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致力仿生學研究

2020-08-11 光明日報

任露泉 資料照片

【光明訪名家】

「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在疫情分析、疫情防控和疫情預測等方面發揮著作用,也正在助力各行業恢復生產。我們要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運用科學技術推動國家發展、增加人民福祉。」採訪一開始,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任露泉就談起了自己近期的感受。

這也是任露泉一生致力於仿生學研究的感悟。1944年,任露泉出生於江蘇銅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少年時的他除了讀書,就是幫家裡做農活。至今,任露泉還能回憶起第一次看見拖拉機耕作的場景:「小時候,父親在我眼裡力氣最大,可在拖拉機面前卻很渺小。那時候,我隱約認識到這些機器能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

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助力發展,任露泉是受益者也是踐行者。1962年,他考取吉林工業大學,選擇的就是拖拉機專業。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到新疆的油田工作,在勞動中不斷地實踐著所學知識,嘗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甜頭。

「研究生畢業後,我回到吉林工大拖拉機專業任教。在一次拖拉機負荷車設計調研中,看到挖掘機作業時,鏟鬥中的土怎麼也掉不下來,人們不得不用鍬一鏟一鏟地清除。」任露泉說,「作為一名從事地面機械研究的教師,我有責任解決這個問題。」

調研回來後,在導師和學校的支持下,任露泉把「地面機械脫附減阻」作為研究方向,帶領課題組對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的地面機械作業情況進行調研。一次,在一片剛剛收割完的稻田裡,任露泉看到田鼠在快速穿梭,渾身卻一點也沒沾上泥巴。這給任露泉極大的震撼和啟發,經過深入思考,重新確立了「地面機械仿生脫附減阻」的研究方向。

任露泉帶領科研團隊,在近10年的時間裡,對6門10綱1萬多隻土壤動物進行系統研究,探索土壤動物脫附減阻現象的特徵規律,創建了「生物非光滑減阻理論」和「多元仿生耦合理論」,這也是我國在國際地面機械仿生領域首次提出原創性理論,任露泉因此成為地面機械仿生領域的開拓者。

土壤動物脫附理論的重大突破,並沒有令任露泉停止科研的腳步。他繼續帶領團隊投入實質性研究,研製出具有脫附減阻功能的犁壁、鎮壓輥、深松鏟等多種仿生機械部件,並向其他非土壤介質領域拓展,又研發出防粘模具、不粘炊具、減摩活塞、仿生鑽頭等仿生產品。

當選院士後的任露泉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他的帶領下,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仿生科學與工程基地;團隊成員共同努力,榮獲了省部級一等獎以上獎勵15項,其中國家級獎勵5項;在他的悉心培養下,許多學生成為科教等領域的中堅力量,有的已成長為長江學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

如今,已經76歲的任露泉院士除出差外,每天都會到實驗室,帶領團隊緊跟科技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工作。任露泉的學生們說:「老師對待科研一生執著,對待科研和教學始終有真心、投真情、下真功、動真章。」

(本報記者 任 爽 本報通訊員 呂 昆)

相關焦點

  • 任露泉:一生致力仿生學研究
    這也是任露泉一生致力於仿生學研究的感悟。1944年,任露泉出生於江蘇銅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少年時的他除了讀書,就是幫家裡做農活。至今,任露泉還能回憶起第一次看見拖拉機耕作的場景:「小時候,父親在我眼裡力氣最大,可在拖拉機面前卻很渺小。那時候,我隱約認識到這些機器能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任露泉 資料照片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助力發展,任露泉是受益者也是踐行者。
  • 十項有意思的仿生學研究成果
    > 十項有意思的仿生學研究成果
  • 仿生學在兒童醫療產品情感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方法 仿生學的發展為醫療產品提供了新的設計理論和工程原理,提出了一種將仿生學概念融入到現代醫療產品的情感化設計之中的技術探討,相信它將極大地促進醫療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發展。針對社會當中相對弱勢的兒童群體,闡述了兒童醫療產品的人文關懷設計分析方法,仿生學概念的情感化應用方法。結果 將所研究的方法運用到兒童醫用霧化器產品的設計中,完成了仿生學情感化設計的實踐。
  • 仿生學與仿真學的區別
    科技發展到今天,其理論僅僅對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有效,人工製造的機械大都是功能單一,即便是高等級的機器人也僅僅是實現幾種功能。
  • 【生物學】動物與仿生學
    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遊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
  • 仿生學是什麼?未來前景如何
    仿生學是研製新的機械和新技術的一個方向。對於仿生的理解很廣泛,包括機械結構,材料和科技發展。仿生學方向要做到的就是人類在創造創新的過程中帶動物體形態的各種改變。讓你沒有畏懼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研究仿生學只要是真正懂得仿生學理論和實際應用都是有前途的。還有不要神化仿生。
  • 10 大有意思的仿生學研究成果
  • 為什麼設計師這麼愛搞仿生學設計?盤點8款仿生學家具
    仿生設計學,也叫設計仿生學,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制論、資訊理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
  • 點亮人類生活——有趣的海洋生物仿生學
    《墨子·魯問》也曾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等等,仿生學的例子數不勝數,直到今天,我們的科學家們依然能夠從大自然中汲取源源不斷地靈感。對於海洋地探索是近現代開始地浩大工程,仿生學也隨著進入海洋領域變得更加奇特了起來,那麼,關於海洋生物地仿生學,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聊一聊那些點亮人類世界地海洋仿生學科技。
  • 神奇的仿生學原理
    1、神奇的仿生學-想像作文350字仿生學,你們不要小看它,因為我們身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我們的朋友——大自然。
  • 從挖掘機到「仿生學」
    本課「仿生學」概念的引入,使學生在關注自己個體的同時,認識到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有著極為精密的身體結構和難以複製的功能,從而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價值,更加熱愛生命。•教學實錄環節一:趣味導入,引出挖掘機師:給大家上課感到非常親切,我的兒子和你們一樣的年齡,他最喜歡各種車,你們喜歡嗎?
  •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那麼,建築仿生學是怎麼起源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仿生學」 理念發展的關鍵人物安東尼·高迪儘管 「仿生學」 的概念直到1960年方才出現,但建築師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進行設計, 從而為建築物賦予更好的寓意或者使用體驗, 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 甚至更為久遠。
  • 像蛇像魚又像甲蟲,想不到的汽車仿生學
    研究這些東西究竟有什麼用呢?當然是為了更好的規劃地球生物的種群分類,以更加了解我們生存的環境。當然,研究中還誕生了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仿生學。仿生學可以說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簡單來理解,就是在工程上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它體現在生活中各個地方,比如飛機便是對鳥類飛行的仿生學設計。
  • 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當科學家們專心去研究生物的「生存絕技」時,發現人類面對的許多難題,這些「聰明」的生物們早已經巧妙地解決了。就這樣,自然界的生物成了人類的老師,它們為人類提供了許多自然界中最優秀的解決方案,啟發人們把這些應用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去。人類從自然界吸取靈感,向生物學習的學科,就是神奇的仿生學。仿生學,顧名思義,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學。
  • 仿生學:蝴蝶翅膀或成無反光手機屏幕關鍵
    德國科學家團隊針對透翅蝶(glasswing butterfly)研究發現,其透明的翅膀幾乎不會反射光線,根據仿生學原理,透翅蝶的這種現象會對鏡頭組或者手機屏幕的改進產生積極影響。仿生學:蝴蝶翅膀或成無反光手機屏幕關鍵(圖片引自KIT)   透翅蝶有著獨一無二的夢幻色彩,其翅脈間的組織是透明的,看上去象玻璃一樣,因此得名。手機屏幕在陽光底下往往受到強光的照射幾乎無法看清,廠商不得不提高屏幕亮度來應對。
  • 這些仿生學設計作品 讓你傻傻分不清楚
    仿生學是我們日常接觸的比較多的一個詞語,跟仿生學掛鈎的產品多半離不開設計
  • 以壁虎為師:福特要將仿生學應用到汽車上啦!
    福特還將與同樣在仿生學中尋求一系列商業解決方案的寶潔公司合作,共享相關研究發現。福特研究員多年以來通過在車型中採用回收塑料瓶、大豆、洋麻纖維等循環再利用及綠色材料,不斷提升車輛零部件可持續性,打造綠色車輛製造工藝。然而進一步實現車輛可持續性的一大關鍵挑戰在於,用於粘合泡沫與塑料及金屬的粘合劑使得汽車部件幾乎無法拆卸,進而難以實現循環利用。
  • 仿生學應用 看外國人的螞蟻概念推土機
    仿生學應用 看外國人的螞蟻概念推土機 2015-08-13 08:
  • 牛頓一生致力研究,其實一直都是鍊金術,研究物理只是副業?
    如果要評選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那麼一定少不了牛頓,我們今天所學的初高中物理知識,其實大部分都是牛頓年輕時候發現的,如牛頓三定律(力學)、微積分(數學)、萬有引力(天文學),而以上我們提到的例子,只是牛頓一生之中為數不多的研究成果。
  • 飛機設計中用到哪些仿生學原理?
    它就是「仿生學」。其設計靈感皆源於自然。仿生學家通過研究和模仿自然界中最優秀的創意來解決人類遇到的種種問題。在航空學領域,越來越多的新想法都來源於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結構、器官和材料。在未來,這些在大自然中經過無數次嘗試與檢驗洗禮的設計仍將成為激發我們創意的巨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