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惟仁因腦溢血昏迷62天後終於醒了,能與人互動握手但仍不能說話

2020-12-06 小娛上仙

袁惟仁(小胖)日前在上海腦溢血送醫,雖然開刀後情況好轉,卻多日昏迷不醒,如今終於傳出好消息,他目前已經清醒,並於18日返回臺灣,送往臺北榮總的加護病房,繼續進行治療。

大約2個月前,袁惟仁原要參加選《星亞洲》錄影,但中午在飯店不慎跌倒,而後因腦溢血昏迷再度倒下,擔任助理的現任女友發現後,隨即通知親屬和電視臺,在劇組人員的幫忙下,協助將袁送往位於上海黃浦區的瑞金醫院。

第一次的手術成功後,雖然開刀後情況好轉,但後來袁惟仁多日仍處於昏迷狀態,甚至一度傳出恐半身不遂,發病至今經過整整62天,終於傳出好消息,據《蘋果日報》報導,他目前已經清醒,並且於18日下午返臺,落地後立刻被救護車接送至臺北榮總加護病房。

經紀公司也證實此事,袁惟仁不但清醒,還可以和人互動,還能夠握手,但因為氣切的緣故,目前還無法開口說話。經紀人劉先生對記者表示,袁惟仁目前情況好:「狀態很好,接下來臺灣方面會接手繼續治療,希望大家放心。」

相關焦點

  • 62天過去,袁惟仁終於醒了,又可以聽到他彈吉他,真好!
    62天過去,袁惟仁終於醒了,又可以聽到他彈吉他,真好!有多少人在KTV的時候必點徵服呀,大家都知道原唱是那英,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作詞作曲的人又是誰呢?但相信很多90後的寶寶都聽過SHE的一首歌,叫聽袁惟仁彈吉他,而徵服的作者就是彈吉他的袁惟仁呀。
  • 袁惟仁成就了那英,如今長發灰白卻癱坐輪椅過活,兒子賣衣求生計
    2018年10月,聽到袁惟仁住院的消息,跌倒突發的腦溢血,而且後來又被查出腦瘤。 粉絲們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也是為他感到擔心,一直都在為他的身體狀況而擔憂。
  • 袁惟仁病危,想起當年感動我的歌,半夜聽袁惟仁彈吉他
    沒想到再一次聽到袁惟仁的消息,竟然是傳來他病危的消息。真是讓人心痛。2018年10月,袁惟仁在突然摔倒之後,就一直在悉心養傷,沒想到快要兩年的時間,病情一直沒有得到恢復。自從他跌倒之後,造成腦溢血昏迷,又在腦部發現腫瘤,昏迷了兩個月才醒。
  • 知名音樂人袁惟仁再度昏迷,家人好友曝光近況,揭開了兒女遮羞布
    喜歡看娛樂方面資訊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 每天都為你帶來不同的娛樂圈故事 據臺灣媒體報導,52歲臺灣知名音樂人袁惟仁(小胖老師)2018年在上海跌倒後頭部受傷引發腦溢血中風,之後發現腦內有腫瘤。回到臺灣開刀治療,病況穩定後被家人接回老家療養。
  • 重度昏迷?怎麼會這樣啊……
    有點擔心袁惟仁的情況。 最近有爆料說他跌倒送醫,且昏迷指數為6分。這裡解釋一下,3分到8分就已經是重度昏迷。 後續有媒體聯繫到袁惟仁就診的醫院,工作人員透露他目前確實在住院中,但因家屬不願公開病情,因此恢復狀況如何不能對外說明。
  • 昏迷103天後患者 在中心醫院昏迷促醒中心恢復意識
    家人急忙送至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王阿姨」腦出血」,給予藥物治療30分鐘後,醫生發現王阿姨一側瞳孔散大,需緊急手術治療,因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王阿姨被轉送到上級醫院治療,術前檢查發現王阿姨腦出血又大量增多,雙側瞳孔散大,急診手術終於暫時保住了生命。王阿姨從此陷入「沉睡」狀態,這個原本安詳寧謐幸福的小家,在這一天,這一晚,再也不」平靜」了。
  • 探訪植物人託養中心:最怕活著卻不醒,有人昏迷71天後醒來
    然而他們中只有少數人可以被「奇蹟」眷顧而醒來。沒有醒來的大多數,則在醫學和生存的雙極限中沉寂。覺醒而未覺知,既不能感知自己也不能感知環境,但保留了一些如植物般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代謝的能力——即「植物狀態」。這是醫學界對「植物人」的定義。2010年,「無反應覺醒症候群」曾被推薦取代「植物狀態」,以避免「植物人」帶給人的消極印象。
  • 音樂人袁惟仁中風2年,已長發灰白靠輪椅出行,18歲兒賣衣求生計
    2018年10月,袁惟仁在上海錄影時因跌倒而引發腦溢血,第一時間由其女友菲林發現,送醫搶救後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被發現腦內還有腫瘤,情況不甚樂觀。兩個月後,袁惟仁返回臺灣開刀治療,因病情折磨,他暴瘦近20公斤,從昔日圓潤身材變得皮包骨,且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坐在輪椅出行和他人協助。他因手術在額頭上留下的矚目疤痕,更看得人心疼不已。
  • 1個月內是促醒的黃金時機|植物人|昏迷|意識障礙|康復治療|-健康界
    患者顧先生(化名)因車禍導致頭部受傷、當場喪失意識,在當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後,仍處於昏迷狀態。後來,顧先生輾轉到了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呂曉細緻地檢查後,發現患者不僅有嚴重的顱腦損傷、瀰漫性軸索損傷及第6頸椎骨折,同時還合併肺部感染。
  • 四川震區「最牛校長」腦溢血昏迷 病情相對穩定
    在順利拿到綿陽中學、南山中學等重點中學錄取通知書後,安縣桑棗中學參加中考的同學們卻因牽掛校長葉志平的病情沒有絲毫的喜悅。「希望葉校長能夠像他的綽號一樣,也能在死神的面前"牛"一把!」  「可能是這幾個月太忙,沒怎麼睡好覺,讓我睡2個小時就好了。」這是葉志平腦出血昏迷前說出的最後一句話。
  • 99歲、腦出血,她「昏迷」27天後是怎麼甦醒的?
    很難想像這三個字出自昏迷半個多月的99歲老奶奶之口。「我們當初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沒有想過她會醒來,更沒有想過她能恢復的這麼好!浙江醫院簡直就是一個出奇蹟的地方……」家屬們拉著醫生的手動情地說。99歲奶奶意外摔倒致腦出血老奶奶姓董,雖然已經99歲,但身體還算硬朗,平時在家能掃掃地、洗洗衣服。去年11月23晚,因意外跌倒導致腦出血。老人病情極其危重,浙江醫院急診科立即開通綠色通道,緊急展開顱腦CT檢查,通過CT檢查計算發現,老人腦出血面積非常大,超過60毫升。
  • 深度昏迷5天,生日那天她醒了……
    我們不能沒有女兒,小孩也不能沒有媽媽當時間指針指向15:00時,6小時的首次治療就在患者間斷性的躁動中結束返回病房。首次的治療儘管仍未能使患者從昏迷當中醒來,卻讓之前的兩個危急值PT由83.5秒降到了18.4秒,ALT由5594.6U/L降到了1395.1U/L,血漿氨也從276.4umol/l降到了正常範圍。
  • 昏迷促醒不能拖 抓住治療黃金期
    但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擁有這樣完美的結局,一些陷入昏迷的腦外傷患者因錯過最佳救治時機而最終無法甦醒,不僅從此無法享受精彩人生,也給家人帶來了無窮的痛苦。□見習記者 王嘉譯  植物人診斷要謹慎  抓住促醒黃金期  日前,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後長期昏迷的患者小張經過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神經外二科醫生的救治,在昏迷一百多天後醒了過來。
  • 老伴腦幹出血昏迷 婆婆唱128首歌將其喚醒(圖)
    三個月前,突如其來的腦幹出血讓72歲的花爹爹陷入昏迷,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夠醒來,老伴冉婆婆不離不棄悉心照料,每天播放他喜歡聽的歌,終於奇蹟發生了——沉睡兩個多月的花爹爹睜開了眼睛,並能認識親人了,還能說些簡單的語句。元宵節後,他將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
  • 荊門25歲小夥因車禍昏迷,兩個多月後奇蹟般被促醒!
    促醒!打破昏迷患者沉睡的「魔咒」昏迷,是覺醒狀態、意識內容以及軀體運動均完全喪失的一種極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持續性意識完全喪失,處於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狀態,而且不能被喚醒去認識自身或周圍環境。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但與之相伴的,是昏迷患者越來越多。
  • 「腦溢血」發生前,身體會給出5個「信號」!
    腦溢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 腦溢血,被譽為「最快殺手」,發病急驟,致死率極高,常常讓人聞之色變。 生活中,腦溢血是時常發生的,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
  • 年輕母親腦溢血開顱手術後失憶,6歲女兒教識字
    「我原來識字是媽媽教我,現在我教她,這樣她應該能想起從前的事。」成成如今是四川宜賓筠連縣的一名五年級學生,4年前的一場家庭變故讓她的母親差點撒手人寰。成成的母親張女士(化姓)在晚飯後外出散步時突感不適並昏迷,經醫院診斷,張女士不幸被確診為腦溢血。由於病情持續惡化,醫院曾下發病危通知。經過開顱手術後,張女士撿回一命,卻變成了植物人。醫生關照成成家屬,植物人是否能清醒過來尚未可知。
  • 好心人創造奇蹟 女孩腦出血昏迷4個多月後醒來
    但是,不幸卻降臨在這個可愛而又懂事的女孩身上,因為小腦血管畸形出血,塗欣昏迷了整整4個月零12天。女兒,你回來吧!重症監護室裡,在塗啟劍夫婦一遍遍的呼喊中,女兒終於醒了過來,再次創造了一個醫學奇蹟。  最後一句話:爸爸,你回來了  塗啟劍是一名普通的縣城教師,他有一個令他驕傲的女兒——塗欣。
  • 植物人昏迷19年後甦醒 清醒後不能接受現實
    鳳凰衛視8月28日《健康大百科》節目播出「大腦細胞可自我修復 植物人昏迷19年後甦醒」,以下為文字實錄:楊娟:人體的大多數部位都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是大腦卻難以自我修復。多年以來,他一直都是處在昏迷狀態,對於外界的刺激毫無反應,但是在2003年的6月份昏迷了19年的瓦利,竟然是奇蹟般地自己醒了過來,而且費勁對著旁邊的母親,喊了一句媽媽。那如今他已經恢復了基本肢體動作的能力,只是一直以來都有嚴重的心理障礙,仍然以為自己活在1984年。他的父親說瓦利的短期記憶仍然沒有恢復,就好像時間在他出車禍的那一刻靜止了。
  • 腦幹出血手術後昏迷多久能醒?都在求證這個問題
    如果術前就是昏迷狀態,比如腦幹血腫穿刺引流手術,有可能在術後病情會進一步的加重,7-10天左右才能夠甦醒。甚至腦幹出血相對比較危重的話,是永久不能甦醒,尤其是對於呼吸和心跳沒有自主恢復的患者,後期哪怕是經過積極救治,也是植物生存狀態,所以裡邊的數據差異性非常大,也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數據說明哪天就一定能醒,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