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華人團隊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

2021-01-20 生物谷

 

今日,《科學》雜誌在線刊登了一項重量級的研究。來自浙江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哈佛大學以及其他科研機構與公司的團隊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一舉解決了將豬器官移植到人體內的關鍵難題。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是2017全球青年領袖,80後科學家楊璐菡博士。

器官移植手術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以美國為例,此時此刻,正在排隊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數高達12萬。然而,每年能夠用於移植的器官數量非常有限,成功進行的器官移植手術僅有3萬多例。據估計,在2016年,每天都有22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的過程中死去。

上世紀90年代,醫學研究者們曾嘗試解決這一問題。他們給出的策略是異種移植,即在人體內移植入動物器官。在這些動物中,豬的器官在尺寸與功能上和人體器官較為接近,因此也獲得了研究人員的關注。然而,豬的基因組裡含有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的序列,對人體有潛在的健康風險。直接將豬的器官移植入人體,可能會導致新型疾病的傳播。幾十年裡,科學家們也一直在試圖解決這個難題。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橫空出世,讓科學家們看到了曙光。一方面,它能精準地去除豬基因組裡的PERV序列,降低人體感染疾病的風險;另一方面,它甚至能減少人體對豬器官產生的強烈免疫反應。「過去,這些障礙是不可逾越的,」楊璐菡博士說:「但現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我們有望同時解決這兩大問題。」

在今天的這篇《科學》論文中,研究人員證實了這一思路的可行性。使用CRISPR-Cas9技術,這支跨國團隊在豬的原代細胞系(porcine primary cell line)裡,成功使所有的PERV序列失活!隨後,他們又使用「克隆技術」(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培育出了豬的胚胎,並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了代孕的母豬體內。隨後,他們檢測了出生的小豬體內的基因組DNA和mRNA水平,證實PERV序列繼續處於失活狀態。換句話說,將這些豬器官移植到人體裡的關鍵安全隱患,已經得到了成功解決。

「在我們的研究前,這些經過基因改造的豬能否存活,在科學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楊璐菡博士說。如今,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為此擔憂。

受克隆技術本身所限,小豬成功出生的概率只有約1%。但可喜的是,基因編輯並不會降低克隆技術的成功率。1%的概率在應用上也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已經有37頭小豬使用這個手段誕生,所有的小豬體內,PERV都處於失活狀態。

「如果豬器官的移植安全有效,這會極大改變器官移植的面貌。」 David Klassen博士說道。他是一家非營利性機構的首席醫學官,這個機構管理了整個美國的器官移植系統。

解決了PERV帶來的安全隱患後,研究人員們計劃挑戰下一個難題。按計劃,他們將敲除豬器官內會引起人類強烈免疫反應的基因,並插入一些能預防潛在毒性的基因。

楊璐菡博士的導師,哈佛大學知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教授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樂觀估計,這項突破有望在兩年內,實現豬器官到人體的移植。將來,我們有望為大量患者提供肝臟、腎臟、肺、心臟等器官,甚至可以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新的胰臟。每天,都有22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的過程中死去。能夠拯救這些患者,是一樁功德無量的事。(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女科學家研發豬3.0,有望解決異種移植器官難題
    異種器官移植,未來的疾病剋星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器官移植技術已經成為了許多終末期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據統計,全世界至今接受心、肝、腎臟等移植者已達數十萬例,大部分移植器官的主要來源都是腦死亡的病患,目前,只有一半的患者有機會接受器官移植,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無奈的等待中絕望離世。供者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嚴重困擾著器官移植手術的推廣和應用,在這種局勢下,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異種器官移植。
  • 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豬3.0有望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或成為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9 月 21 日,杭州啟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啟函生物」)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楊璐菡博士團隊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發表文章。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談到:「這是啟函的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球每天有 17 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去,每 9 分鐘就會有一個人添加到移植等待列表中。截至 2020 年 9 月,全球等候器官移植的人數超過了 10 萬人,而供體數量緊缺。
  • 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時隔 3 年,楊璐菡再次領銜團隊,將 CRISPR-Cas9 和轉座子技術相結合,做出了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的雛形,實現了異種器官移植的又一重大突破。異種器官移植:從 1.0 到 3.0器官移植的概念大家已經不陌生了,但何謂「異種器官移植」?
  • 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實現了異種器官移植的又一重大突破。異種器官移植:從 1.0 到 3.0器官移植的概念大家已經不陌生了,但何謂「異種器官移植」?其實,異種器官移植是指向人體移植非人類器官,這種技術目的在於緩解人體移植器官的短缺問題。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科研攻關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記者 毛慶 攝記者 毛慶 攝從1997年的克隆羊到今年初的克隆猴,克隆技術一直備受關注。在南京醫科大學有個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
  • 雲南農大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又獲重要研究成果
    2020年9月21日,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的「Pig 3.0」科研成果,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培育出了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完全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同時,這個基因工程豬和它的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實驗成功地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
  • 異種器官移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夢想著能在豬身上培育適應移植手術的人體器官,以便為器官移植提供穩定來源,但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和豬基因中病毒造成的感染是研究的兩大阻礙。為此,各國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不斷改進豬的基因使其更加適應人體,在移植後產生儘可能少的排異。
  • 「二師兄」身上長出人類器官?異種器官移植技術正在路上
    這種基因工程豬及其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研究還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異種器官移植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 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9月21日,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的「豬3.0」科研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這些小豬有望為人類提供移植器官!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進展今日發表
    經過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改造,這種小豬同時滿足異種器官移植的兩大要求:完全去除豬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與人有著更好的免疫兼容性。為了緩解這個問題,異種移植長久以來被寄予厚望,也就是用其他動物的器官來取代人體器官。而豬的心臟、腎、肝等器官與人體器官大小相似,組織學、生理學等特徵也相近,因此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是十分適合提供異種器官的動物。
  • 基因編輯「豬3.0」誕生 異種器官移植離「人人用得上」更近一步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9月21日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問世,並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猴子體內植入豬肝存活16小時 湘雅二醫院異種器官移植手術成功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李傑群 章忠強)將豬的全部肝臟植入切去原肝的恆河猴體內,受體猴在無免疫幹預的條件下,存活超過16小時,這意味著轉基因豬—猴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國內存活記錄有了第一個數據。
  • 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異種器官移植大突破!豬肝移植給猴子已存活16天
    > 異種器官移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