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日前,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和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聯合編寫的《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中文版)發布。報告聚焦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路徑及其風險、氣候變化帶來的直接風險和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系統性風險3個重點領域,形成了兼具全球視野和區域特色的氣候風險評估報告,旨在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者提供進一步科學依據。

在全球變暖、各類自然災害頻發的大背景下,人類的命運將會如何?報告提出的關鍵研究成果顯示,儘管全球能源系統正在轉型,但如不採取緊急行動加快減排,人們恐面臨無法實現《巴黎協定》制定的到21世紀末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目標的顯著風險。

研究組成員、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滕飛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12個被選定研究的行業指標中,僅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等)這1個指標是在符合2℃排放路徑上發展。

「如果繼續推行現行政策不做出任何改變,將使世界處於高排放路徑,會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的中心估值為5℃,最壞情況將有10%的概率升溫7℃。」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

報告指出,這種升溫速度將會給人類和自然系統帶來嚴重風險:從全球尺度而言,到2100年,目前每年發生概率不足5%的熱浪將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洪水風險顯著增加,河水泛濫的發生率將增加10倍;農業乾旱頻率將以近10倍的速度增長,令作物減產的高溫會對農業產生深遠影響,80%的年份(目前約5%)會出現威脅玉米生長的極端高溫天氣。

在中國,到21世紀末,熱浪的數量可能增加至目前的2倍。水稻生長有80%的年份(目前約20%)可能會受到高溫損害。冰川退縮將近70%,中國西部缺水地區的水荒會加劇。到2050年,暴露於海岸洪水風險的最大人口和GDP將分別超過1億人和32萬多億元。

「在全球範圍內,即使在符合2℃排放路徑上,風險也將顯著增加。」杜祥琬表示,日益頻繁和嚴重的氣候變化,正威脅著人類系統的穩定性。

像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以及2011年小麥價格飆升,均表明全球糧食系統在應對極端天氣時的脆弱性,也證明了氣候風險是如何跨邊界傳播的,並有可能擾動社會穩定。此外,涵蓋國際、區域和國家尺度的其他「面臨風險」的複雜系統還包括金融、健康和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

「在中國,冰川融化對洪水和水資源短缺的影響可能會加劇西部地區以及鄰國的貧困和遷移風險,與之伴隨的疾病傳播會引發連鎖風險進入教育系統和旅遊業。」研究組成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齊曄說。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氣候變暖毋庸置疑,顯而易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是首要驅動因素。氣候變化會給社會所依賴的自然系統、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帶來風險。而了解這些風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對目前緊迫的減緩和適應工作至關重要。

報告建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風險,若要實現低排放路徑並避免高排放路徑必須加快減排步伐,採取更大的決心和政治勇氣來發展低碳經濟。決策者應立足未來氣候風險的長遠情景,考慮「最壞」結果,將氣候風險和韌性的分析納入決策,確保其決策最終能夠抵禦氣候變化風險。

「未來風險的規模取決於今天我們採取的減排行動和增強抗禦能力的力度,我們不能簡單地假設人類可以適應氣候變化。」杜祥琬說,近年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還在持續上升,但人類仍有時間採取措施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並為不可避免的變化做好準備。當前,各國已經逐步認識到,在減排和氣候韌性方面開展投資不是負擔,而是機遇。(記者 郭靜原)

相關焦點

  •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我們的地球會是怎樣……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 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 你敢想像嗎?,會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5℃(中心估值),「最壞情況」為升溫7℃(10%概率) 以目前升溫速度來看,將會在全球範圍內給人類和自然系統帶來嚴重的直接風險,尤其是還可能發生一些「最壞情況」:
  • 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 如果氣候持續惡化,2100年地球會什麼樣?可怕的是,你還活著
    但隨著地球持續升溫,發生嚴重和不可逆轉影響的可能性只會增加。聯合國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計,在2030年至2052年間,全球變暖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5攝氏度。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巴黎氣候協議設定的上限),影響將更加嚴重。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對綠色能源和新技術的投資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減少,全球變暖也被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C左右的水平。又或者並非如此。到了2050年,回首過去,這次疫情不過是遏制全球變暖漫長而徒勞努力中的曇花一現。儘管2020年的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為恢復經濟紛紛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隨之猛增,氣溫不斷升高,朝著本世紀末5°C升溫的方向不斷邁進。
  • 2100年地球會有多熱?
    碳排放隨之猛增,氣溫不斷升高,朝著本世紀末5°C升溫的方向不斷邁進。以上僅是設想未來的兩個可能場景。沒人知道當前的大流行將如何收尾,或是人類最終是否會齊心協力對抗潛在的氣候災難。但氣候研究人員需要搞清楚不同程度的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樣問題。因此,他們開發出了一系列的情景,意圖模擬可能會到來的各種未來[1]。
  • 2100 年的天氣會怎樣?這裡有一份美國氣溫地圖
    到了本世紀末,紐約的冬天會像德克薩斯州南部一樣。美國的大東北,今年經歷了一個溫和的冬天。聖誕節的時候,紐約居然出現了比洛杉磯還熱的情況(紐約四季分明,洛杉磯通常最冷也不過 10 度左右)。除了要歸功於一次強勁的極地渦旋,仍然不得不提厄爾尼諾現象。
  • 「發燒」的地球真的不能再升溫了
    那麼,如果全球溫度升幅從1.5℃到2℃,這增加的0.5℃,將會給氣候變化問題帶來怎樣的影響呢?0.5℃帶來顯著影響「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溫度升幅在1.5℃和2℃之間會給氣候變化問題帶來顯著影響,而從1.5℃到2℃,這增加的0.5℃意味著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再上升10釐米,並且較長時間的熱浪會導致幾乎所有的熱帶珊瑚礁處於危險之中。」
  • 最新研究:高排放情景下全球城市到2100年或升溫4.4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預測稱,在高排放的氣候變化情景下,全球城市地區到2100年或將升溫4.4攝氏度,溼度也會相對降低。
  • 到2100年地球將變熱多少?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組新的情景,以模擬地球的未來。當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慶祝2050年開始時,他們回顧了30年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以此作為遏制全球變暖的轉折點。在綠色能源和新技術方面的投資迅速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世界有望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C的水平。或者等不到在2050年,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在漫長而主要是徒勞的努力中,世界可能只是回顧而已。儘管自2020年爆發以來碳排放量暫時下降,但各國在危機後仍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以恢復其經濟。
  • 再升溫8度,地球將不再是適宜生活的星球,如何阻止地球升溫?
    如果地球升溫 7 度,在赤道和熱帶地區,尤其是高溼度的悶熱地方,人體根本無法正常散熱,只需幾個小時,就會因為內外交迫的高溫而出現嚴重問題。如果升溫 11 或 12 度,以現今的全球人口分布來說,將有一半的人會在高溫下出現危險。地球可能變得這麼熱嗎?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2100年,地球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在近5.5億年歷史中,地球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會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短時間內從地球上集群性消失。而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植物生存環境破壞、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以及汙染和氣候變化,物種正以比過去快千倍的速度滅絕,專家們預言稱,人類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地球的「守護者」!如果沒有它,地球會怎樣?
    地球的「守護者」!如果沒有它,地球會怎樣?可以說,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地球上除了空氣和水資源之外,它的磁場也在守護著我們,如果不是地球磁場,宇宙中的無數射線將會殺死我們,簡單來說,地球守護著我們。那麼,有「人」守護地球嗎?
  • 如果當毀滅恐龍的那顆隕石現在來臨,地球會怎樣,人類又會如何?
    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天而降,正中地球的表面,當時地球的霸主是恐龍,這一場撞擊直接導致了恐龍時代的終結,恐龍也是從那個時候直接就滅亡了。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顆隕石在現在再次撞擊一次,地球和人類會面臨怎樣的浩劫呢?
  • 科學家預測2100年地球將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警告稱,最早到2100年,地球將迎來又一次物種大滅絕。這種擔心的出現是基於這樣一推測,到本世紀末,會有大量的碳被排放到海洋之中,超過地球的承受極限,從而導致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意味著2100年,世界可能會進入「未知領域」。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超預期:到2100年或令海平面漲18釐米
    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上最新的氣候模型後,格陵蘭島冰蓋在2100年的融化程度將比此前的預期增加60%,導致海平面上升18釐米。這篇論文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相關重要數據會被列入下一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
  • 如果太陽突然毀滅了,地球會怎樣?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的直徑為地球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30000倍。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當太陽以核聚變方式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太陽的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而這兩顆行星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那麼如果太陽在運轉期間突然毀滅,地球會發生什麼事呢?有2種情況。
  • 8張怵目驚心的地球變化對比圖,2100年地球真會變成這樣嗎?
    靠著從地下抽取的,幾億年前地球就埋進地下深處的石油,沙漠沒變成綠洲,但變成了鋼筋叢林和紙醉金迷。維持這座城市的巨大能源消耗,不斷地將碳排放到大氣層裡,這是離我們最近,最有可能毀滅地球的力量——溫室氣體。
  • 十年甲烷增加9%,地球升溫有什麼影響,霍金預言有道理嗎?
    有數據顯示,甲烷(CH4)升溫效果是二氧化碳(CO2)的28倍,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大氣中甲烷濃度增加了一倍。當然,人類並不能對所有的甲烷排放負責,因為溼地,湖泊,海洋,凍土正在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甲烷氣體,近幾年來,很多科學報告指出,北極凍土大量融化從而出現小型湖泊,湖泊就像燒開了一樣,不斷向外冒泡,它們就是甲烷氣體。
  • 地球或持續升溫,2020年有近50%可能性最熱,如現小冰河會咋樣?
    對於地球如今的氣候現狀,我相信不少人都會說地球越來越熱了,確實從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我們地球溫度還在逐步的上升之中,趨勢非常明顯,對於4月不少地區也出現了較為寒冷的天氣,但是對2020年以來大體的升溫趨勢影響不大,升溫將可能繼續發展,至少在前三個月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明顯的升溫,所以說改變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