這些地區給全球經濟注入將近1萬億美元。科學家表示,沿海地區突發性洪水帶來的生態和社會經濟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然而,隨著主要由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氣溫越來越高的極端值,這些地區出現負面的特點。來自澳大利亞、德國、荷蘭和英國的科學家發表在《自然》雜誌的文章稱,未來幾十年,全球數億人將面臨頻繁的洪災。文章稱,到本世紀末,大約1.76億至2.87億人將遭受洪災,相應的經濟損失可能相當於全球GDP的12%至20%。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增加15英寸以上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如果人類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溫室氣體,那麼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會上升超過38釐米。 研究繼續表明,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和地球溫度的升高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氣溫上升,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融化。
  • 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維也納技術大學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研究人員預計,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38釐米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如果人類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5英寸(38釐米)以上。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對地球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有著重大影響。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38釐米
    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對地球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有著重大影響。隨著氣溫升高,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原已經開始融化。一個由60多個冰、海洋和大氣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估算了這些融化的冰原對全球海平面的影響有多大。
  • 氣候變化模型顯示: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研究人員預計,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英文外刊,研究表明,2100年世界上一半的海灘或將消失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 由於氣候變化,到2100年, 世界上多達一半的海灘可能會消失。近幾十年來,全球海平面在持續上升。Major causes include melting glaciers and thermal expansion.主要原因包括冰川融化和海水熱膨脹。
  • 全球氣候變暖加速-格陵蘭島冰蓋的損失速度快於預期
    冰蓋質量平衡比對演練(IMBIE)團隊組合了26個獨立的調查,以計算1992年至2018年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變化。總共使用了11個不同衛星任務的數據,包括冰蓋體積、流量和重力變化的測量。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調查結果表明,格陵蘭島自1992年以來已經損失了3.8萬億噸冰,足以將全球海平面推高10.6毫米。
  • 科學家研究稱,到2100年,世界一半的沙灘將消失
    研究人員周一警告說,到2100年,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毀滅世界上一半的海灘。他們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報導說,即使人類減少了導致全球變暖的化石燃料的汙染,到那時地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沙質海岸線可能會消失,從而削弱大小國家的沿海旅遊業。
  • 全球變暖引發古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百年內造成全球毀滅性災難
    全球變暖可能引發古代印度洋厄爾尼諾式氣候模式,到2100年將在全球造成毀滅性的洪水、風暴和乾旱。計算機模擬顯示,這種現象可能在2100年出現,但如果氣候變暖趨勢繼續下去,最早可能在2050年出現,科學家們也發出了這一嚴厲警告。氣候模型模擬了如果人類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下半個世紀的氣候變化將是什麼樣子。在加入全球變暖趨勢後,分析顯示印度洋表面溫度出現了巨大的波動——與20000年前的情況類似。
  • 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2020年,極端天氣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近日,一份報告分析稱,儘管2020年各國忙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在疫情下不斷被放大,兩者疊加的後果,是對國際社會造成了比以往更嚴重的危害。
  • 新研究表明,北極熊到2100年面臨滅絕危機
    一項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人類無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100年以後大多數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生存挑戰。 研究表明,北極熊的某些個體的生存環境可能已經超過生存臨界值,數量在某些地區可能會大大減少,但隨著未來幾十年溫室氣體的減排,北極地區的北極熊可能繼續生存下去。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研究揭示氣候變化情景下洪水導致交通...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全球變化人口與經濟系統風險形成機制及評估研究」項目楊賽霓教授團隊在氣候變化對交通基礎設施影響評估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通過複雜系統、災害系統和交通工程研究方法的緊密結合,將公路網絡這一典型關鍵基礎設施系統作為自然災害的承災體對象,創建了一套能夠動態定量估算大空間尺度上洪水災害導致公路網失效的模型以及路網系統狀態快速估算的分析模型。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