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罪如何定罪量刑?司法解釋回應五大問題

2020-12-04 環球網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張尼 馬學玲)2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發布了《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是自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中國最高司法機關就環境汙染犯罪第三次出臺專門司法解釋。

汙染環境罪如何定罪量刑?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違規排放如何懲處?環保監管人員失職如何處理?篡改環境監測數據如何處置?如何界定環境汙染共同犯罪?《解釋》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明確回答。

資料圖

汙染環境罪:如何定罪量刑?

汙染環境罪是環境汙染犯罪的基本罪名,入罪要件為「嚴重汙染環境」。那麼,哪些行為屬於「嚴重汙染環境」呢?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顏茂昆說,《2013年解釋》規定了認定「嚴重汙染環境」的十四項具體情形,今次發布的《解釋》第一條予以吸收,並根據司法實踐情況作出完善。

引發外界關注的是,司法解釋細化了重金屬汙染環境的入罪標準。

顏茂昆說,鑑於各類重金屬在毒害性程度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經從環境學和環境醫學角度綜合考量,《解釋》明確,「排放、傾倒、處置含鉛、汞、鎘、鉻、砷、鉈、銻的汙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三倍以上「,或者「排放、傾倒、處置含鎳、銅、鋅、銀、釩、錳、鈷的汙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十倍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汙染環境」。

《解釋》第三條還對汙染環境罪的結果加重情節「後果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作了相應完善。

顏茂昆稱,增加規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一百噸以上,或者造成生態環境特別嚴重損害的,應當認定為「後果特別嚴重」,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資料圖:12月13日,山西太原,民眾在霧霾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重汙染預警期間違規排放,將面臨什麼?

在發布會的答問環節,談及大氣汙染,顏茂昆表示,大氣汙染實施犯罪取證非常困難,因為汙染源排放到空氣以後流動性很大,而且很快被稀釋,因此打擊犯罪很難。為此,《解釋》設置了操作性更強的定罪量刑標準。

譬如,《解釋》第一條新增了標準,將重點排汙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幹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汙染物的,作為嚴重汙染環境的情形。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你排放了多少,實際上這個也很難去查,但是只要有了篡改、偽造數據的行為,有了幹擾自動監測設施的行為,就從法律上推定為『嚴重汙染環境』,可以構成汙染環境罪。」

此外,《解釋》將「違法減少防治汙染設施運行支出一百萬元以上」「違法所得三十萬元以上」增加規定為「嚴重汙染環境」的情形。

顏茂昆指出,實施環境汙染犯罪的單位和個人多是為了謀取不法利益,增設以上兩項規定,讓行為人得不償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懲治和預防犯罪。

值得一提的是,《解釋》還明確了實施環境汙染犯罪,應當從重處罰的具體情形。

其中包括,「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期間或者被責令限期整改期間,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

資料圖:2015年3月26日凌晨,位於陝西省吳起縣的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九採油廠發生原油洩漏事故。

環保監管人員失職如何處理?

擔負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失職導致環境汙染該如何處置?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也予以了明確。

根據《刑法》第四百零八條,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汙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而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規定,實施刑法第四百零八條規定的行為,致使公私財產損失三十萬元以上,或者具有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致使一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等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線傑也表示,最高人民檢察院一直高度重視依法懲治生態環境領域職務犯罪,通過部署開展專項工作、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認真發揮各項檢察職能,加大對下級檢察院辦案的指導,及時介入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特別是深挖破壞環境資源背後的職務犯罪線索,嚴肅查辦索賄受賄、失職瀆職犯罪。

資料圖: 圖為遭「霾伏」的古城揚州。 崔佳明 攝

篡改環境監測數據如何處置?

發布會上,環保部政法司司長別濤表示,這次司法解釋針對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的行為,規定、增補了專門的定罪量刑標準,解決了目前困擾環保部門多年的監測數據作假的認定難、處罰軟、制裁不力的突出問題,必將大大提升法律的威懾力。

具體來看,《解釋》第十條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針對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實施修改參數或者監測數據,幹擾採樣,致使監測數據嚴重失真等行為,或者強令、指使、授意他人實施下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論處。

《解釋》還明確,重點排汙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幹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同時構成汙染環境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幹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幹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後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資料圖:2015年10月20日,湖北宜昌市長江三峽大壩上遊銀杏沱江段,漂浮物聚集在回水灣或者江心形成帶狀和片狀,清漂工人在忙著打撈。 劉君鳳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何種情況屬於共同犯罪?

《解釋》此次還明確了環境汙染共同犯罪的處理規則。

顏茂昆介紹稱,實踐中,一些單位和個人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以降低生產成本、牟取不法利益。而且,行為人分工明確, 相互配合,呈現出明顯的產業化跡象,甚至形成了「一條龍」作業。

「對於此類犯罪,不僅要依法懲治直接汙染環境的行為人,更要打源頭、追幕後,依法追究危險廢 物提供者的刑事責任。」顏茂昆強調。

為此,《解釋》第七條重申了對環境汙染犯罪的共同犯罪處理規則,規定明知他人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向其提供或者委託其收集、貯存、 利用、處置危險廢物,嚴重汙染環境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記者了解到,該司法解釋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完)

相關焦點

  • 關於共同犯罪的定罪與量刑問題芻議
    共同犯罪是一種常見的犯罪形態,也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複雜性不僅表現為多人共犯一罪,更表現為各個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定罪和量刑均不同於單獨犯罪,在司法實踐日益複雜的今天更值得思考。
  • (最新)兩高發布《環境汙染犯罪司法解釋》(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有關環境汙染犯罪,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15號,以下簡稱《2013年解釋》),對汙染環境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問題作出了明確。《2013年解釋》施行以來,各級公檢法機關和環保部門依法查處環境汙染犯罪,加大懲治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 《關於涉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槍枝、氣槍鉛彈刑事案件定罪量刑問題...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涉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槍枝、氣槍鉛彈刑事案件定罪量刑問題的批覆》(法釋〔2018〕8號,以下簡稱《批覆》),自2018年3月30日起施行。為便於司法實踐中正確理解和適用,現就《批覆》的制定背景與經過、起草中的主要考慮、主要內容等問題介紹如下。
  • 於志剛:非法持有毒品罪「情節嚴重」的認定困惑與解釋思路
    刑法對於非法持有毒品罪法定刑的此種數額與情節相混合共同決定法定刑幅度的立法模式,融合吸收了數額標準與情節標準在非法持有毒品罪量刑中的作用,對於全面評價毒品犯罪具有值得肯定的價值和意義。但是,此種量刑幅度的設定模式存在的問題也同樣明顯,司法實踐中圍繞何為「情節嚴重」的問題存在著極大的爭議與分歧,如何在理論上合理解決這一問題,對於指導司法實踐具有重大意義。
  • 「特情引誘」對販賣毒品案件定罪量刑的影響
    合議庭根據本案的事實、情節,於2011年12月10日依法作出如下判決:被告人孫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罰金人民幣15000元。   一審宣判後,孫某某不服,以其行為不構成販賣毒品罪以及原判量刑過重等為由,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經審理依法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江西男子販毒一千克準備轉賣 沒想到大部分是假貨,如何定罪量刑
    案發後,彭飛被司法機關查處。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公布的判決書顯示,彭飛被一審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判刑十一年。此案在審理階段,控辯雙方圍繞定罪量刑進行了辯論。該案焦點在於,交易假毒品是否構成販賣毒品罪?是犯罪既遂還是犯罪未遂?900多克「冰毒」未檢測出甲基苯丙胺成分1987年出生的彭飛是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人。
  • 兩高《解釋》會對環境執法帶來哪些影響?
    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彰顯了國家運用刑責治汙、重拳懲治環境汙染犯罪的決心。    新《解釋》增加了嚴重汙染環境的情形、嚴厲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和環評文件造假行為、明確了重汙染天氣等特殊時期犯罪從重處罰規則、完善了涉危險廢物犯罪案件認定規則等。
  • 陳國慶:量刑建議的若干問題
    (二)量刑建議是促進量刑公正的強勁推動力以往,量刑問題常常被認為是法官壟斷的裁量範疇,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往往也只提出定罪意見,對量刑問題不提或提出籠統的從重、從輕的意見。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曾將定罪和量刑問題置於同一庭審程序中解決,長期以來形成重定罪、輕量刑的傳統,量刑公正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 邯鄲首例汙染環境罪宣判 被告獲刑兩年半
    此案成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使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後,邯鄲市第一例汙染環境罪。這一案件的判決,有力地震懾了邯鄲及周邊的非法重汙染小企業。  據介紹,邯鄲市職能部門近日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並通過司法途徑追究企業負責人的刑事責任。
  • 陳國慶:量刑建議的若干問題_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二)量刑建議是促進量刑公正的強勁推動力以往,量刑問題常常被認為是法官壟斷的裁量範疇,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往往也只提出定罪意見,對量刑問題不提或提出籠統的從重、從輕的意見。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曾將定罪和量刑問題置於同一庭審程序中解決,長期以來形成重定罪、輕量刑的傳統,量刑公正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 如何認定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經濟損失
    為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維護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11年出臺了《關於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後果嚴重」「後果特別嚴重」等認定標準進行具體列舉。
  • 陳瑞華:認罪認罰是檢察官主導下的量刑協商
    在美國辯訴交易制度中,檢察官與辯護律師是控辯協商的主體,可以就定罪、罪名和量刑問題展開協商,在互利互讓的前提下達成協議。法官一般不參與這種控辯雙方協商活動,而只是對被告人作出有罪答辯的自願性、明智性和事實基礎進行形式上的審查。而在德國的控辯協商制度中,控辯雙方與法官可以就量刑問題進行協商,並達成某種協議,從而快速將案件加以了結。
  • 趙宇翔:從經驗到理性:定罪裁判五步法
    然而,定罪裁判應當包括哪些環節,每一環節應當如何著手、把握哪些要點、遵循哪些規則,當前司法實踐尚未形成系統規範,理論研究亦顯薄弱。對於許多複雜疑難問題的處理,往往依憑法官個人經驗感覺,缺乏縝密、翔實的論證,導致適法不統一、文書說理薄弱,有時還可能釀成冤錯案件,嚴重影響司法公正。
  • 暴力傷醫罪名與刑罰裁量如何確定?最高法司法案例研究院舉辦「案例...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 (慄翹楚)近年來,暴力傷醫、醫療糾紛案件時有發生,醫師執業環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以暴力手段故意傷害醫務人員行為的性質、罪名與刑罰裁量如何確定?在醫療機構違規停屍、私設靈堂、懸掛橫幅、堵塞大門等嚴重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應負哪類法律責任?醫院、醫生如何應對和防範上述違法犯罪行為?
  •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打擊非法使用軍車牌等犯罪
    新華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楊維漢)最高人民法院26日對外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武裝部隊制式服裝、車輛號牌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個司法解釋將於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 周新:論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精準化|主題研討
    與此同時,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提出法院一般應當採納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了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的法定效力,這是在立法層面得以確立的事項。如此一來,對於量刑建議精準化改革背後的學理探討,使得人們改變了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僅屬於求刑權的傳統認知,並由此帶來了不同司法理念融合以及合作性司法理念的本土化問題。
  • 刑事個案證據問題及司法應對研究
    、量刑關、程序關。沒有證據,就無從認定犯罪事實,更無法以犯罪事實為依據進行定罪、量刑或適用法律。  從筆者這幾年接觸過的刑事案件來看,證據問題比較突出,相當部分案件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於證據方面的問題,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往往打了折扣,有的不得不酌情從輕,有的從死刑改成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甚至有的因證據不足而難以定罪。
  • 【普法課堂】環境汙染主要包括哪些
    環境汙染是我們無可迴避的一個話題,那麼環境汙染主要包括哪些?閱讀完以下找法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的。 一、環境汙染主要包括哪些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環境汙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 患愛滋病男子強姦15歲少女一審獲刑五年,是否量刑畸輕?
    2020年7月15日,經司法鑑定,藍某某患有輕度精神發育遲滯,被性侵時無性自我防衛能力。2020年9月25日,河池市都安縣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袁某某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比起事件本身,法院的量刑決定更引人關注,爭議隨之而來。公眾的質疑主要有以下兩點——1、考慮到嫌疑人和被害人的特殊情況,判刑是否過輕?2、袁某某刻意傳播傳染病,是否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等其他刑事罪名?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七種邪教犯罪行為將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共十六條,主要就邪教組織的界定;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和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致人重傷、死亡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邪教組織犯罪所涉及的寬嚴相濟、罪數處斷、共同犯罪等實體問題和邪教宣傳品的認定程序等問題做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