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所發現深海甲殼動物新物種
海洋所發現深海甲殼動物新物種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1.27 星期五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王 娉 本報訊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海洋所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新種,在我國尚屬首次。 海洋所沙忠利課題組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衝繩熱液航次採集的大型生物標本中,發現了形態特徵特別的鎧茗荷標本,其柄部沒有鱗片,頭部具有附板,與鎧茗荷目中現有5科的特徵存在明顯差異,為有柄類向無柄類演化的中間類群。
-
海洋科普主題展 | 走近海洋 · 感受申藍
海洋科普主題展 | 走近海洋 · 感受申藍 2020-10-28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洋科學家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新聞—科學網
發現原深茗荷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新種,這在我國尚屬首次。 據介紹,該所沙忠利課題組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衝繩熱液航次採集的大型生物標本中,發現了形態特徵特別的鎧茗荷標本,其柄部沒有鱗片,頭部具有附板,與鎧茗荷目中現有5科的特徵存在明顯差異,為有柄類向無柄類演化的中間類群。據此,課題組建立了1新科1新屬1新種。「1新科」即原深茗荷科;「1新屬」即原深茗荷屬;「1新種」即發現原深茗荷。該結果已發表在分類學雜誌Zootaxa上。
-
百餘件「海洋精靈」標本亮相鄭州
7月4日,「海洋精靈」科普展在這裡隆重開幕,100餘件生物標本展出。請跟隨記者的腳步開始一段奇妙的海洋之旅吧。□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實習生 劉迪/文 記者 張曉冬/圖【現場】100餘件生物標本亮相 史上頭一回步入展廳,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標本出現在眼前:斑海豹、南美海獅、企鵝、龍蝦、鯨鯊、大白鯊、長尾鯊、雙髻鯊、蝠鱝、黑鰭鯊、雀膳、匙吻鱘、鱘魚、白鯨、江豚、金槍魚、石斑魚、翻車魚、狼牙鱔
-
《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12日訊 (記者 馬文文) 新春伊始,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博物館承辦的《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於2019年2月12日下午正式開展。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院士團隊的大力支持。鄭守儀,1931年出生於菲律賓,1956年回國,現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守儀長期從事海洋生物學研究,開展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已有60餘年,是我國這一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2003 年獲國際有孔蟲研究最高獎——「庫什曼獎」。
-
海洋武士——獅子魚
獅子魚是一種漂亮的海洋魚類,由於胸鰭和背鰭上長著長長的鰭條和刺棘,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因此又被叫作「蓑 」。
-
中科院海洋所相建海獲國際甲殼動物學會傑出研究貢獻獎
齊魯網1月30日訊(記者 田進 通訊員 王敏)近日記者從國際甲殼動物學會(The Crustacean Society,TCS)理事會獲悉,該會授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員2017年度「國際甲殼動物學會傑出研究貢獻獎(The Crustacean
-
成為深海甲殼動物的百科全書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沙忠利的研究方向是甲殼動物系統分類學,在科研領域中屬於基礎研究,也是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坐的「冷板凳」。而這個 「冷板凳」他一坐就是十幾年,埋首浩瀚學海,他最終成為深海甲殼動物的 「百科全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沙忠利。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守宮,變色龍,兩棲...
原標題: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圖說:玉米蛇。上海海洋水族館供圖 東方網4月24日消息:奇形又怪狀的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
-
參觀山東省博物館「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活動
但是當他們走進省博物館體驗區,通過放大鏡和顯微鏡的鏡頭,親眼觀察有孔蟲標本,再對比放大後的圖片介紹時,便能明白什麼是有孔蟲,並能感受「大海裡的小巨人」的美麗。於是,4月7日,一年級六班雛鷹小隊的成員們走進山東省博物館參觀了「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
-
走進水務海洋 | 一展盡覽海洋知識,科普解鎖「申藍」密碼
走進水務海洋 | 一展盡覽海洋知識,科普解鎖「申藍」密碼 2020-11-30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感新體驗海昌海洋公園新一代「未來水母館」亮相天津
春節前夕,海昌海洋公園新一代「未來水母館」結束試運營,正式亮相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五感新體驗 海昌海洋公園新一代「未來水母館」亮相天津特色創新展缸設計,形式新互動強前場共有69個展缸,包含心形缸、圓環缸、隧道缸、倒立缸等多種形式立體,可與遊客進行創意互動的個性化異形展缸;同時結合鏡面、音樂、螢光畫、特效燈光等手段,形成天津項目首創的萬花筒、音樂廳等多個拳頭產品。
-
2020青島海科展開幕 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央廣網青島9月22日消息(記者王茂盛 王偉)9月22日上午,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屆展會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吸引了50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展,眾多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
外殼標本揭示海洋酸化影響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150年前的浮遊生物標本是有研究潛力的寶藏。但這正是Lyndsey Fox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一批有孔蟲時的想法。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導致pH值下降)給大多數海洋生物帶來了壞消息。酸性的海水會侵蝕從螃蟹到珊瑚等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和外骨骼。但大多數證據都來自持續不超過幾年的實驗室實驗。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無法研究海洋酸化的長期影響。
-
共赴海洋盛事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今日起至26日舉辦
據悉,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以「海洋、健康與可持續:開啟藍色發展新航程」為主題,活動涵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海洋合作與交流、海洋科技成果創新與產業化、海洋意識培育等內容,共策劃了海洋大會論壇、海洋專業展會、海洋文化嘉年華等三大板塊34項精彩紛呈、內涵豐富的活動。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
上海海洋水族館供圖【新民網·最新報導】奇形又怪狀的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
-
上海海洋水族館鼠年新春推出「鼠魚」特展
鼠年新春將近,上海海洋水族館已為大家集齊九款「吉運小鼠」——九種體貌奇特、習性迥異的鼠魚將在春節亮相,和遊客朋友們共度佳節。 鼠是一種常見的陸生動物,它們機靈、頑強卻也四處「搗蛋」。水是萬物之源可包羅萬象,即使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鼠,也能在水中找到同款,生靈間的聯繫有時就是這麼奇妙。
-
2017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在廈門舉行 最強海洋裝備及工程...
央廣網廈門11月4日消息(記者 馬寧)11月3日至5日,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海工展是我國商務部唯一批准的境內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類展會,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專注於潛水救撈、水下作業的專業展會,是在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倡議下,配合國家智慧海洋建設,服務於海洋工程行業的專業展示
-
國內最大長灰鯨標本在廈海洋三所首秀 要看需提前預約
在廈門制標本:首用蒸汽脫脂在海洋三所展出:要看請提前預約 灰鯨的表皮與骨骼標本「完美分離」,像一對碩大的「海底精靈」,向人們講述海洋深處的故事灰鯨 又稱東太平洋灰鯨,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和繁殖區的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