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大新華:黃潔夫教授開講「中華傳統文化與器官移植事業」

2020-11-30 經濟參考網

 

10月1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支部(以下簡稱「聯合黨支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委員會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中大新華」)主題黨日活動暨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上線儀式在該校東莞校區體育館舉行。活動由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主持,中大新華廣州校區師生同步在線觀看活動直播。

圖為「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活動現場。

圖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主持此次活動。

據悉,「生命接力先鋒隊」是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創立的黨建品牌。通過主題黨日、聯學聯建等方式走進各級黨組織,發揮「黨建帶共建、黨建帶群建」作用,用黨建的理念、方法和機制,創新業務活動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發全國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頭參與器官捐獻宣傳與志願登記工作。

中大新華學院黨委書記周雲代表全校師生向「生命接力先鋒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中大新華始終秉承孫中山先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校訓,希望每位中大新華人都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勇於擔當作為,志願成為「生命接力先鋒隊」中的一份子,把這一充滿愛心的實踐活動組織好、實施好,讓中大新華的新時代青年都能成為既有遠大志向又兼具愛國為民崇高精神的合格人才。

↑圖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黨委書記周雲致歡迎辭。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為中大新華師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主題講座中表示,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銳意進取,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相信三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據悉,黃潔夫從2005年始至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的指導原則並結合中國國情領導了中國移植事業的十餘年來卓絕的改革,創建了一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中國模式」,引領中國移植事業進入了一個由公民自願捐獻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的移植事業的新時代。「紮根於傳統文化,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走出了一條體現國際倫理準則、符合中國國情『中國模式』,『中國模式』的特點正體現了中國政府實體改革的堅定的決心。」

黃潔夫在講話中系統闡釋了國際國內移植事業的文化淵源,分析了我國器官移植事業面臨的現實需求和發展瓶頸,並對中大新華學生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解答。「打鐵還需自身硬,年輕一代要有時代責任感,把中國的器官捐獻移植改革的真相和行動展示給世界。」他呼籲廣大黨員幹部、青年學生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堅定「四個自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傳承弘揚大愛精神,帶頭參與器官捐獻工作,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

圖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講授主題黨課。

隨後,中大新華學生代表孫大榮同學向與會全體人員發出倡議。「希望學校全體黨員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校師生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宣傳和志願登記工作中來,努力成為器官捐獻的代言人,用愛讓生命延續,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他倡議,要倡導文明新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大愛奉獻精神,普及推廣器官捐獻的理念和知識,共同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圖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為中大新華頒發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基地單位牌匾。

圖為黃潔夫(左三)、趙洪濤(左一)、王庭槐(右二)、周雲(左二)、藍永金(右一)共同啟動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和體制改革是我們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的體現,同時也彰顯了黨中央的決心。」面對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提出關於如何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黨在器官移植事業上的領導作用的問題,黃潔夫回答道。在深化體制改革中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已突破9000萬。黨員先行、先鋒引領,黨員和醫務工作者們正以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公眾的觀念轉變。他們正以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公眾的觀念轉變。「基於此,我相信中國器官捐獻志願有效登記人數很快就能突破1000萬。」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趙洪濤同志(右)向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副書記藍永金(左)授予「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

活動最後,中大新華師生、黨員代表、入黨積極分子紛紛通過「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加入到捐獻志願者的愛心行列中。他們表示,一定會共同努力,為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的力量。據統計,活動現場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達870人。(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相關焦點

  • 黃潔夫專訪:器官移植事業神聖 需破舊立新
    會後,黃潔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講述此次峰會背後的故事,以及中國近40年來器官移植事業從起步到變革的過程。  從艱難起步,到「中國的創新」  環球時報:改革開放後,中國器官移植髮展脈絡是怎樣的?  黃潔夫:器官移植技術是改革開放前後傳入中國的,那時,中國開始第一輪器官移植嘗試。
  • 器官移植「推手」黃潔夫的二十年
    「至少可以回去當醫生」黃潔夫也是一位器官移植手術的主刀醫生。到現在,黃潔夫都記得1994年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器官移植手術時的情形。「器官移植分兩個組,一個供體組,一個受體組,受體組就是把器官接上去,供體組是把器官拿出來。」黃潔夫說,那一次,自己是受體組的,但也親眼見到供體組的工作。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曾在衛生部任職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每年兩會上所談最多的都是器官移植這個話題。中國的器官移植一直都在爭議中前行,死囚器官曾經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死結。由於這種難以公開透明的器官來源也導致器官移植市場混亂,非法器官買賣屢禁不止。
  • 中大新華成為全國首間 「施予受」宣傳基地授牌高校
    中大新華成為全國首間 「施予受」宣傳基地授牌高校金羊網  作者:陳亮;夏嘉欣  2020-10-12 截至目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
    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總第五期在上海舉辦。活動期間,多位專家和移植醫生、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已經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的軌道,器官移植政策以及器官移植醫療質量正在不斷完善和提升。
  • 對話黃潔夫: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11月20日),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TSS)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黃潔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希望到2023年,我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不讓窮人成為富人的器官庫
    過去十幾年,從年均寥寥無幾的自願遺體捐獻數量到現在高達四五千例一萬多個器官捐獻的數量,從一度停滯的器官移植困境到現在每年一萬餘例移植手術,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正悄然從備受詬病到有序發展,走向機制化、法治化。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走進中國器官移植「分配中樞」:揭活摘器官謠言
    這是一項非常嚴肅而神聖的工 作,中國從2015年1月1日起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由於等待移植的患者數量遠大於器官獲取數量,如何合理、合法分配就成為保障捐獻者權利和尊嚴的大事。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改革相伴的,還有流傳多年的「活摘器官」謠言。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
    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今年黃潔夫在其提案中指出,公民自願捐獻體系建立後,原《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已不適用,建議儘快修訂《器官移植法》或打造升級版《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條例》。黃潔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對器官移植、醫療改革等醫療衛生領域熱點問題做出了回應。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2017-12-01對此,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我國目前絕對不允許在臨床上投入頭顱移植行為,「換頭術」荒唐可笑。希望衛生計生部門對學校、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追查。  黃潔夫在昨天舉行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宣傳工作會議上說,從技術層面上講,頭顱移植很難成功。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標題: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做客鳳凰衛視節目《公益中國》,談取消死囚器官移植。他在節目中表示,死囚器官移植形成了利益鏈變得骯髒,周永康落馬才打破這種利益鏈。  以下是文字實錄:  解說:本期《公益中國》,邀請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講述中國廢除死囚器官移植的經過。  2015年2月24日,浙江省首例跨國人體器官捐獻在杭州完成,並連夜進行移植手術。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
    原標題: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 值得我們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制約器官移植例數的不是器官供體的短缺,而是經濟原因。很多人都交不起這個錢,很多窮人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能進到醫院裡。今後,我們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納入基本醫療中去(3月6日《南方都市報》)。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參會的各方專家坦言,儘管中國器官捐獻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高昂的自付費用仍讓部分患者望而卻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葉啟發教授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全國適用的器官移植服務收費標準正在起草和制定中。黃潔夫也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推進將腎移植率先納入醫保,促進器官移植收費「透明化」。不僅如此,至2020年,我國器官移植示範醫院有望增至300家,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 每年器官移植僅1萬例 中國器官捐獻需跨哪些坎
    王彪攝(人民視覺)  2016年12月21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軍教授(右)和團隊成員一起,為肝糖原累積症患兒進行親體肝臟移植手術。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2016年12月25日,在深圳工作的普通白領李旦迎來自己25歲生日。
  • 黃潔夫指「換頭」違規,哈醫大相關人士:用的遺體不是活器官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向媒體表示,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的人類遺體換頭實驗違反了中國的器官移植相關法規,違反了基本倫理準則,需要被追究責任,並對該事件進行調查。原衛生部副部長、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貴師重傅,勠力同心」——2020中國器官移植大會暨第七屆中國器官...
    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主辦,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指導,山東省醫師協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CLTR)、《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共同協辦。
  • 權威研究戳破邪教謠言 「四大組織」盛讚器官移植中國路
    此前,黃潔夫教授擔任主任委員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對器官捐獻與移植政策框架和工作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建立了捐獻、獲取與分配、移植、移植後登記及監管五個工作體系,並形成融合腦死亡、心死亡的器官捐獻中國標準和流程。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機制,中國的器官捐獻及移植數量在短短兩三年間實現了歷史性飛躍:2015年,公民身後器官捐獻達到2766例;2016年增長約50%,達到4080例。
  • 陽光下的器官移植費用應納入大病醫保
    點擊查看 日前,梵蒂岡教皇科學院舉辦了「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中國應邀參加,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為中方代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介紹了中國器官移植情況。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