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兄」身上長出人類器官?異種器官移植技術正在路上

2020-09-2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記者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培育出了一種具有13個獨立基因修飾的豬,改變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還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新近發表了這一成果。

新培育的基因工程豬及其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 圖源:雲南農業大學

魏紅江教授介紹,他們將基因編輯技術和轉座子技術結合在一起,培育出了這種特別的豬。這種基因工程豬及其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研究還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異種器官移植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記者了解到,雲南農業大學近期構建起集供體豬培育、異種器官移植臨床前研究、移植術後護理為一體的生物醫學大平臺,為該校豬到非人靈長類異種器官移植移植研究打下了基礎。在雲南省科技廳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下,魏紅江團隊已建成從出生到育成均不帶病原的豬舍,以及豬到非人靈長類的7臺異種器官移植百級手術室,先後開展了肝臟、腎臟的異種器官移植,並創造了豬-恆河猴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的國內存活記錄。

雲南省異種器官移植工程研究中心、雲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聯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首次成功開展異種移植供體豬—恆河猴原位全肝移植手術。圖源:雲南農業大學

據悉,這也是繼魏紅江團隊與楊璐菡博士以及國際團隊合作,獲得世界第一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失活克隆豬,並在《科學》發表封面文章後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及設施的提升,為雲南農業大學快速推動異種器官移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教授說。

對於此項研究成果,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可能是目前適合捐獻器官給人體的豬當中『全世界最好的候選者』」。麻省總醫院移植科主任詹姆斯·F·馬克曼也表示:「這項研究,標誌著啟函生物為數以百萬計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了希望。」

編輯:劉義陽

相關焦點

  • 這些小豬有望為人類提供移植器官!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進展今日發表
    經過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改造,這種小豬同時滿足異種器官移植的兩大要求:完全去除豬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與人有著更好的免疫兼容性。為了緩解這個問題,異種移植長久以來被寄予厚望,也就是用其他動物的器官來取代人體器官。而豬的心臟、腎、肝等器官與人體器官大小相似,組織學、生理學等特徵也相近,因此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是十分適合提供異種器官的動物。
  • 豬3.0有望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或成為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啟函生物的科學家將 CRISPR-Cas9 和轉座子技術結合在一起,培育出了「豬 3.0」。豬 3.0 具有 13 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用以修改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並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這項研究早先在 2019 年 11 月發表在 bioRxiv 預印本上。
  • 異種器官移植:人面「獸」心時代來臨
    論文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抑制了豬體內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的基因,使豬來源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進程大大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表示,這新聞生詞有點多啊,能說人話麼?好,咱們一個一個掰開說,先來看看比較容易理解的「異種器官移植」。什麼是異種器官移植?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領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量晚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
    楊璐菡博士長期專注於豬的異種器官移植,此前曾帶領團隊在Science發表論文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了不含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豬,然而圍繞異種器官移植方面的免疫兼容性仍然存在較大問題。2020年9月21日,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題為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的文章,楊璐菡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做出了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加速了做出和人類免疫兼容的細胞和器官產品的進程,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 細談異種器官移植
    論文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抑制了豬體內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的基因,使豬來源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進程大大推進。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科研攻關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記者 毛慶 攝記者 毛慶 攝從1997年的克隆羊到今年初的克隆猴,克隆技術一直備受關注。在南京醫科大學有個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
  • 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異種器官移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夢想著能在豬身上培育適應移植手術的人體器官,以便為器官移植提供穩定來源,但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和豬基因中病毒造成的感染是研究的兩大阻礙。為此,各國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不斷改進豬的基因使其更加適應人體,在移植後產生儘可能少的排異。
  • 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類是否能成為未來
    人們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思考,人工培養動物的器官供給人類移植,是不是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但是,民間有種說法叫做 「羊肉貼不到狗身上」,不同物種間有著非常強的免疫排斥,天然的物種間都無法進行異種器官移植。如果強行給人移植動物的器官,不但人體免疫系統會對異體器官進行攻擊,導致器官壞死,接受移植者體內免疫系統產生的排斥反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會引發嚴重的臨床症狀。即便是使用跟人類相對來說比較接近的猴子,異種器官移植也無法獲得成功,只有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對物種進行改造後才可能行得通。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誕生
    移植免疫兼容技術平臺9月21日,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其同時具備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兼容性兩個功能。「豬3.0「是啟函生物研發出的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啟函生物執行長楊璐菡說:「這是我們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這些小豬的器官有望移植人體
    而國外有幾百萬的患者等待著器官移植。可見,人體器官短缺問題異常嚴重。前段時間,《自然》旗下的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了一項來自杭州啟函生物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成功地做出了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
  • 基因編輯培育出「豬3.0」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  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
  • 基因編輯培育出「豬3.0」,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彭茜)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研究者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徹底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 基因編輯「豬3.0」,有望用於異種器官移植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日前,在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下,十幾隻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這些小豬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不僅安全且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該研究於9月21日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 羊身上"長出"人器官?器官移植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美國,超過11.4萬名男性、女性和兒童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都有22個人在等待中死去。為了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研究人員正努力利用病人自身的細胞按需培養器官,以消除尋找完美匹配供體的需求。但是,在實驗室中培育出符合人體尺寸的替代器官仍然需要幾十年時間。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
  • 器官移植《異種克隆計劃》前瞻[多圖]
    為了獲得更多的捐贈器官已經成為二十世紀後期最重要的醫學進步,然而,技術移植的成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未來的時間病人對移植器官的需求遠遠超過現在的需求量,據奧斯卡·道爾博士(Dr. Oscar Doyle)稱,一家名為阿爾法一號實驗室(Alpha One Labs)的生物技術實驗室已經同「捐贈和移植」組織訂立了一份移植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減少移植病人的等候名單並增加捐贈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