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讀書看書,就上時刻大書院。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時刻大書院
近兩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而我國的經濟發展 也正在處於一個改革轉型時期。在經過了 數10年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發展速度開始放緩,發展過程中 出現的問題逐漸暴露。
比如說過高的房價,混亂的股市等等。再加上今年出現的新冠疫情 對中國的經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各種壓力之下,我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呢?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三個部分,來看看《結構性改革》它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我國經濟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如何解決當下中國經濟問題?
第三,面對新的世界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我國經濟 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21世紀以來 中國的經濟 高速發展GDP從2000年的十幾萬億,增長到了現在的80多萬億,增長了8倍,基本上每5六年就會翻一翻。
但在高速發展的背後 也隱藏著很多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最為明顯,高槓桿率和脫實就虛。
這兩個詞都是 經濟領域的專業詞彙,我會在後面為你一 一解釋。
先說高槓桿率,什麼是高槓桿率呢?
要解釋這一點就需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槓桿,舉個例子來說 張三很喜歡炒股,他看好了一隻股票,但是他手裡只有1萬塊錢,即使股票上漲10%,他也只能賺1000塊,他覺得賺的太少。
於是就跟 銀行借了9萬塊,這時張三一共有了10萬塊錢的本金,拿1萬塊換了10萬塊,這就是一個槓桿,槓桿率就是負債 和 淨資產的比值。
張三的 負債 也就是他從銀行借的900錢,它的資產是1萬塊,那它的槓桿率就是900%,這個數值越大,槓桿率就越高,更能幫助我們實現更多的盈利。
就像張三,如果只用自己的1萬塊錢炒股,股價上漲10%,他只能賺1000塊,但如果有了10萬元的資金,股價上漲10%,他就能賺1萬塊。
這時候即使 刨去支付給銀行的1000塊利息,他的收益率也能達到90%,這就是槓桿的好處。
但過高的槓桿 會存在很大的風險,比如說張三買的股票 如果沒有上漲,而是下跌了10%,那他的虧損 就達到了1萬元,也就是本金 全虧沒了。如果再考慮到 他還要給銀行支付利息,那他的損失更慘重,很有可能出現無法支付的情況。很多炒股 跳樓,就是槓桿搞的太高,失敗了沒辦法償還。這就是槓桿的風險。
當然了,我們這裡舉的是張三的個人例子,但實際上 槓桿不止存在於個人,還存在於企業和國家。
比如說 企業融資貸款 會形成企業槓桿,就像螞蟻金服,為什麼把它停下來了啊,就是槓桿搞的太高了,30億撬動3000億,萬一這個夢破了,它只需要還30億,3000億將會由整個中國人民來承擔,那到時候不堪設想啊,這基本上相當於08年的次貸危機,基本上一模一樣的路數。
當然,國家政府的外債國債 也會形成槓桿。從整體來看,我國的宏觀槓桿率 已經達到了250%,位於全世界的第5位,是一個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我們剛才說的 企業的槓桿率很高。
2017年 我國非銀行的企業 債務高達130多萬億元,相當於GDP的160%。而在美國,企業負債率的比例是60%,這麼高的企業債務,一旦企業經營不善,出現了破產倒閉,那這些債務就會無法償還,最後轉移到國家上來,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高槓桿率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很大的風險!
說完高槓桿率,我們再來說下一個問題,脫實就虛。
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脫離實體經濟,面向虛擬經濟的意思。
實體經濟很好理解,而虛擬經濟主要指的就是金融業,房地產業。
這兩個行業都受到人們的心理因素影響,比如說大家覺得房子 未來要大漲,就可能會借錢買房,再比如說股市出現下跌,大家就可能會 恐慌性拋售。
不難看出虛擬經濟的波動性 其實很大,如果虛擬經濟 佔比 過高,那麼經濟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影響。
從歷史來看,美國爆發 次貸危機和日本爆發經濟危機時,都是虛擬經濟 佔比過高的時候。
我國的現狀就是虛擬經濟佔比過高,就拿金融行業來說 一般正常水平 金融行業增持 佔GDP的比例 應該在5%左右,而我國2015年佔比達到了8.42017%,年比例雖然下降了一點,但是也達到了7.68%。
除了金融行業的佔比過高之外,還有 另一個問題 就是 金融行業的大部分資源都流向了房地產行業,也就是說 銀行的大部分錢都借給了搞房地產的。
因為銀行認為房地產行業的收益高,借錢給他們 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這樣一來既造成了房地產的槓桿過高,還造成了 沒有太多資源 流向實體經濟。
高槓桿的風險,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一旦房地產泡沫 破碎,經濟風險就更大,沒有給 實體經濟 充足的資源,也就是 脫實就虛的另一個表現。
從正常來說,金融行業 本就應該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因為實體經濟 才是我們生產發展的基礎。但現在我國的經濟現狀卻背離了這一點。
好,以上就是我們說的第一部分,我國經濟有兩大主要問題,第1個問題是槓桿率過高,尤其是企業的槓桿率過高。超高的槓桿率會導致企業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降低,這部分風險 最終可能會轉移到國家頭上,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第2個問題是經濟發展 脫實就虛,金融業 增持 佔比過高,而金融業的資源又 大多流向了房地產這個虛擬經濟 ,導致流向 實體經濟的資源減少,這帶來的問題是經濟的穩定性很差。
說完了這個問題,我們先休息一會,廣告後 再來看第2部分,如何解決當下 中國的 經濟問題?
OK,歡迎回來,我們接著來說《結構性改革》第二部分,如何解決當下 中國的 經濟問題?
在剛剛的第一部分中,我們提到了 中國經濟的兩大問題,槓桿率過高和 脫實就虛。
那麼針對這兩個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避免它們 所帶來的高經濟風險呢?
下面我 一個一個來給你 分析一下,先來說槓桿率過高這個問題?
從槓桿率的數據來看,我國的政府槓桿率 和居民槓桿率 都處於正常水平,只有企業的槓桿率是處於超高水平。所以要降低整體的槓桿率,重點是降低企業的槓桿率。
企業的槓桿率之所以這麼高,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1個原因是,我國有很多企業的產能過剩,庫存過剩。這些企業其實屬於 是殭屍企業,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 是沒有價值的,但他們卻依然在消耗資源。
試想一下,如果一家企業跟銀行借錢了,但是卻沒有賺錢的能力,那借的錢 很可能就還不上,這就讓槓桿率 越來越高。
另一個原因是 企業資產結構 有問題,正常來說一個企業的資產結構 應該大部分是股權,小部分是債務。
比如說美國的企業平均70%的資產都是股權,30%的資產 是債務,但我國的企業恰恰相反,平均90%的債務,10%的股權。
換句話說 也就是企業大部分資產都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借過來的,是屬於企業的負債,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 是通過上市融資 獲得的股民的資金,那自然負債越高,槓桿率也越高。
所以要解決企業的高槓桿率問題,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針對企業產能過剩問題,要幫助企業去產能,去庫存,一些完全沒有價值的企業要清理掉。
對於一部分雖然產能過剩,但是還有救的企業可以 通過債轉股的形式,也就是把債務 轉化成股權,這樣一來借錢的人 就不是債權方了,而是股東 跟企業共享利潤,也共同 承擔風險。
這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債務,降低槓桿率!
針對企業的資產結構問題,作者認為要提高股權的融資比例,當然這也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這需要我國的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市場 以及公募 私募體系共同配合。
簡單點說,就是我國的資本市場 應該要提供一個環境,讓企業可以更好的上市。
其實這一點我國也已經在嘗試了,比如說今年的科技版 就開放了註冊制,更方便企業上市。
這樣的企業自然就更容易擁有股權,結構也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說完了槓桿率過高的解決方法,再來看經濟 脫實就虛的問題?
這個問題主要表現為 資金過度流入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這兩個行業都容易受到波動,最後影響經濟的發展。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兩個方面入手。
對於金融行業來說,作者認為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中國資本市場 發展時間太短,所以很多功能都不完善,導致很多 熱錢 都進入到其中。
比如說我國的股市 散戶是參與最多的,而其他國家的股市 基本都是機構在操作。相比於機構,散戶更容易 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的金融穩定性變差。
針對這一點作者建議 要建立 健全股市制度,比如說對散戶採取更高的交易稅收,這樣能夠幫助股市去 散戶化。
另外作者認為國家應該更多的參與到 股市中來,比如說 養老金入市,這樣才能夠對 金融行業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
而針對房地產行業,作者認為,首先應該要避免房地產開發商 借錢融資買地 應該用自有資金來買地,把資源 留給真正有實力的開發商,避免一些 濫竽充數的開發商 都擠進來,利用高槓桿率 去開發房地產,導致最後建出來的房子,都沒人要,形成房產泡沫。
其次政府應該管控好 房地產投資 佔城市固定投資的比例。正常來說 這個比例應該控制在15%,特殊時期 也不能超過25%,這樣能夠避免過多的資源 都湧向 房地產行業。
最後,要管控好 買房的槓桿,對於第1套房可以貸款70~80%,第2套房就只能貸款50%,第3套房就不能夠貸款,必須全款。這樣從需求端 控制 也能夠避免房地產過熱,進而避免過多資金 流向房地產行業。
好,以上就是第2部分內容,針對高槓桿率和脫實就虛兩大經濟問題,作者提出了對應的解決辦法。
要降低槓桿率,既要幫助企業去產能,去庫存,把債務轉換成股權,也需要改變企業的資產結構,從高債務 轉變成 高股權。
要改變 脫實就虛的現狀,金融上需要去散戶化和國家隊入市。房地產行業要避免 房地產開發商進行過度開發以及居民炒房。
中國經濟的這兩大問題是高速發展,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內部問題。與此同時,國際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在外部 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所以中國的經濟發展 還需要考慮到外部因素。
這也是我們要說的第3部分,面對 新的世界格局,中國的經濟發展 方向是什麼?
在外部,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
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崛起,已經威脅到了 美國世界大哥的地位,所以美國才會對 中國進行經濟制約。
中美貿易摩擦 本質上是兩國的利益博弈,它可能會是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避免的事情。
既然無法避免,作者認為我們就應該丟掉幻想,準備戰鬥,為長期應對 貿易爭端,做好充足的準備。
那麼如何做好充足的準備呢?
作者認為要打好5張牌,市場,產業鏈,金融,科技和開放。
下面我們分別來說一說 這5張牌應該怎麼打?
第1張牌是市場。中國 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人均GDP已經突破了1萬美元,這是一個14萬億美元的經濟體,也是一個 無比巨大的消費市場。
如果與中國的經濟脫鉤,雖然會影響到中國的出口,但是更重要的是 會影響到這個國家自己的出口。
比如說中國的晶片市場 佔了60%的份額,如果斷絕與中國貿易往來,相當於丟掉了60%的晶片市場。
所以從這個利益點出發,中國就能 和其他國家形成利益平衡,避免跟世界脫鉤。
第2張牌是產業鏈。近幾十年來,全球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的貿易產品 不再由一個國家生產,往往有幾十個國家生產。
比如說蘋果公司 生產一部手機 涉及到1000多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 來自於幾十個國家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如果這條產業鏈被打破的話,中國的幾百 家配套的零部件企業 可能會停產,工人可能會下崗,中國可能會損失2000億到3000億美元的出口,其他國家的配套企業也會受到影響。
但損失最嚴重的還是產業鏈的龍頭,也就是蘋果公司。他不僅每年會損失上千億美元,而且市場份額 可能很快被華為,三星等 競爭對手吞噬。
所以 在當今世界中,一旦產業鏈受損,影響最大的還是產業龍頭。而這些企業 大多都在美國,所以中國在貿易戰中 也可以抓住這一點,與美國形成制衡。
第3張牌是金融。作者認為貿易戰 會從最開始的關稅戰 一步步升級為金融戰,而我國的金融體系是處於弱勢的,所以發展金融體系是我國重點要做的工作。
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補足金融市場的短板,把槓桿率降下來。
其次要了解對手,需要深入研究 過去幾十年美國發動的 歷次金融戰的目的,手段和效果,做好防範預案,制定反制措施。
最後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讓中國金融和國際金融聯合起來,這樣防禦力就會增強。
第4張牌是科技。
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但是我國在科技方面 還存在明顯的短板,所以要補好科技的短板。
首先要加大基礎性研發的投入,我國2018年基礎性 研發的投入只有2萬多億元,而美國是5萬多億元,是我國的2.5倍。所以基礎性 科研的投入應該要增加。
其次要增加專利 轉化的激勵機制。雖然我國在基礎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真正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比率偏低,只有10%左右,而發達國家是40%。
這背後的原因 其實是激勵機制不夠,所以作者認為應該 加大對專利轉化的激勵,比如把智慧財產權的30%給專利分享者,也就 是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人。
最後要針對科技企業建立完善的上市制度,培養出更多的獨角獸企業。
第5張牌是開放。
只有保持對外開放,中國的經濟才可能 邁上更高的臺階。在開放上首先是要降低關稅,擴大進口。
其次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引進外資,最後要不斷建設 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過去對外開放的城市 都集中在沿海,而現在要往內陸發展,把內陸城市 也建設成開放的高地。
好了,說到這兒,我們今天的內容也就全部結束了。最後總結一下:
今天我們說的是 中國 國民經濟 面臨哪些難題 以及如何解決這些難題?
第一,我國經濟有兩大主要的問題,高槓桿率和脫實就虛。高槓桿率會導致金融風險,脫實就虛,會導致經濟的穩定性很差。
第二,要降低槓桿率,既要幫助企業去產能,去庫存,把債權轉化成股權,也需要改變企業的資產結構,從高債務 轉變成 股權。要改變脫實就虛的現狀,金融上需要去散戶化 和 國家隊入市,房地產行業需要避免房地產開發商借錢買地,過度開發 以及居民炒房。
第三,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新格局下,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市場,產業鏈,金融,科技和開放這5張牌。
聽說,讀書,看書,就上時刻大書院。
下期我們來看《全球不平等逸史》聚焦全球不平等難題,理清世界經濟發展脈絡。
下期見
現代商業競爭,信息決定成敗!看諮詢,漲知識,增進情商 上時刻會,眾號「SHIKEHUI888」每天時實更新前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