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夫專訪:器官移植事業神聖 需破舊立新

2020-11-30 健康界

2月7日至8日,梵蒂岡教皇科學院舉辦了「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中國應邀參加。長期以來,器官移植在世界多國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一些反華勢力甚至以此製造中國「活摘器官」的謠言,抹黑中國。在這次峰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為中方代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介紹中國器官移植情況,直面質疑,回擊謠言。會後,黃潔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講述此次峰會背後的故事,以及中國近40年來器官移植事業從起步到變革的過程。

  從艱難起步,到「中國的創新」

  環球時報:改革開放後,中國器官移植髮展脈絡是怎樣的?

  黃潔夫:器官移植技術是改革開放前後傳入中國的,那時,中國開始第一輪器官移植嘗試。以肝移植為例,從1977年到1983年,由於當時技術落後,跟國外交流不多,全國只做了約58例肝移植手術,絕大多數手術對象在3個月內去世。之後,中國肝移植陷入「十年停頓」。上世紀90年代,一批在國外留學的學者回國了,我也是其中一員。加上科學技術進步,中國由此掀起肝移植手術的第二次高潮。

  環球時報: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中,哪些事情是重要拐點?

  黃潔夫:首先,改革來自於透明。2005年,我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衛生高層會議上首次承認中國的器官來源於死囚。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不符,醫生們覺得是「飲鴆止渴」,老百姓也未享受到優質的移植服務。在這次會議上,我闡明了中國器官移植事業需要改革。

  2007年,國務院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使器官移植走上法治的軌道。200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下,當時在衛生部副部長任上的我動了「鐵手腕」,使用技術準入手段,在3個月內把能做器官移植的醫院從全國600多家砍到163家。

  之後,我們開始探索建立中國的公民器官捐獻體系,包括制定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標準」,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建設器官捐獻和移植系統下的5個體系,遵循人道主義救助原則,使得器官捐獻是公開透明無償的;COTRS(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保證器官分配的公正,OPO(器官獲取組織)確保移植器官質量,器官移植登記體系保障病人安全,監管機制監督條例貫徹執行。在廣泛的國際合作中,中國得到世界的幫助,建設起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原則的中國體系。「中國模式」為相同文化背景的國家提供了模版,世界衛生組織稱讚這是「中國的創新」。

  2013年,新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在全國推廣後,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響應。2014年中國器官捐獻中,80%來自公民捐獻。「壯士斷腕」的改革時機成熟了,在黨中央的堅決支持下,2014年12月3日,我代表中國政府宣布停止死囚器官的使用,公民捐獻成為唯一合法來源。2015年,公民身後器官捐獻達到2776例,創歷史新高;2016年增長50%,達到4080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移植大國。

  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曾面臨壓力

  環球時報:您2014年毅然宣布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是不是承受了很大壓力?壓力來自於哪裡?

  黃潔夫:那時候我們的壓力來自於兩方面。在國內,要打碎實行了20多年的舊體系,斬斷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利益集團聯繫,阻力肯定很大。宣布後,器官移植界有些醫生說,「黃部長是霸王硬上弓」「死囚器官為何不能『廢物利用』」。也有人說,「中國器官移植的冬天到了」,因為他們認為沒有老百姓願意捐獻。

  國內的攻擊是想保護在舊體系中的經濟利益,國外敵對勢力則帶有政治意圖,通過捏造「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謠言,破壞中國的政治形象。

  環球時報:中國已經取消使用死囚器官,為什麼器官移植領域還是反華勢力的主要攻擊目標?

  黃潔夫:法輪功邪教組織以此攻擊中國人權已有十多年,而中國2015年才取消使用死囚器官,真實故事尚未被很多人知道。關於「活摘器官」謠言,我已多次講過是「胡說八道」。十多年來,法輪功對中國眾多器官移植醫生進行過人身攻擊和威脅,不少醫生和醫院幾乎每天收到恐嚇電話和簡訊。需要強調的是,法輪功邪教組織在混淆「使用死囚器官」和「活摘器官」。他們不關心中國是不是在使用死囚器官,更不關心千千萬萬器官衰竭病人需要救命,只想把中國器官移植領域政治化、妖魔化。

  我們在沒有建立公民器官捐獻體系之前使用死囚器官,是挽救器官衰竭病人的無奈之舉,公民捐獻體系建設好了,我們就儘快廢除這個來源。正如同我在2月4日寫給教皇信中表達過的,「聖人之過,如日月之蝕,錯之,眾人檢視,改之,眾人仰之」。

  另外,使用死囚器官不是中國「原創」。上世紀90年代我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時,他們給我展示的器官標本來自死囚。但由於公民捐獻體系的建立太滯後,使用死囚器官確實成了西方敵對勢力攻擊中國的靶子。

  「你是民族英雄」

  環球時報:在此情況下,此次梵蒂岡峰會的場內博弈一定很激烈吧?

  黃潔夫:這是中國首次受邀出席由國際權威組織舉辦、器官移植領域最重要的峰會。剛進會場,我們感覺支持我們的人少,懷疑和反對的人多,預想將會是場艱苦的戰鬥。過去器官移植領域混亂,不少外國人到中國進行「器官移植旅遊」,外界譴責中國「器官移植旅遊猖獗」。我們的態度是實事求是,承認中國曾是「器官移植旅遊」高發國,每年有數百人過來進行器官移植。不過中國2007年制定條例後,這種現象逐年減少,至今在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裡已沒有外國人,世界其他國家的統計材料也能證實這一點。

  污衊中國的「死硬派」,比如以色列器官移植協會主席拉維,在會上重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老調。王海波(一同參會的COTRS負責人——編者注)首先站起來回應,「你口口聲聲說維護人權,但你根本不關注死囚器官,只關注你的政治目的。現在在會場上的黃潔夫和我兩個中國人才是真正為老百姓得到好的移植服務,為取消使用死囚器官努力十幾年的人!」海波講得很動感情。我接著站起來嚴厲駁斥拉維,「所有來教皇科學院參加峰會的學者都是為了一個神聖的目標,要信守希波克拉底誓言,including  you!(包括你)」拉維滿臉通紅。講完後,全場爆發熱烈掌聲,拉維低下了頭。坐在我旁邊的土耳其代表說:「你是民族英雄!」午餐時,我們成了會場最受歡迎的人,很多代表要跟我們合影。參會的74名代表都是支持中國的,只有拉維一人反對。

  環球時報:本次大會的另一個討論熱點是「器官移植旅遊」,據您所知,世界上哪些國家是「器官移植旅遊」高發國?

  黃潔夫:對於各國的準確數字,我並不都很了解。但我知道美國有法規規定,器官捐獻的5%可以給外國人做器官移植。也就是說,美國用法律來違反國際器官移植領域「自給自足」的規定。當然,在世界各國的反對下,他們也正在修改。2016年,美國給外國人做了280例手術,遠遠超過5%的界限。此外,美國的器官很多都不是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一些群體比如窮人、難民會為生計所迫跑去美國賣器官,所以美國是世界上器官買賣最猖獗的地方。

  環球時報:您認為當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最亟須做的是什麼?

  黃潔夫:我常說From end to beginning,從生命的終結走向新生命的開始。我們要繼續把這個意義告訴老百姓,讓他們知道器官移植是神聖的事業。另外,打碎舊體系、建立新體系也是From end to beginning。建新體系任重道遠。國家高層的政治承諾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舊體系中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最困難的一定不是動員和教育人民群眾,不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涉器官捐獻和移植領域各部門的整合。如何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唯一宗旨來進行行政管理體制的建設,這才是最困難的事。

(原文標題:《環球時報》專訪黃潔夫:衛生部前高官細述中國器官移植)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大新華:黃潔夫教授開講「中華傳統文化與器官移植事業」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為中大新華師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主題講座中表示,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銳意進取,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相信三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 器官移植「推手」黃潔夫的二十年
    「至少可以回去當醫生」黃潔夫也是一位器官移植手術的主刀醫生。到現在,黃潔夫都記得1994年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器官移植手術時的情形。「器官移植分兩個組,一個供體組,一個受體組,受體組就是把器官接上去,供體組是把器官拿出來。」黃潔夫說,那一次,自己是受體組的,但也親眼見到供體組的工作。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曾在衛生部任職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每年兩會上所談最多的都是器官移植這個話題。中國的器官移植一直都在爭議中前行,死囚器官曾經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死結。由於這種難以公開透明的器官來源也導致器官移植市場混亂,非法器官買賣屢禁不止。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
    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今年黃潔夫在其提案中指出,公民自願捐獻體系建立後,原《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已不適用,建議儘快修訂《器官移植法》或打造升級版《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條例》。黃潔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對器官移植、醫療改革等醫療衛生領域熱點問題做出了回應。
  • 對話黃潔夫: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11月20日),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TSS)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黃潔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希望到2023年,我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2017-12-01對此,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我國目前絕對不允許在臨床上投入頭顱移植行為,「換頭術」荒唐可笑。希望衛生計生部門對學校、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追查。  黃潔夫在昨天舉行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宣傳工作會議上說,從技術層面上講,頭顱移植很難成功。
  • 每年器官移植僅1萬例 中國器官捐獻需跨哪些坎
    而據估算,中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1萬例。  「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這個過程中,不僅傳遞著愛心與溫情,更檢驗著一個國家文明與法治的成熟度。」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標題: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做客鳳凰衛視節目《公益中國》,談取消死囚器官移植。他在節目中表示,死囚器官移植形成了利益鏈變得骯髒,周永康落馬才打破這種利益鏈。  以下是文字實錄:  解說:本期《公益中國》,邀請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講述中國廢除死囚器官移植的經過。  2015年2月24日,浙江省首例跨國人體器官捐獻在杭州完成,並連夜進行移植手術。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
    原標題: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 值得我們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制約器官移植例數的不是器官供體的短缺,而是經濟原因。很多人都交不起這個錢,很多窮人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能進到醫院裡。今後,我們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納入基本醫療中去(3月6日《南方都市報》)。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黃潔夫透露,未來3至5年將培養大批高水平能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中國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正在借鑑西班牙的模式不斷完善,並逐步培養一批好的器官移植示範醫院,進入到器官移植資質醫院中來。反之,有資質的醫院長期不做移植手術的,就定期清理出去。通過有進有出,讓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在倫理學、科學的方向發展。
  • 陽光下的器官移植費用應納入大病醫保
    點擊查看 日前,梵蒂岡教皇科學院舉辦了「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中國應邀參加,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為中方代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介紹了中國器官移植情況。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不讓窮人成為富人的器官庫
    過去十幾年,從年均寥寥無幾的自願遺體捐獻數量到現在高達四五千例一萬多個器官捐獻的數量,從一度停滯的器官移植困境到現在每年一萬餘例移植手術,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正悄然從備受詬病到有序發展,走向機制化、法治化。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
    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總第五期在上海舉辦。活動期間,多位專家和移植醫生、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已經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的軌道,器官移植政策以及器官移植醫療質量正在不斷完善和提升。
  • 黃潔夫:中國努力拓寬遺體器官來源
    黃潔夫:中國努力拓寬遺體器官來源 日期:2011-03-0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任沁沁 羅沙)全國政協委員
  • 權威研究戳破邪教謠言 「四大組織」盛讚器官移植中國路
    與「伽利略平反」歷經幾百年不同,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從被排斥到獲得西方學界的高度評價,只用了十幾年,但這是充滿艱辛的十幾年。謠言從這裡「煙消雲散」8月4日下午,《環球時報》記者跟隨器官移植領域的中外專家來到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這是一家非常現代化的移植醫院。記者在現場見證了一次驚心動魄的供體器官運抵過程。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腎移植有望率先納入大病醫保
    黃潔夫透露,未來3至5年將培養大批高水平能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中國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正在借鑑西班牙的模式不斷完善,並逐步培養一批好的器官移植示範醫院,進入到器官移植資質醫院中來。反之,有資質的醫院長期不做移植手術的,就定期清理出去。通過有進有出,讓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在倫理學、科學的方向發展。
  • 告別「死囚器官」,重建倫理底線
    社論1月11日,央視《面對面》節目專訪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這已經不是黃潔夫第一次在大眾媒體上談器官移植、尤其是死刑犯的器官移植問題。所不同的一個背景在於:2014年底,黃潔夫在國內某研討會上透露,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自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也正是這個對中國器官移植有標誌意義的時間節點,讓黃潔夫近來成為多家媒體專訪的對象。在鏡頭面前,黃潔夫談論和披露的中國器官移植現狀與發展,相比此前要更詳細、料也更多。
  • 中國器官移植收費將有統一標準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教授介紹,中國器官移植已經擺脫對來源不明確的司法系統死囚器官或其他買賣器官的依賴,因此,建立全國適用的器官移植服務收費標準,將從研究課題和鼓勵各地試點探索開始,提上日程。  共同出席此次論壇的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對此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