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多國參與「阿爾忒彌斯」計劃 美欲登月「圈地」?

2020-10-21 國際在線

登陸月球「圈地」,美國能成功嗎?

【環球時報記者 程瀟然 青木 屈佩 李司坤】上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七國航天機構籤署協議,這些國家將參與美國的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此前美國方面曾宣稱,計劃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制定規範月球採礦的太空法律框架,如今稱得上走出了重要一步。不少評論稱,美國另起爐灶為登月制定規則,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其撇開聯合國打造的「小圈子」引來「太空北約」的擔憂,協議中有關「安全區」、太空資源利用的內容則讓外界擔心美國圖謀搶先登月「圈地」——在搞對外擴張上,美國是有傳統的。

為何一眾關鍵國家不加入?

「為何眾多國家拒絕籤署這一月球探索協議?」澳大利亞「對話」網19日刊文稱,美國的《阿爾忒彌斯協議》已有8國籤署,相關計劃的目標是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2030年建成一個月球基地。「這聽起來是一個進步,多年來,各國一直糾結於如何處理人類定居月球及資源管理的問題,但一眾關鍵國家對該協議有著嚴肅的關切,目前為止拒絕籤署。」

這一協議的名稱取自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協議有10項原則,包括和平目的、透明行為、應急協助、共享科學數據、避免活動相互衝突等。美國宣稱協議「鞏固並貫徹」了1967年生效的《外層空間條約》(也稱「太空憲法」)的原則,但後者明確禁止各國宣稱對其他星球擁有主權,《阿爾忒彌斯協議》則允許各國或公司在月球基地創建具有排他性的「安全區」。

此外,雖然協議中沒有明確規定國家和公司可以擁有從其他星球獲取的材料,但NASA今年9月10日宣布,正尋找公司從月球表面收集巖石、土壤等。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在推特上寫道,該機構「將通過商業公司購買月球土壤!現在是時候建立監管確定性來開採和交易太空資源了」。NASA預計為50至500克原料支付1.5萬至2.5萬美元,但不支付企業抵達月球的費用。

其實,在推動公司和國家開採佔有太空資源方面,美國一直在行動。201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明晰太空資源的私有財產權,鼓勵美國公司開發小行星資源。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籤署《鼓勵國際支持提取利用太空資源》行政令,稱無論「法律上還是物理上」,外層空間都是「人類活動的獨特領域」,美國不視其為「全球公共領域」。

但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的行動自私且有很強破壞性。不少媒體明確提到,中俄不在美國主導的小圈子裡。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羅戈津日前直截了當地表示,「阿爾忒彌斯」計劃「過於以美國為中心」,俄不會參與。至於中國,由於美國國會立法禁止NASA與中國合作,自然被排除在外。

值得注意的是,德法等國也沒有參與。有媒體稱,它們反對美國這種撇開聯合國制定太空規則的方式。2015年美國的《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就曾在盟友中引發負面效應。「我們將逐字審視美國的協議。」德籍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近日表示。多年前,他提出了「應向所有國家開放」的「國際月球村」概念。

德國《焦點》周刊也刊文提出幾點質疑,比如該協議與國際法相牴觸,尤其是「安全區」概念;美國太空部隊不受協議限制,所謂合作活動都處於美國領導之下;協議是與美國籤署的,如果出現分歧,籤署國將沒有獨立的機構可以尋求幫助。

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比較《阿爾忒彌斯協議》與已有空間法規定的異同,進而判斷其所體現的理念及可能產生的影響,有理由認為,該協議或將加劇以月球及天體開發活動為焦點的新一輪太空競賽,加劇太空資源國際規則解釋和制定的博弈,以及國際社會對既有和應有國際空間法的立場分歧。

美國計劃的優勢與變數

幾天前,NASA宣布與14 家公司籤下價值超過3.7 億美元的合同,尋求潛在的革命性太空技術,包括低溫技術的太空測試和月球4GLTE網絡。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最大金額合同(8970萬美元)。

19日,諾基亞表示,該公司已獲得NASA的合同,將打造太空首個無線通信系統。據報導,合同金額為1410萬美元。NASA選擇和諾基亞合作在月球表面上部署無線4G網絡,後者將與美國私人太空飛船設計公司「直覺機器」合作,將設備運到月球。如果一切順利,該網絡於2022年末建成。

根據NASA的規劃,4年後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只是短期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長期目標是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並為火星任務做準備。那麼,該計劃可行性究竟如何?

充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支持以及良好的國際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據估計,美國的新登月計劃從2021財年到2025財年共需要279.7億美元。布裡登斯廷9月底曾表示,NASA明年必須確保月球著陸器和巨型火箭到位。他要求國會在2021年的財政預算中確保32億美元用於月球著陸器開發,但目前眾議院只通過了一項6億美元的預算。

今年4月底,NASA宣布選擇貝索斯的「藍色起源」、馬斯克的「SpaceX」和「動力系統」共同開發載人月球著陸器系統,並籤訂總價值為9.67億美元的合同。6月1日,SpaceX公司的宇宙飛船成功地將NASA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改變了此前9年對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的依賴。

在國際合作方面,NASA通過協議強調,合作國家要確保太空飛行器建造符合國際互操作性標準,提供可重複使用的組件。目前,合作夥伴中,加拿大航天局將提供先進機器人,歐洲航天局將交付國際居住艙及可提供額外通信能力的ESPRIT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提供居住艙部件和後勤補給。

黃志澄表示,從技術上來講,美國有一定優勢,而且美國曾將太空人送上過月球。小布希時期提出「重返月球」計劃,歐巴馬上臺後,認為已經去過月球,於是將目標聚焦於火星。川普政府則又對準月球開發,但這次是為進一步探索和開發火星做準備。目前來看,美國在技術上已經做了必要準備。

不過,眼下美國新冠疫情嚴重,經濟大受影響,能否保持對NASA的資金支持力度存在不確定性。黃志澄說,美國為「重返月球」已經花費很大的資金和人力,經過了十多年時間,但現在依然很難達到當年「阿波羅計劃」的水平。按理,跟俄羅斯及中國合作是一條有效途徑,既可以減少技術風險,也可以集中資金,但美國卻把中俄特別是中國排除在外,這反而會加劇太空競賽。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提到,美國如果要在月球「圈地」,必然會耗費大量資金,錢從哪兒來?在美國的體制下,總統一句話資金就能撥過去是很困難的事,如果大量資金不用於國內,而是在海外胡作非為,甚至用於月球圈地,最終很可能會面臨國內不滿情緒的反噬。

有分析稱,美國新登月計劃還有一個變數是美國大選,與川普迫切想看到美國人2024年登月相比,他的對手拜登的政策主張尚不清晰,拜登不一定會將2024年視作登月截止年份。

太空活動應反映「美國的價值觀」?

「這次我們不會只留下旗幟和腳印,然後等到50年後再回去。」NASA局長布裡登廷斯去年曾表示,「我們將持續下去,登陸器、機器人、太空漫遊者和人會留下來。」此次籤署《阿爾忒彌斯協議》後,他又談到「和平與無衝突的未來」,但沒多少人會認同。

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的對外行為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那些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與美國不一致的國家會被天然地認定為對手或敵人。美國在「全球公域」的一些新區域預設規則、劃分獨享區域,首先反映出其擴張性。自獨立以來,美國從陸地擴張到海洋擴張,再到太空擴張,在不同階段還賦予不同的標籤和意義:19世紀開展土地擴張時,流行「天定命運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進行海洋擴張時,鼓吹所謂「新天命」;20世紀向外層空間擴張時,又提出「高邊疆」戰略。

諷刺的是,美國鷹派卻臆想中國「佔領月球」。據美國《國防》月刊報導,今年2月,美議員道格·蘭伯爾尼聲稱,中國雖然表示未來在月球上建基地將用於民用方面,但他們無疑有軍事方面的想法,意在佔領月球。美學者布萊恩·威登說,美國有許多專家和官員長期以來一直主張美應在航天領域更具野心,「現在他們正試圖這麼說:『看,中國正在這麼做。因此,我們得搶先做。」

實際上,作為川普太空政策主要班底的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執行秘書斯科特·佩斯說得再清楚不過,他一直反對把外層空間視為「全球公共領域」,曾多次表示美國的太空活動應該反映「我們的價值觀而不僅僅是科技」。

現在,關鍵在於如何應對。俄《消息報》稱,抗議之後便不再作為是行不通的,月球和其他天體的商業開發問題已經十分尖銳。俄羅斯的問題在於,既沒有強大的國際支持,也沒有可用的天體項目。因此,要麼承認「強者的權利」並加入太空商業化的趨勢,要麼提出某種建議來平衡與美國的競爭。

俄羅斯傾向於後者。羅戈津14日開玩笑地表示,「有一項《阿爾忒彌斯協議》,眾所周知,阿爾忒彌斯是希臘女神,我們現在正在準備『宙斯修正案』。」此前羅戈津批評美國「沒有把他們的項目看作是國際項目,而是類似北約的項目」。他還表示,中俄科學家在探月項目上一直保持密切溝通,中俄未來可能在月球上建立聯合基地。

歐洲方面有自身的計劃。歐洲航天局去年獲批總額達144億歐元的「史上最高」預算,旨在確保歐洲在本世紀20年代能獨立進入和利用太空,並在宇宙探索方面有突破性發現。此外,歐盟大國還另有預算,德國額外支出了2.85億歐元,法國為7.26億歐元。歐洲許多商業機構也在參與太空計劃,包括空中巴士、德國OHB衛星製造公司等。

黃志澄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阿爾忒彌斯協議》因缺少必要的國際社會參與和討論,它的一些觀點將給後續國際社會,尤其是在聯合國框架內的討論帶來挑戰。「這次8國籤署協議,凸顯美國稱霸外層空間的野心,我們既要提高警惕又要做好必要的法律準備。」

在李海東看來,對於美國的探索月球計劃,毫無疑問需要保持適當的警惕,因為在大國之間的競爭中,如果某個領域被他國佔了先機,要想後來居上,難度會很大。另一方面,他認為也要警覺美國國內一些所謂戰略家試圖藉此把中俄拉進同美國的太空軍備競賽中去。「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大力倡導國際社會在國際公域中排斥這種美國式、基於敵我對立的勢力範圍劃分實踐,在輿論上形成全球公域由聯合國主導規則制定的國際共識。

相關焦點

  • 月球上的「跑馬圈地」?美拉攏七國建立月球安全區,不只是要登月
    近幾年來,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國幾乎都建立了自己的登月計劃,這是因為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以及各國對月球資源和未來月球開發的重視,登陸月球已經變得越來越可實施、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迫切。,然而近些年來美國提出了「重返月球」計劃,並且打造了「太空發射系統(SLS)」超重型火箭和獵戶座飛船等新的載人登月裝備。
  • 中俄被排除,德法不參與,美國登月「圈地」能成功嗎?
    上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七國航天機構籤署協議,這些國家將參與美國的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此前美國方面曾宣稱,計劃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制定規範月球採礦的太空法律框架,如今稱得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因為美國此次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是1972年之前的阿波羅計劃的簡單重複,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一、美國將首先建立一個被稱作「門戶」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該空間站將會設立多個與飛船連接的對接口,甚至還將設立一個可供太空人休息與「候船」的載人艙,可以看做是太空人往返月球與地球之間的中轉站。
  • 美國登陸月球「圈地」能成功嗎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程瀟然 青木 屈佩 李司坤】上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七國航天機構籤署協議,這些國家將參與美國的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此前美國方面曾宣稱,計劃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制定規範月球採礦的太空法律框架,如今稱得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 登陸月球「圈地」,美國能成功嗎?
    【環球時報記者 程瀟然 青木 屈佩 李司坤】上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七國航天機構籤署協議,這些國家將參與美國的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此前美國方面曾宣稱,計劃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制定規範月球採礦的太空法律框架,如今稱得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 美國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欲在月球建基地,以此進軍火星
    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號結束登月任務,平安返回地球。原本NASA還規劃了阿波羅18至20號的飛行任務。可是由於登月耗資巨大。美國人對一次又一次的登月已無太大興趣。美國登月成功後,在美蘇太空爭霸上已穩操勝券,再繼續下去沒有實際用途等等原因。長達11年的阿波羅計劃畫上了句號。
  • 登月造假?阿爾忒彌斯計劃
    那麼幾十年間人類再也沒有登陸過月球,讓月球顯得更加神秘,人們也對當時登月的真實性也產生了各種質疑。早在1974年,美國作家比爾凱恩就撰寫了《我們從來沒有去過月球》一書,這也是人們質疑人類是否登上過月球的開端。就連美國情報局的斯諾登,也曾經在採訪時暗指過,美國登月計劃造假。
  • 美在月球"圈地",聯合盟友佔有月球資源,中國佔據哪裡?
    美在月球"圈地",聯合盟友佔有月球資源,中國佔據哪裡?大家都知道,月球是世界各國探測宇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地,而且隨著人類對於月球的探測,在月球上面也發現了大量可供人類使用的能源,而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對於月球的也越來越頻繁。
  • 嫦娥五號落地之際,美國宣布率領10個國家登月,就是不邀請中俄
    在中國人為之歡呼雀躍之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同一天於推特上發表視頻,高調宣布其"十國聯合"登月計劃。計劃名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即古希臘的月亮和狩獵女神,阿波羅的姐姐。
  • 消息樹|加拿大加入「阿爾忒彌斯」協議 計劃登月
    ▌熱點-加拿大籤署「阿爾忒彌斯」 協議 計劃登月加拿大已經籤署了由美國主導的 「阿爾忒彌斯」 協議(Artemis Accords),將參加以美國為首的新登月計劃。據NASA 的消息,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共8國的航天機構加入了 「阿爾忒彌斯」 計劃。
  • 美國要率10國登月,中俄沒被邀請?俄:探月計劃目的不純
    美國在很多領域都保持著領先地位,不過其多國合作計劃也一向都是將中俄兩國排除在外的,軍事合作就不說了,現在就連登月計劃中俄也被拉進了「黑名單」,這很難讓人相信美國不是別有居心。美國要率10國登月,中俄沒被邀請?
  • 美國宇航局公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Logo
    本周,美國宇航局(NASA)正在慶祝其最大成就之一——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的50周年,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任務。50年後,美國宇航局準備重返月球,但計劃讓這次訪問更加永久。該機構希望通過「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實現。
  • 外太空爭奪箭在弦上,美國主導撇除俄羅斯,八國籤署協議聯合登月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而這個是通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得以實現,在完成「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國就放棄了在月球的探索。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美國是再次把目光瞄準了月球,不僅僅美國積極開展探索月球的各項工作,包括印度也是蠢蠢欲動,在2019年印度就曾經嘗試實現探測器的登月,但是在最後登月的最後一刻意外墜落月球。
  • 美國為何50年內不再登月,詳解阿爾忒彌斯計劃
    而且美國當時也沒有能力建立一個月球永久基地,與其花費巨資來重複登月,不如把資金投入到其他星球的探索上,比如火星等。而且之後美國確實是這麼做的。在2019年美國宣布重返登月,而這一次新的登月計劃叫做阿爾忒彌斯計劃。
  • 從「阿波羅計劃」到「阿爾忒彌斯計劃」,人類登月竟是為了它
    當初那六次成功登月,美國又是擺拍、又是插國旗的,又是各種勘探和測量,還帶回了很多月球巖石的樣本等等,從太空競賽的角度講,搶盡了風頭,也算已經完敗對手了。更何況,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似乎登月也僅僅能做這麼多。所以,及時叫停登月計劃是明智之舉,目的已經達到了,再繼續下去無非也是燒錢。
  • NASA將2024年登月計劃命名為「阿爾忒彌斯」 但這個名字有點「爛...
    (Artemis)計劃登月活動概念圖。阿爾忒彌斯計劃始於2017年,當時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籤署了1號太空政策指令,指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太空人送回月球。此前,阿爾忒彌斯計劃只以其組成部分的名稱被提及到,即包括太空發射系統重型火箭、獵戶座載人飛船和月球軌道空間站。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3月,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通過宣布首次載人登月的最後期限為五年,進一步敲定了該計劃。
  • 美國糾集7國開展合作探月計劃,揚言「不帶中國玩」
    據美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月13日宣布,美國已經和7個盟友國達成協議,籤署了新的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協議》,計劃在2024年由美國為主導,再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同時對人類知之甚少的月球南極地區展開探索。
  • 美國要率10國登月,中俄被排除在外,俄媒:不排除該計劃軍事屬性
    在2020年的11月13日,美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一則消息,美方將會帶領意、澳、加、日、英、盧森堡以及阿聯8個國家共同探索月球,並且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定》。隨後在11月份,美方又邀請了烏克蘭加入了這一場探月計劃。時至今日,在12月15日,美方又與巴西籤訂了合作意向聲明,目前加上巴西,美國將要率領10國探月。
  • 月球版「八國聯軍」誕生,要和中國搶奪月球資源
    《阿爾忒彌斯協定》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另外七個參與《阿爾忒彌斯協定》的國家分別是英國」,聲稱這些礦產豐富地區為《阿爾忒彌斯協定》下一步登月計劃中的登月點和月球基地建立區。俄羅斯、法國、德國這些國家目前都沒有登月經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登月能力,如果中國不能夠提出和《阿爾忒彌斯協定》相匹配的登月計劃,這些國家加入《阿爾忒彌斯協定》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 美國要率10國登月,就不邀請中俄,俄媒:不排除該計劃軍事屬性
    而這個"合作意向"指的便是"阿爾忒彌斯計劃"。2020年10月13日,在NASA的牽頭下,美國、意大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盧森堡、阿聯、英國8個國家籤訂《阿爾忒彌斯協定》。而在11月,烏克蘭也加入了該協定。加上巴西,加入該協定的國家正式增加至10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