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開班儀式上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十年磨一劍」,堅定不移推行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
-
器官移植每年挽救中國近萬人生命 - 中國在線
「作為終末期器官衰竭病人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器官移植目前在我國每年能夠挽救近1萬人的生命。」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臟器移植術後監測和數據網絡高峰論壇」上指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人體器官的巨大需求與可用性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直接導致全球性器官犯罪率的直線上升。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死刑犯器官不能被任意剝奪
24日,在浙江省紅十字會的見證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OPO(器官獲取組織)完成了小奧器官的捐獻與獲取,並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匹配移植給浙大一院和無錫市一院的四個病人。之後,小奧的兩個腎、一個肝和一對肺,挽救了四位垂危中國公民的生命。截至發稿時,四位受捐者狀況良好。27日,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經外交部轉遞了一封給法國駐華大使的致謝函,盛讚小奧家人的義舉。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中國在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器官移植才算擺脫了「死囚器官」的死結。《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的器官移植何時開始考慮走上法治化的道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進行的法治化建設?黃潔夫:中國移植從上世紀80年代至2009年,中國公民自願捐獻僅130例,中國成為世界捐獻率最低的國家。
-
中國器官移植收費將有統一標準
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2015年,中國2766位公民身後自願捐獻器官7,758個,當年器官移植手術達到1.1萬例(包括經審核的親源活體器官移植)。在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後,中國衛生部門已著手為器官移植服務收費制定「標準」。 5月15日,2016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移植論壇在武漢召開。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編者按 1960年,中國完成了第一例腎移植手術,開啟了我國在器官移植領域探索的徵途。 隨著器官捐獻系統的建設與完善,公民逝世後無償自願捐獻器官逐漸佔據移植器官來源的重要部分。基於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於2014年底宣布,中國將於2015 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中國器官移植唯一合法來源。該舉措得到了全社會的熱烈響應和國際移植社會的讚揚。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長江商報消息 中國年均捐獻量位居亞洲第一,到2020年將建300家器官移植示範醫院 □本報記者 劉迅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回憶,幾年前攜友到黃鶴樓,憂於國內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而寫下的詩句。「事實證明,我們通過努力,迎來了器官捐獻春天,今年中國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毫無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在該論壇上了解到,2015年作為中國器官來源「轉折年」,其捐獻數量超過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的總和。
-
中國女科學家研發豬3.0,有望解決異種移植器官難題
也就是科學家在動物身體上培育出新的或直接使用其器官,再將這些器官移植到人體內。只要人體能夠接受這些「異種器官」而不引起強烈的免疫排斥反應,那麼這種動物將提供源源不斷的人體移植器官來源,從而有效解決供體器官嚴重短缺的現狀。在動物之中,豬的器官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和大小與人體器官較為相近,因此被視為異種器官移植供體的最佳來源之一。
-
對話黃潔夫: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11月20日),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TSS)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黃潔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希望到2023年,我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走進中大新華:黃潔夫教授開講「中華傳統文化與器官移植事業」
據悉,「生命接力先鋒隊」是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創立的黨建品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為中大新華師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主題講座中表示,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銳意進取,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相信三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
Science:華人團隊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
來自浙江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哈佛大學以及其他科研機構與公司的團隊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一舉解決了將豬器官移植到人體內的關鍵難題。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是2017全球青年領袖,80後科學家楊璐菡博士。器官移植手術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以美國為例,此時此刻,正在排隊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數高達12萬。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2017-12-01對此,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我國目前絕對不允許在臨床上投入頭顱移植行為,「換頭術」荒唐可笑。希望衛生計生部門對學校、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追查。 黃潔夫在昨天舉行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宣傳工作會議上說,從技術層面上講,頭顱移植很難成功。
-
挺起中國醫學的脊梁 中國器官移植因他走向臨床應用
用130條狗的實驗打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大門;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實施亞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面對無數的「首次」「第一」,這位醫齡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微笑著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願不負國家培養。」
-
給數百萬人帶來希望:楊璐菡創造出可給人類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
楊璐菡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十幾頭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它們是迄今為止基因編輯數量最多的動物。這兩篇論文首次將CRISPR基因編輯成功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也標誌著CRISPR基因編輯時代的正式到來。2015年11月27日,楊璐菡作為第一作者發表Science論文【3】。
-
中國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在漢辭世,遵從遺願捐獻角膜
被譽為「醫學之巔」的器官移植,在我國如何一步步從實驗走向臨床應用?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武漢同濟醫院教授夏穗生。用130條狗的實驗打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大門;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實施亞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面對無數的「首次」「第一」,這位醫齡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微笑著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願不負國家培養。」
-
經參調查|生命接力 「移」路同行——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調查
周誠 攝「2019年,中國共完成5818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近2萬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正向第一大國邁進。」弘揚法治下的大愛:35個規範性文件相繼出臺 「中國經驗」世界共享器官捐獻與移植不僅飽含愛心與溫情,更是檢驗一個國家文明與法治程度的標尺:中國第一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早在2007年就正式頒布實施;同年,中國明確「禁止器官移植旅遊」;2011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增設「器官買賣罪」……特別是近5年來,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全面向法治化軌道邁進
-
中國心臟器官移植技術獲重大突破
中國心衰內外科治療高峰論壇近日在京召開,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次專門針對心衰內外科診斷治療技術的高峰論壇。北京安貞醫院孟旭教授帶領的團隊,通過骨髓幹細胞移植誘導心臟移植後免疫耐受,可以實現移植心臟被患者免疫系統「認可」,僅需少量甚至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從而實現移植患者的長期生存,並大大減少患者家庭和社會醫療的負擔。
-
器官移植「推手」黃潔夫的二十年
2015年2月24日晚上,杭州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手術室裡,醫生們站成一排,對著手術臺上的男子鞠躬,並默哀三分鐘。那是一個法國年輕人的身體,一周前,他在中國旅遊時遇到了意外,因重度顱腦外傷而去世。專程從法國趕來的父母,決定捐出兒子的器官。最終,在白色的燈光下,一個肝、兩個腎、一對肺被取了出來,移植到四位中國病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