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獸」心時代即將來臨?細談異種器官移植

2020-11-30 生物谷

2015年10月初,世界頂級科學刊物《科學》的新一期發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論文。論文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抑制了豬體內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的基因,使豬來源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進程大大推進。

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表示,這新聞生詞有點多啊,能說人話麼?

好,咱們一個一個掰開說,先來看看比較容易理解的「異種器官移植」。

什麼是異種器官移植?

異種移植,是將某一種屬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個體的某一部位。眾所周知,人類來源的器官供應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態,因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器官捐獻率在主要大國中更是出了名的低,使得移植器官短缺的問題雪上加霜,並進一步導致了器官黑市買賣等各種社會問題。但是,目前,器官移植依然是很多惡性疾病的最終解決方案。

面對這種困境,有聰明人出了個好主意:既然人的器官不好找,能否用其它動物的器官替代一下?

這並非天方夜譚。

須知,地球所有生物在進化上都本出一家,在很多基本生理、生化和遺傳機制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一致性。而在人類所屬的哺乳綱內部,不同物種間很多器官的功能和結構並無本質差異,基本運行方式大同小異。這樣一來,跨物種器官移植從生理學和解剖學上看似乎並無不可。

但器官的具體性能和尺寸還是需要考慮的。靈長類同胞雖然和人類最為接近,但大多數成員體型太小,器官根本無法承擔人體代謝的需要。而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等大型類人猿又都是瀕危的稀有動物,地位尊貴根本動不得。

既然孫猴子這個「大師兄」指望不上,那就只好煩勞「二師兄」豬八戒犧牲一下了。
雖然在分類上,豬和人一個是偶蹄目一個是靈長目,相差挺遠,但從體型、食性、代謝水平這些外在指標看,卻和人類大體接近,豬的一些器官從「性能參數」上看和人類基本處於同一檔次。加之豬便於定向育種和大規模繁殖,顯然是不錯的潛在器官移植來源。

然而,到目前為止,也依然只是「潛在」來源,問題出在哪裡呢?

「潛在」的器官移植,為何還未「轉正」?


答案就在更加微觀的細胞和分子層面。

即便對器官移植了解僅限於電視劇裏白血病「換血」的人也知道,器官移植最大的門檻就是「抗原配型」。

抗原配型的本質,就是機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的排斥作用。在平時,這種機能是捍衛機體健康的鋼鐵長城;但在器官移植時,免疫系統的排斥攻擊可以讓外來器官在幾分鐘內就喪失功能。而決定免疫系統判斷「親疏遠近」的主要標準,則是外來細胞表面抗原的種類,和機體本身表面抗原相似度越高越安全。

實際上,大家熟悉的輸血時的「血型配對」就是一種極其簡單的抗原配型,一般只用考慮ABO和Rh等少數幾種紅細胞表面抗原即可。而移植大型器官時,因為涉及細胞種類繁多,配型會變得極其複雜,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符合條件的捐獻者,無異於大海撈針。

當然,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專門的免疫抑制劑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緩解,但豬和人的差異畢竟不是人與人之間可比的,單靠免疫抑制劑難以直接完成這樣的跨物種移植。

到現在為止,異種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都是個很棘手的課題。通過基因工程,培育沒有免疫識別障礙、可以隨意向任何免疫背景患者提供器官的「萬能豬」一直是生命科學和醫學界的一大夢想。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培育「萬能豬」的阻礙


而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個更頭疼的難點,就是上文提到的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

什麼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呢?

所有病毒,其拿手絕活都是感染宿主細胞,用各種方式將自己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宿主細胞的基因中,再以自己的基因為藍本、利用宿主細胞來複製自己感染更多細胞,如此循環。

大家熟知的感冒病毒,就是這樣折騰上呼吸道的,中招者自然難免涕淚橫流。

但有些病毒在感冒病毒代表的「粗放式」擴增感染方式之外開闢了一條更加「溫和」的新路子。

它們將自己的基因插入宿主細胞後就不再輕舉妄動,而是低調地搭著宿主細胞分裂時基因複製的「順風車」連帶複製,只在一些必要時刻才以完整病毒顆粒的狀態出現。顯然,這種方式對宿主危害更小,雖然不如粗放式那樣爆發迅速,但勝在細水長流,屬於更加穩定的「長線投資」。

若是一般的情況,這些「溫和」病毒也不過感染機體內千億細胞的極少數,最終也會隨著感染個體的壽終正寢而樹倒猢猻散。但若是這病毒碰巧感染了生殖細胞甚至受精卵,陰差陽錯順利發育為一個完整的個體,那麼該個體內每一個細胞都有當初病毒插入的基因。若有病毒基因的個體健康成長並繁殖下去,那最終就能形成一個全體先天攜帶病毒基因的種群甚至物種!

這種無比腹黑的戰略潛伏才是溫和型病毒真正的殺手鐧,放長線自然是為了釣大魚。此時,這些病毒已經可以被稱為「內源性病毒」,成為該物種基因庫中內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和宿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科學家模擬這種方式,通過人工改造的病毒或者游離基因片段將各種基因轉入細胞,從而人為製造內含特定外來基因的新品種,這就是轉基因技術。時下爭論沸沸揚揚的「轉基因作物」便是其典型應用。

但更邪乎的結果卻在後面——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物種都被內源性病毒「潛伏」了!

沒錯,我們都是天然的轉基因生物

經過細緻研究,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中有高達8%左右的基因都是源自病毒的「移民」,而且不少都在機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絕非「蹭吃蹭喝」的無能之輩。

今年4月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內源性病毒在胚胎早期發育的關鍵的時期可能顯著影響了胚胎幹細胞的進一步分裂發育,對人類發育有著重大意義。

同為哺乳類的「二師兄」也沒能倖免。

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就是一種在豬體內正常存在的病毒。而且和人類的情況一樣,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深深根植於豬的種群基因庫中,並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無法通過對器官或整豬進行常規處理來簡單去除。

進一步的移植研究中發現,這種病毒通過器官移植進入其他實驗動物體內後對接受移植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對於人類,雖然暫時還不可能有人體試驗,但風險依然陰雲不散——豬器官中的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在移植入人體後可能會損害健康。

這下麻煩了。

既然如此,那能不能用基因工程的手段「以彼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精確打擊PERV

科研人員當然試過各種方法,但奈何病毒基因廣泛複製在基因庫的各個地方,將其一股腦「刪除」容易傷及無辜,對於整個基因庫來說,也是傷筋動骨。此外,傳統的基因敲除方式步驟複雜,需要時間較長,效率也不夠高。科研界此時急需一種能夠精確便捷編輯基因的方法。

隨著現在最好用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出現,一切有了轉機。

CRISPR/Cas9技術簡單說來,就是讓擁有剪切DNA鏈條能力的Cas9內切酶在導向RNA片段的指引下對特定位置的基因片段進行精確切割,從而人為製造基因的突變甚至失活,之後還能在空缺處加入新的基因片段,人為編輯修改基因序列。而且該方法操作更加簡便快捷,成功率也更高,可以說是整個基因工程界的新銳技術。

有了這樣一個靈活快速、可增可減的基因編輯神器,科學家終於把目光瞄向了一直看不順眼的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最終,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將目標鎖定在一個有關逆轉錄病毒侵染細胞的關鍵基因上。如果這個基因缺失,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就無法再感染接受移植機體的細胞了。

鎖定具體基因之後,在CRISPR/Cas9技術的廣泛精確打擊下,這個在豬基因庫內複製有大量備份的病毒基因終於被全面清剿乾淨,病毒的感染能力因此元氣大傷,幾乎不再具有傳染能力,對人體也就談不上什麼損害了。

這一進步固然重要,但在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道路上,仍有很多難關等待科學界去逐一攻克,目前的研究進度尚未達到可以用豬器官順利接替人類器官的程度,「人面獸心」還僅僅是科學幻想。也許未來有一天,當這些技術難題在科學新發現下紛紛解決後,我們將再也不必為缺少器官來源而讓患者飽受煎熬,豬也從單純的食物變成了守護人類健康的「神獸」。(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異種器官移植:人面「獸」心時代來臨
    論文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抑制了豬體內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的基因,使豬來源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進程大大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表示,這新聞生詞有點多啊,能說人話麼?好,咱們一個一個掰開說,先來看看比較容易理解的「異種器官移植」。什麼是異種器官移植?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這些小豬的器官有望移植人體
    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臨床治療中,我國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但捐獻的器官只有1.7萬餘個,只有不到6%的人能實現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而國外有幾百萬的患者等待著器官移植。可見,人體器官短缺問題異常嚴重。
  • 豬3.0有望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或成為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豬 3.0 具有 13 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用以修改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並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這項研究早先在 2019 年 11 月發表在 bioRxiv 預印本上。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談到:「這是啟函的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器官移植《異種克隆計劃》前瞻[多圖]
    在《異種克隆計劃》(Project Xenoclone)中,也會講述一間生物工程學實驗室因為儀器設備出現偏差,而導致生產了大量異形的老套劇情,儘管遊戲劇情毫無新意可言,但在遊戲中卻融入了懸念驚悚等元素以及許多科學技術,諸如:找出計劃真相、器官移植拯救生命等等,這一點較之其他的異形遊戲而言,似乎從劇情本身的器官移植架構來說,也算是新的題材類型。
  • 異種器官移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專家: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張樹庸,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5年9月刊《基因剪刀——基因組編輯的魔術手術刀》,原創作品,轉載請標明出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導讀   豬的器官因為大小和功能和人類似,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能移植到人的異種器官
  • 異種器官移植大突破!豬肝移植給猴子已存活16天
    > 異種器官移植大突破
  • 這些小豬有望為人類提供移植器官!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進展今日發表
    經過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改造,這種小豬同時滿足異種器官移植的兩大要求:完全去除豬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與人有著更好的免疫兼容性。為了緩解這個問題,異種移植長久以來被寄予厚望,也就是用其他動物的器官來取代人體器官。而豬的心臟、腎、肝等器官與人體器官大小相似,組織學、生理學等特徵也相近,因此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是十分適合提供異種器官的動物。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
    楊璐菡博士長期專注於豬的異種器官移植,此前曾帶領團隊在Science發表論文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了不含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豬,然而圍繞異種器官移植方面的免疫兼容性仍然存在較大問題。2020年9月21日,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題為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的文章,楊璐菡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做出了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加速了做出和人類免疫兼容的細胞和器官產品的進程,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 「二師兄」身上長出人類器官?異種器官移植技術正在路上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記者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培育出了一種具有13個獨立基因修飾的豬,改變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還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 中國女科學家研發豬3.0,有望解決異種移植器官難題
    異種器官移植,未來的疾病剋星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器官移植技術已經成為了許多終末期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據統計,全世界至今接受心、肝、腎臟等移植者已達數十萬例,大部分移植器官的主要來源都是腦死亡的病患,目前,只有一半的患者有機會接受器官移植,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無奈的等待中絕望離世。供者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嚴重困擾著器官移植手術的推廣和應用,在這種局勢下,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異種器官移植。
  • 渾身是寶的豬,器官很快就要移植給人?
    2012年,戴一凡領銜的團隊在南京醫科大學建立了國內第一個以異種器官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異種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同年8月,中南大學異種移植無指定病原體(DPF)超潔淨供體豬培育中心成立,並著手培養用於胰島移植的「供體豬」。這些豬生活在無菌且恆溫的空調房裡,享受著無公害的有機蔬菜做成的美食,喝的是純淨水,閒暇時有音樂聽,還有人帶著玩。
  • 雲南農大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又獲重要研究成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培育出了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完全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同時,這個基因工程豬和它的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實驗成功地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
  • 走近器官異種移植新星楊璐菡博士的科研歷程:豬是怎麼飛起來的
    當異種胰島移植治療Ⅰ型糖尿病臨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成功將醫用供體豬的胰島移植到I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時,你看到的還只是豬肉嗎?是數以萬計的豬肝臟和豬腎,甚至可能是心臟和肺部。但是豬器官向人移植的研究之路並不那麼平坦。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科研攻關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記者 毛慶 攝記者 毛慶 攝從1997年的克隆羊到今年初的克隆猴,克隆技術一直備受關注。在南京醫科大學有個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誕生
    移植免疫兼容技術平臺9月21日,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其同時具備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兼容性兩個功能。「豬3.0「是啟函生物研發出的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啟函生物執行長楊璐菡說:「這是我們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基因編輯「豬3.0」,有望用於異種器官移植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日前,在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下,十幾隻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這些小豬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不僅安全且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該研究於9月21日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 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9月21日,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的「豬3.0」科研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彭茜)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研究者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徹底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是嵌在細胞內基因組的病毒,在豬身體裡不會有毒性,但對於將豬器官移植到人體是一個重大醫療風險問題。參與研究的還有雲南農業大學、美國哈佛大學、eGenesis公司等。相關成果已於21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