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網訊:2020年11月17日,成都市雙流區棠湖中學青年教師沙龍活動(理綜組)在高中部演藝廳4樓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解讀」。活動由羅晗老師主持,生物組張成飛、物理組陳繼林、化學組羅晗三位老師進行了專題分享,理綜組全體老師參與活動
首先,張成飛老師介紹了新高考體系下的「一核四層四翼」的具體含義。接著,結合自身經驗為大家總結了應對高考的方法:做高考題--讀課標--閱覽新教材。
張老師認為現在的新高考越來越重視考察學生能力,即知識的靈活應用而非單純的記背知識。新教師往往第一年基礎知識不紮實,所以高考題可以迅速提升教師對知識點及考向的掌握。在保證了知識層面以後,再研究教學方法,這時可以藉助課程標準及其解讀,把握人才的培養方向與育人目標。
最後,張老師提出新教材及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教師備課的依據,這往往可以提供一個新的教學思路。
接著陳繼林老師以專題"'功和能'在高考中的考察"作為分享內容。他認為新老師在面對高考時要做到心中有綱,並從三個維度進行展開,即:評價導向、課標導向和大綱導向。
通過從情境載體、必備知識、關鍵能力、考察要求、學科素養等5個方面分析高考試題,陳老師帶領大家領悟了高考的評價導向。
談及課標導向時,他建議新老師們都去閱讀高考的課標解讀,以便更好的知曉現在的育人目標。最後,陳老師呼籲大家的教學重點應該由「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因為真實情景下的知識運用更是育人的重要目標。
最後,羅晗老師以化學《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為例進行了分享。羅老師認為新老師面對高考應該首先要知道高考靠什麼?怎麼考?而這應該由頂層設計——「一核(為什麼考)四層(考什麼)四翼(怎麼考)」來定調。並再次強調了情境創設的重要性,且分析歸納出高考在化學中更加關注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四點。為了解決情境問題類試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避免死記硬背、機械刷題與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引導學生關注點從「解題」向「解決問題」、「做題」向「做人做事」轉變。
通過本次學習,各位青年教師都收穫了滿滿的「乾貨」,相信大家對於高考評價不再是充滿迷茫和猶豫,而是善於從教學點滴中不斷積累,從各類書籍中不斷學習,必將逐步成長起來。
編輯:小伴
責編:付藝薇
來源:成都市雙流區棠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