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無人機被曝服役 可助航母殺手作戰

2021-01-21 宏度視野

中國翔龍高空長航時大型無人機已正式服役,它不僅可以加強軍方對海上目標的跟蹤監視,還可以為東風-21D等遠程反艦彈道飛彈提供高效的引導。

綜合12月18日消息,網傳照片顯示,翔龍無人機已被噴上中國空軍的深灰色塗裝,其機身尾部也出現了軍徽圖案,這說明翔龍無人機已正式服役。

有推測指,翔龍無人機軍方代號為無偵-7,長約14.33米,翼展24.86米,設備載荷65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7.5噸,配備一臺渦扇-13(WS-13)發動機,最大速度達每小時750公裡,作戰半徑2,500公裡,可在18,000米至20,000米高空持續飛行10小時,展開持續偵察與監視。該機也是中國目前露面的現役無人機中,首款噴氣式無人機。

同時,其對跑道的要求並不高。從中國軍工企業此前公布的消息來看,翔龍無人機起飛僅需350米長跑道,如果是降落則需要500米跑道,遠低於絕大多數作戰飛機。

另有消息指,雖然翔龍無人機不是一種純粹的隱身無人機,但它在總體設計上仍具有明顯的隱身設計,如機身側面的稜線、背負式進氣口、三角形尾噴管等。

此次曝光的翔龍無人機與此前縮比模型和原型機相比又有了大幅改進,原先的單垂尾被改為兩片尺寸較小的V尾,尾噴管下方也增加了雙外傾腹鰭,聯翼之間的帆片結構被縮短為一個整流錐,相信也是出於隱身進行的改進。另外,翔龍無人機機身上的衛星通訊天線鼓包和側視相控陣雷達也清晰可見。

而翔龍無人機用途類似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機,只是尺寸要小一些。該機除可執行高空偵察、監視和情報搜集任務,加強對海岸線2,000公裡範圍內目標的監視與跟蹤以外,還可為東風-21D(DF-21D)等遠程反艦系統提供目標數據,為其進行更實時、更高效的引導。

東風-21D是中國研發成熟的反艦道飛彈,有「航母殺手」之稱,被指專門針對美國的航空母艦。

此外,翔龍無人機裝備了先進的戰場通訊及電子幹擾設備,可以作為高空通信轉階級使用,也可以飛到對手艦隊附近開啟電子幹擾設備。

相關焦點

  • 中國新型地效應無人機曝光,可攜帶魚雷打擊敵方航母
    近日,網上流傳的圖片披露了中國研製中「彩虹」系列最新產品——新型地效應無人機。說起地效應飛機,不少人可能還感到有些陌生,它其實是一種介於飛機、艦船和氣墊船之間的一種新型高速飛行器。地效飛行器飛行時機翼下表面離地面(水面)很近,形成氣流的堵塞,使機翼升力增加,稱為地面效應。
  • 2艘航母已服役,殲-15戰鬥機大量上艦,中國還急需這七種艦載機?
    中國海軍擁有首艘航母的時間已經有近八年,擁有兩艘航母的時間還不足四個月。所以,中國海軍目前在航母領域還主要處於一種探索階段,不成熟、不完美是肯定的,這在航母艦載機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目前「遼寧」艦和「山東」艦主要搭載的艦載機無非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直-18A/F/Y大型直升機、直-9C這幾款,相對於美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來說,我們的艦載機種類、數量都偏少。主要缺乏的是隱身艦載機、電子戰機、固定翼預警機、艦載教練機、艦載固定翼運輸機、艦載加油機、艦載無人機這七種艦載機。
  • 外媒評中國新型地效無人機:載荷達1噸 可集群掠海突襲敵航母編隊
    (環球網軍事5月12日報導)前段時間出現在中國網絡上的地效無人機圖片最近引發國外媒體關注。有外媒將它視為區域拒止的利器,甚至是航母殺手。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認為,這種飛行器非常適合島礁作戰,既可以作為攻擊和偵察平臺,也可以將其尺寸放大,作為向島礁投送兵力的特種裝備。
  • 俄羅斯部署頂級「航母殺手」:可控制整個大西洋,甚至美國東海岸
    俄羅斯部署頂級「航母殺手」:可控制整個大西洋,甚至美國東海岸亞森M級核潛艇在美國開始建造第二款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福特"級時,俄羅斯的航母計劃卻風平浪靜,除了幾個模型,外界幾乎找不到俄羅斯新航母的影子,美俄之間的航母力量差距越來越大。
  • 中國反航母真是大開腦洞 反艦無人機世界首創 將令敵人防不勝防
    從該飛彈的體積足夠大來看,如果將其用來打擊航母,那麼,這將是一款非常新穎而有效的新型反艦武器。中國正在研發的H660海面效應船緊貼海面飛行現在的中國,有兩種武器比較出名,而且還暢銷很多國家,這就是無人機和反艦飛彈。說到中國無人機的出口,說其它的很難被記住,但如果說出口數量超過美國,那麼這就比較使人振奮了。
  • 中國最厲害的無人機曝光,將成為巨艦殺手
    提到無人機,中國的彩虹、利劍、翼龍總能讓人眼前一亮,這些無人機先進,還能大量出口為國家創匯,都是世界性的頂尖武器,而彩虹的地面效應無人機卻極有可能成為我軍未來的一款戰略性的武器。前蘇聯曾經進入試飛階段的「雌鷂」地效飛行器,最大重量可以達1000噸,能夠攜帶一般作戰飛機無法攜帶的八枚SS-N-22反艦飛彈,以遠遠超過戰艦的速度在海上飛行,攻擊敵方艦艇。
  • 60年前服役的的小鷹號航母,對比遼寧號航母哪個性能更強?
    在小鷹號航空母艦之前,美海軍剛剛服役了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企業號雖然性能強悍,但造價太高,美海軍並未繼續建造該級核動力航母,而是選擇了升級同時期的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經過改進的福萊斯特級航母名字也變成了小鷹級,小鷹號航空母艦正是小鷹級的首艦。
  • 中國地效無人機亮劍,貼海飛行千裡,航母想攔都攔不住
    也正是因為地效飛行器擁有超凡的機動性和難以被雷達發現的特性,常被用於反艦和登陸作戰等軍事領域使用,除了軍事用途以外,搶險救災方面應用更為廣泛。而在去年5月,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中國彩虹系類無人機大家族中,新添一位世界獨創的神秘新成員地效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攻擊水上大型目標,實施快速遠程魚雷攻擊和海面區域封鎖。
  • 航母螺旋槳有多恐怖?海洋生物的「致命殺手」,場面不忍直視
    航空母艦被稱為「海上霸主」,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然而,每當有航母服役,身後總會出現大批鯊魚跟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世界各國都想研製出性能強悍的海上艦艇,航空母艦算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但是,建造航母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具備先進的技術條件,很少有國家可以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因此完全掌握航母建造技術的國家寥寥無幾。一旦航母建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僅可以提高自身海軍實力,還可以提高國際影響力,不過,這時候航母的弊端也會一一顯露出來,其中有一個連美國都根治不了的世界難題。航母服役後,為何總有大批鯊魚尾隨?
  • 中國海軍遠徵艦隊已悄然成型:具備全球作戰能力,僅次於美俄兩國
    研製出更為出色的遠洋兩棲的海軍艦隊,是很多軍事國家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同時包括中國在內,也有類似的軍事舉動。根據外國媒體揣測,中國海軍力量一旦成熟起來,很有可能會爆發出世界級別的軍事大戰。美國網站傳來報導,如今的美國對於中國的軍事發展特別在意,現在中國海軍力量明顯在逐步增強,對於遠程作戰能力也是快速發展中。中國遠徵航海艦隊,軍事規模相當強大,再加上有些潛艇具備印度洋的作戰經歷,更是為中國艦隊增添力量。悄然成型的中國遠徵艦隊僅次於美俄兩國,位於世界海軍第三的位置。美國軍事報導說,中國研究部門正在積極建造大型的海陸兩棲船071型。
  • 中國退役戰機為何遲遲不銷毀?秘密改造之後,美國航母背後一涼
    圖為中國退役戰機隨著新型戰機的不斷服役,中國越來越多的老式戰機正在退役,但最近有軍迷發現中國戰機在退役之後沒有被銷毀,不僅沒有被銷毀反而還神秘消失了,並且有消息稱它們被隱藏起來進行了秘密改造,那麼中國退役戰機為何遲遲不銷毀
  • 印度國產航母,已通過流域試驗,和中國003航母比誰能更先服役?
    要知道,印度的這艘航母可是1999年獲得批准,2004年才獲得撥款,到2006年安裝龍骨正式啟動,到今年2020年底了,服役時間也是一推再推,而中國航母都已經服役兩艘的,目前第三艘服役時間也就這兩年了,那麼印度這艘航母,最後會比033航母更先服役嗎?
  • 軍情銳評:無人機「蜂群戰」或重塑未來戰爭
    (俄國防部網站)圖中紅箭頭標出的就是「黑飛」四軸無人機降落到英軍「女王」號航母飛行甲板的位置。(英國防部官網)除駐敘俄軍外,於2017年12月服役的英海軍最新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以下簡稱「女王」號),雖然沒遭到過無人機「蜂群」襲擊,但也遇上過一次民用無人機「騷擾」。
  • 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中國軍用十大無人機排行榜
    、高速、隱身、長航時的無人偵察打擊系統,可在高危環境下執行持續偵察、警戒探測、防空壓制、作戰支援、發射或引導其它武器對高價值目標發動打擊等作戰任務。「暗劍」無人作戰飛機具有超音速、超高機動能力和低可探測性,主要用於未來對空作戰。
  • 中國家門口又多一艘航母,專家稱造再多也是火箭軍的靶子
    全長248米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護衛艦「加賀」號22日在橫濱造船廠交接並正式服役,該艦是日本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二號艦。直升機驅逐艦隻是日本自己的稱呼,這是由於日本實施的是「專守防衛」政策,因此一直持「不允許建造攻擊型航母」的姿態,海上自衛隊也不敢稱這種兩萬噸排水量的直通甲板大型艦艇為航母。
  • 斥資231億美元買美國F35戰鬥機,為航母服役做準備
    由於二戰鬥日本軍事受到了種種的限制,日本被要求不能擁有航母,最後日本便造出了「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這是一艘不具備正常航母作戰能力的「直升機航母」。日本的此次改造,就是要將「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打造成正常航母。日本此次對「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改造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其能夠搭載美國F-35戰鬥機進行海上起降作戰。
  • 談航母作戰體系、回應美日言論,國防部記者會要點一覽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就航母作戰體系建設、聯合作戰綱要實施和文職人員招聘等軍隊建設情況作了介紹,並針對近期日、美等國有關言論進行了回應。談航母作戰體系艦載機出動效率提升,具備晝夜間攻防能力日前,海軍新一批「生長模式」殲-15飛行員完成航母晝間著艦資質認證,實現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訓練時間最少、認證周期最短等歷史性突破。
  • 法國公布核航母方案,七萬噸排水量電磁彈射,003型又迎來挑戰
    與戴高樂號航母上K15核反應堆(150兆瓦)25節的航速相比,新航母的功率和航速都將大幅提升,K22核反應堆的應用將使法國未來可以建造更大的航母。在艦載機方面,法國人計劃只在服役初期短期使用現有的 "陣風 "M飛機,但不會採購新的 "陣風 "M系列飛機。而法國人則將目光轉向了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的新戰機項目。
  • 美軍早有研究,中國下一代航母或將實現
    我們都知道,在近日軍事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下一代航母模型,明顯有很多的與眾不同,特別是艦島很小以及沒有煙囪,表明中國下一代航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核動力航母。有人提出,核動力航母可以比常規動力航母發揮更多的優勢與作用,中國若能裝備,完全可以利用「水變油」技術實現在航行途中獲取軍用燃料,進而減少中國的燃料成本,增強航母艦隊的遠航能力。事實上,這種技術美國海軍早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