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要挑刺。
只是想分享一個觀點:吳承恩老先生的數學應該是比較差的,他對計量單位的概念也是十分模糊的。
這導致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對人、物的長度描寫上是張嘴就來,一筆糊塗帳,完全沒有考慮現實的合理性。(當然,作為一部神話小說,好像也不需要什麼合理性啊,所以本文不是求全責備。)
《西遊記》第33回:
好行者,伸下手把尾上毫毛拔了一根,捻一捻,叫「變!」即變做一個一尺七寸長的大紫金紅葫蘆,自腰裡拿將出來道:「你看我的葫蘆麼?」那伶俐蟲接在手,看了道:「師父,你這葫蘆長大,有樣範,好看,卻只是不中用。」
所以:31cm X 1.7=52.7cm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是孫悟空變的假紫金紅葫蘆,真正的紫金紅葫蘆要比這個小許多。
陰陽二氣瓶 74.3cm
《西遊記》第33回:
你說那瓶有多大?只得二尺四寸高。怎麼用得三十六個人抬?那瓶乃陰陽二氣之寶,內有七寶八卦、二十四氣,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數,才抬得動。所以:31cm X 2.4=74.4cm孫悟空身高 1.2米左右《西遊記》有兩次描寫孫悟空的身高。
第2回混世魔王。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什麼上下?」第21回黃風怪。那怪仔細觀看,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笑道:「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
文中都說孫悟空不滿四尺,31cm X 4=124cm,也就是說孫悟空不高於1.24米。《西遊降魔篇》裡的孫悟空是比較符合原著描寫的。
沙和尚身高 3.7米《西遊記》第29回。三藏道:「不敢說。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淨和尚,他生得身長丈二,臂闊三停,臉如藍靛,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他都是這等個模樣,所以不敢擅領入朝。」
注意,古人所說的丈二,不是兩丈的意思,而是一丈二尺的意思。所以,310cm X1.2 =372cm,沙和尚身高有3.7米左右。
豬八戒身高 不詳
《西遊記》中沒有明確提到豬八戒的身高,但在第85回有提到「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釘。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腦後鬃長排鐵箭,渾身皮糙癩還青。手中使件蹊蹺物,九齒釘鈀個個驚」
所以:31cm X 3=93cm 豬八戒的嘴就有三尺,將近1米,這身高估計得跟沙和尚差不多吧,至少得3米多。
芭蕉扇 長3.7米
《西遊記》第60回,孫悟空變成牛魔王去向鐵扇公主騙芭蕉扇。書中寫到:羅剎酒陶真性,無忌憚,就說出方法道:「大王,與你別了二載,你想是晝夜貪歡,被那玉面公主弄傷了神思,怎麼自家的寶貝事情,也都忘了?只將左手大指頭捻著那柄兒上第七縷紅絲,念一聲「噓呵吸嘻吹呼」,即長一丈二尺長短。這寶貝變化無窮!
芭蕉扇長也是一丈二尺,跟沙和尚的身高差不多。
九頭蟲原型 3.7米
《西遊記》第63回,孫悟空大戰九頭蟲 。書中寫到:又耐戰五七合,擋不得前後齊輪,他卻打個滾,騰空跳起,現了本象,乃是一個九頭蟲,觀其形象十分惡,見此身模怕殺人!他生得:毛羽鋪錦,團身結絮。方圓有丈二規模,長短似黿鼉樣致。
通過前面的計算已知,一丈二尺即3.7米左右。
如來佛身高 將近5米
《西遊記》第77回,如來講述大鵬鳥的經過,其中提到「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
丈六就是一丈六尺,即310cm X 1.6=496cm
火尖槍 長5.5米
《西遊記》第41回,孫悟空大戰紅孩兒。
那魔王(紅孩兒)問:「停當了?」答應:「停當了。」教:「取過槍來。」有那一夥管兵器的小妖,著兩個抬出一桿丈八長的火尖槍,遞與妖王。
丈八就是一丈八尺,即310cm X 1.8=558cm,一個小孩子拿著5米多的兵器,典型的小牛拉大車。
獅駝嶺二大王白象 身高9.3米
《西遊記》第74回,小鑽風向孫悟空講述他家三位大王的威風事跡。其中有提到「二大王身高三丈,臥蠶眉,丹鳳眼,美人聲,匾擔牙,鼻似蛟龍。若與人爭鬥,只消一鼻子捲去,就是鐵背銅身,也就魂亡魄喪!」
所以,310cm X 3=9.3m,獅駝嶺的白象身高有將近10米,相當於三層小樓了。
如果吳承恩是裁縫或者木匠,我想,以上的計量數據,一定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樣。裁縫、木匠對尺寸有過直觀感受,心裡會有把尺,他們不會動不動就丈六、丈八、三丈什麼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