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七種邪教犯罪行為將從重處罰

2021-01-14 中國網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共十六條,主要就邪教組織的界定;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和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致人重傷、死亡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邪教組織犯罪所涉及的寬嚴相濟、罪數處斷、共同犯罪等實體問題和邪教宣傳品的認定程序等問題做了規定。

《解釋》明確界定,冒用宗教、氣功或者以其他名義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製造、散布迷信邪說等手段蠱惑、矇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條規定的「邪教組織」。

《解釋》規定,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符合使用「偽基站」「黑廣播」等無線電臺(站)或者無線電頻率宣揚邪教;以貨幣為載體宣揚邪教,數量在五百張(枚)以上;利用通訊信息網絡宣揚邪教,如利用群組成員、關注人員等帳號數累計一千以上的通訊群組、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宣揚邪教等13種情形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七種邪教犯罪行為將從重處罰

《解釋》明確了七種邪教犯罪從重處罰的情形:與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勾結,從事邪教活動的;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邪教組織機構、發展成員或者組織邪教活動的;在重要公共場所、監管場所或者國家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期間聚集滋事,公開進行邪教活動的;邪教組織被取締後,或者被認定為邪教組織後,仍然聚集滋事,公開進行邪教活動的;國家工作人員從事邪教活動的;向未成年人宣揚邪教的;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培訓機構宣揚邪教的。

《解釋》指出,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情節較輕,但行為人能夠真誠悔罪,明確表示退出邪教組織、不再從事邪教活動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其中,行為人系受蒙蔽、脅迫參加邪教組織的,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

《解釋》規定,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製造、散布迷信邪說,組織、策劃、煽動、脅迫、教唆、幫助其成員或者他人實施自殺、自傷的,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邪教組織人員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定罪處罰。

相關焦點

  • (最新)兩高發布《環境汙染犯罪司法解釋》(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重點排汙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幹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同時構成汙染環境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幹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
  • 兩高發布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解釋 首次明確非法添加法律適用標準
    《解釋》第八條首次明確了法律適用標準。一是將刑法規定的「生產、銷售」細化為「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環節,以此實現對食品加工、流通等整個鏈條的全程覆蓋;二是明確刑法規定的「食品」除加工食品之外,還包括食用農產品;三是明確食品濫用添加行為,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應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
  •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打擊非法使用軍車牌等犯罪
    新華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楊維漢)最高人民法院26日對外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武裝部隊制式服裝、車輛號牌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個司法解釋將於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 兩高《解釋》會對環境執法帶來哪些影響?
    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彰顯了國家運用刑責治汙、重拳懲治環境汙染犯罪的決心。    新《解釋》增加了嚴重汙染環境的情形、嚴厲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和環評文件造假行為、明確了重汙染天氣等特殊時期犯罪從重處罰規則、完善了涉危險廢物犯罪案件認定規則等。
  • 司法解釋回應五大問題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張尼 馬學玲)2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發布了《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是自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中國最高司法機關就環境汙染犯罪第三次出臺專門司法解釋。汙染環境罪如何定罪量刑?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違規排放如何懲處?環保監管人員失職如何處理?篡改環境監測數據如何處置?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緊急狀態,16類行為屬涉嫌犯罪!
    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失職行為有五種表現方式:1.未依法履行傳染病疫情通報、報告或者公布職責,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2.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傳播時未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措施的;3.未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及時查處的;4.未及時調查、處理單位和個人對下級衛生行政部門不履行傳染病防治職責的舉報的;5.違反本法的其他失職、瀆職行為
  • 刑法修改後,生態環境部門移送涉嫌犯罪有什麼變化?
    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在提高汙染環境罪的法定刑,將環評、環境監測「造假」行為入罪,嚴懲破壞自然保護地行為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對完善環境刑事立法,加大對環境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刑法的高度概括性,相關條款在實踐中應如何理解和適用,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 邪教活動究竟是不是犯罪?邪教活動會不會被判刑?
    ;加入後不讓退出的是邪教;把社會、政府、普通老百姓當成「魔」的是邪教;以「神」的名義煽動成員對抗政府的是邪教。錢飛律飛補充: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七條中規定,組織、教唆、脅迫、誘騙、煽動他人從事邪教、會道門活動或者利用邪教、會道門、迷信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組織、教唆、脅迫、誘騙、煽動他人從事邪教、會道門活動。
  • 規範與事實之間:水汙染犯罪實務問題研究
    摘要:江蘇省地處長江下遊,水系密集,汙染環境犯罪後果很多表現為水汙染。本文選取刑法修正案(八)頒布後江蘇省辦理的20件水汙染犯罪案件為樣本,分析特徵,反映最直觀的案件情況。隨著2013年兩高司法解釋在實務工作中影響逐漸擴大,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受案數量明顯增加,且大多案情複雜。
  • 外媒:中國首次發布暴恐案司法解釋
    《泰晤士報》網站的報導稱,新疆近幾個月暴力事件數量不斷上升,北京方面將其歸咎於該地區的分裂分子。中國稱,分裂分子最近製造了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包括爆炸、自殺式襲擊和砍人事件,其中許多都針對平民。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2日發表題為《中國首次對暴恐等提出司法解釋》的報導說,中國執法與司法部門發布了辦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刑事案件的意見,強調通過平面、網際網路、手機等媒介傳播有關宗教極端、暴力恐怖思想和煽動分裂國家、資助恐怖組織、傳播有關暴力恐怖襲擊的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煽動民族歧視等行為,和組織恐怖襲擊訓練、進行暴恐襲擊活動一樣要面臨刑責。
  • 127、(活動資料)「湖北省防範邪教科普宣傳周活動」知識問答題(123...
    43.國家推廣的健身氣功有9種,你知道有哪幾種?44.邪教組織違反了我國的哪些法律?45.哪些邪教活動應以犯罪論處?46.發現邪教活動怎麼辦?47.邪教的危害有哪些?56.邪教崇拜的「神」與宗教崇拜的「神」有何不同?57.收到有邪教宣傳塗寫的反宣幣怎麼辦?58.2017年「兩高」關於反邪教的司法解釋叫什麼?59.中央提出的扶貧攻堅行動要求扶貧先扶什麼?
  • 2017司法考試試題卷二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將於9月16日、17日舉行,司法考試試題9月18日上午公布,中國教育在線資格頻道在第一時間發布2017年司法考試真題。司法考試答案將於9月21日晚20時公布,同時開通「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試題參考答案異議專區」。
  • 司法實務|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
    在準確認定何為「運輸」時不應忽視以下幾點:一是運輸毒品罪系與走私、販賣、製造毒品罪並列規定且適用同樣法定刑,因此前後罪的社會危害性不應相差較遠;二是將為了自己吸食而運輸毒品的行為認定為「運輸」,可能導致間接處罰不可罰的吸毒行為;三是運輸毒品罪的法定刑最高為死刑,限制解釋「運輸」,也可從司法上減少死刑的適用;四是結合目前我國毒品犯罪正處於高發態勢,必須採取嚴厲打擊毒品犯罪的措施。
  • 偽基站犯罪的處理防治專項研究報告
    那麼,這種短暫性的通信中斷,能否等同於該司法解釋中所列舉的物理性破壞或功能性破壞呢?社會與技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2004年出臺的司法解釋並無完全考慮到此種情形。另一方面,如果可以通過立法解釋或者司法解釋等途徑明確「情節嚴重的」的具體內涵,必將有助於界定涉偽基站犯罪領域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的性質:結果犯,行為犯,甚至兼而蓄之。
  • 新樂重拳懲治汙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典型案例通報來了!
    今年以來,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新樂市分局嚴格執法,始終保持對汙染環境違法犯罪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重拳懲治汙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4月23日,由於該公司拒不執行政府令,未啟動預警期間應急響應操作,應該停產而不停產,被新樂市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有關規定,將案件移送至公安機關處理。
  • 指導性案例:公正司法的指南針
    「公共場所當眾」這一從重處罰情節如何認定?最高檢和最高法檢委會、審委會分別深入討論後達成共識,將其寫入指導性案例要旨中。值得一提的是,張軍檢察長列席審委會發表意見,對推動「兩高」統一類似案件法律標準功不可沒。
  • 於志剛:非法持有毒品罪「情節嚴重」的認定困惑與解釋思路
    這一法條的真正特殊之處在於,作為加重處罰情節的「情節嚴重」和涉案毒品數量之間的關係過於特殊。  具體而言,《刑法》第348條是在數額犯之外,通過增設特定情節的立法模式實現對於犯罪行為的加重處罰。換言之,立法者在數額犯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設定具體情節以抬升刑罰幅度,體現了立法者對於特定犯罪行為的從嚴從重處罰的態度。
  • 階層論的司法運用
    例如,「兩高」2013年4月2日《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了「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第2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數額較大』的標準可以按照前條規定標準的50%確定:(一)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的;(二)一年內曾因盜竊受過行政處罰的……」盜竊數額較大是客觀的違法要素,但上述規定將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或者一年內曾因盜竊受過行政處罰這類典型的預防要素
  • 部分犯罪共同說和行為共同說
    該說將共同犯罪成立的條件合理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認為只有當二人以上行為人在部分犯罪的範圍內具有重合,有共同的實行行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才可成立共同犯罪,並且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還同時存在分別定罪的可能性。在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過程中,對類似的現象和刑法分則條文中各罪名之間存在的重合部分所進行的歸納與總結,基本涵蓋了目前共同犯罪中所涉及的重合問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