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支部(以下簡稱「聯合黨支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委員會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中大新華」)主題黨日活動暨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上線儀式在該校東莞校區體育館舉行。活動由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主持,中大新華廣州校區師生同步在線觀看活動直播。
↑圖為「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活動現場。
↑圖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主持此次活動。
據悉,「生命接力先鋒隊」是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創立的黨建品牌。通過主題黨日、聯學聯建等方式走進各級黨組織,發揮「黨建帶共建、黨建帶群建」作用,用黨建的理念、方法和機制,創新業務活動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發全國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頭參與器官捐獻宣傳與志願登記工作。
中大新華學院黨委書記周雲代表全校師生向「生命接力先鋒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中大新華始終秉承孫中山先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校訓,希望每位中大新華人都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勇於擔當作為,志願成為「生命接力先鋒隊」中的一份子,把這一充滿愛心的實踐活動組織好、實施好,讓中大新華的新時代青年都能成為既有遠大志向又兼具愛國為民崇高精神的合格人才。
↑圖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黨委書記周雲致歡迎辭。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為中大新華師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主題講座中表示,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銳意進取,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相信三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據悉,黃潔夫從2005年始至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的指導原則並結合中國國情領導了中國移植事業的十餘年來卓絕的改革,創建了一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中國模式」,引領中國移植事業進入了一個由公民自願捐獻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的移植事業的新時代。「紮根於傳統文化,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走出了一條體現國際倫理準則、符合中國國情『中國模式』,『中國模式』的特點正體現了中國政府實體改革的堅定的決心。」
黃潔夫在講話中系統闡釋了國際國內移植事業的文化淵源,分析了我國器官移植事業面臨的現實需求和發展瓶頸,並對中大新華學生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解答。「打鐵還需自身硬,年輕一代要有時代責任感,把中國的器官捐獻移植改革的真相和行動展示給世界。」他呼籲廣大黨員幹部、青年學生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堅定「四個自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傳承弘揚大愛精神,帶頭參與器官捐獻工作,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
↑圖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講授主題黨課。
隨後,中大新華學生代表孫大榮同學向與會全體人員發出倡議。「希望學校全體黨員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校師生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宣傳和志願登記工作中來,努力成為器官捐獻的代言人,用愛讓生命延續,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他倡議,要倡導文明新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大愛奉獻精神,普及推廣器官捐獻的理念和知識,共同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圖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為中大新華頒發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基地單位牌匾。
↑圖為黃潔夫(左三)、趙洪濤(左一)、王庭槐(右二)、周雲(左二)、藍永金(右一)共同啟動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和體制改革是我們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的體現,同時也彰顯了黨中央的決心。」面對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提出關於如何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黨在器官移植事業上的領導作用的問題,黃潔夫回答道。在深化體制改革中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已突破9000萬。黨員先行、先鋒引領,黨員和醫務工作者們正以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公眾的觀念轉變。他們正以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公眾的觀念轉變。「基於此,我相信中國器官捐獻志願有效登記人數很快就能突破1000萬。」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趙洪濤同志(右)向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副書記藍永金(左)授予「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
活動最後,中大新華師生、黨員代表、入黨積極分子紛紛通過「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加入到捐獻志願者的愛心行列中。他們表示,一定會共同努力,為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的力量。據統計,活動現場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達870人。(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