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拍"跨性別"電影挑戰女裝 校方:題材敏感

2020-12-04 環球網

電影《逃離》海報

在校園內取景拍攝

在暑假剛剛過去的這一周裡,一部由中學生自製的電影,近日在學生中放映。影片名為《逃離》,鏡頭對準的是性少數人群(LGBTQ),整部影片從編劇、拍攝到表演、製作,全部由人大附中高三畢業生完成。這一題材既新銳又敏感的電影,竟出自一群中學生。學生群體如何進行性教育的自發探索?學校的性教育應如何改革?這部前衛的中學生電影,引發師生及家長的熱議。

電影講述「跨性別」中學生的故事

影片《逃離》講述的是一名跨性別高中生對自我性別的探索。所謂的「跨性別者」(transgender)指的是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不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影片主人公張望安是一位高中男生,但心裡總是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而且他只敢在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穿裙子、化妝、塗指甲油。

劇情梗概是,高中男生成澤熱心善良,曾在主人公張望安小時候被同學們嘲笑「娘」時出手相助,長大後因為一次打賭,他在微信上假扮女孩與張望安假扮的女生「安琪」成為好友。然而成澤真實身份的暴露和女孩葉梓琪的愛慕,讓張望安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同班同學顧筠將一切看在眼裡,她希望能幫助張望安認清自我,鼓勵他做最真實的自己。經過探索路上的掙扎,張望安最終認識到自己是一位跨性別者,喜歡男性。

37名高中生自費建劇組

為何要拍攝一部性少數群體的電影?這是許多人對中學生這一大膽創作最大的疑問。人大附中國際部高三畢業生、導演胡然然給出的答案是,他們真實存在,甚至她的朋友中也有屬於這一群體的人,「然而現實是不僅僅是家長,甚至是我們這一代,好多人卻並不了解,也並不理解這一少數群體。」2016年中國跨性別群體紀錄片《有性無別》,給了胡然然很大的啟發,讓她決心拍攝這一特殊題材的影片,製作團隊也從她3個同班同學擴大到人大附中高一到高三37名成員。

這部由學生製作的影片,看似不夠專業,但75分鐘時長的影片,耗費了學生們整個高三時期,由於是國際部的學生,在高二下學期完成大學申請準備後,主創人員就開始投身於這部影片的拍攝。影片中70%的場景,都取景於人大附中校園,由於沒有任何經費,所有設備器材以及服飾等,全部由學生自備。因此,影片中不少角色雖然上衣有變化,但下裝基本還是人大附中的校服。

劇本的創作,是學生完成這樣一部新銳題材電影最大的挑戰。為了完成這部電影,導演胡然然研究了許多同一題材的電影和紀錄片,《有性無別》、《丹麥女孩》、《男孩別哭》等電影,反反覆覆拉片拉了幾十遍。

除此之外,她還找到了跨性別中心,開始不斷接觸跨性別者,參加中心的講座,和講師不斷交流、反覆修改劇本。

「男主」挑戰女裝 揣摩女生細節

劇中扮演跨性別主人公的演員張宇歌,也是人大附中的高三畢業生,是一位男生。電影中他有許多女裝鏡頭,而且為了更好地傳遞跨性別者的特徵,他必須表演出最能體現女性的一些細微動作,塗指甲油,把散下的頭髮順到耳後,側著頭凝望窗外……這對張宇歌而言,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拍攝過程中,張宇歌說他曾一度無所適從。「我們的化妝是在學校教室裡完成的,踩著高跟鞋,穿上女裝,自己突然不會走路了。出教室之後迎面就碰到了學弟,場面一度非常尷尬。」在劇組女同學的指導下,張宇歌慢慢找到感覺,甚至一路從學校走到地鐵再到商場,都沒有被人認出來他是男生。

「當我穿上旗袍,套上絲襪,打理著鬆軟的捲髮,我就會想像自己是老上海的女郎,在床邊凝望著夜色,想著自己心愛的人。電影裡這一段的背景音樂取自《花樣年華》,光是聽著就能回想起蘇麗珍婀娜的背影與線條……」張宇歌說。

雖然拍攝過程很挑戰,但張宇歌表示對於飾演這樣的角色,並沒有任何排斥,因為他身邊有同學和朋友也屬於這樣的群體,只是由於自己本身並不是跨性別者,對於能否演好這個角色,有一些擔心。

爭議

支持方

有師生為影片點讚

佩服創作勇氣

電影拍完後,在師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據主創團隊成員介紹,雖然未能在全校展映,但人大附中國際部的教育環境還是為他們這一敏感的電影題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電影中不少內容,直接取材於他們真實的課堂,包括外教心理課上談及性少數群體、寫《霸王別姬》觀後感,以及學生生活和情感經歷……都是真實校園生活的翻拍。

不少學生對影片的評價較為積極。一些同學認為影片給那些正處於自我性別意識覺醒關鍵時期的中學生鼓勵和安慰,還有一部分學生很佩服主創團隊的勇氣,甚至有人認為拍攝片子的學生「承擔起了原本應當由成年人承擔的社會責任」。

影片放映後,在主創團隊的交流會上,場面一度很激烈,關於這一電影題材的討論,關於中學生為何做這樣的表達。

有一個三口之家來到現場觀看了整部電影,父親看完電影後表達了肯定:「我的孩子就是一名跨性別者,今天是陪她來看影片。我覺得拍得挺好的,之前不是很了解這個群體,現在慢慢了解了,也能從片子裡面看到我孩子可能經歷的一些事情。」

反對方

未能通過學校電影節審片

校方認為題材敏感超前

《逃離》在人大附中公映過一場,但並沒能入選今年人大附中的官方電影節。影片題材新銳,內容大膽,但涉及戀愛、性少數群體,特殊、敏感,因此沒能通過學校官方電影節的審片。

「審片時,老師給我們的答覆是,認為題材太超前了,不適合在電影節展映。」據《逃離》主創工作人員介紹,凡涉及學生戀愛且電影中出現了校服,這都是電影節的禁忌。

對於這一特殊的學生電影題材,不少家長也持不能接受的態度。據多位學生反映,多數家長並不願和他們談及和討論性少數人群的話題。「這仍是一個家長難以啟齒的話題。包括我的家長,大家看完電影談拍攝、談演技,但不想談到這個話題。」導演胡然然說。

《逃離》公映後,有家長認為高中生並不能準確描述這個群體的生活,對於整個影片的抑鬱氣氛表示不屑。「這群人本身是心理扭曲的。」一位70後家長表示。即使是電影主演的媽媽,也對這個群體表達了不解,她認為這一群體不正常,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觀點

中學生越發關注「性」探索

老師呼籲性教育改革

作為一部中學生自製電影,《逃離》的題材內容創新突破,令人意外。事實上,近幾年北京中學生對於「性」的自我探索與關注,一直在呈現上升的趨勢。

清華附中學生曾在兩年前拍攝過關於中學生意外懷孕的微電影;十一學校國際部學生創辦了中學生性教育社團——肉豆蔻,專門致力於消除青少年對性的羞恥,普及性教育常識。肉豆蔻社團的學生,時常採取校園隨採小短片的形式,收集學生對月經、保險套、處女情結的了解程度和觀點;另外,該校新聞社團Imaginist,去年還在全校範圍內做過一個師生對性少數人群態度的調查。今年7月初,一部由北京多個學校聯合演出的百老匯音樂劇《春之覺醒》公映,該劇講述的正是一群青少年對性的探索……

對於中學生進行自我性別認知的探索,十一學校常年負責學生工作的團委老師戴衝認為應當鼓勵。戴衝說,現階段對中學生的性啟蒙教育是非常有必要,而越來越多中學生自發地進行性教育的自我探索,是時代進步的一種現象。

「過去傳統的教育忽視了這一點,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問題,現在雖然在性教育的推動上會遇到很多阻力,但我們大可不必諱言這些問題,而應該幫助學生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現在包括北京十一學校在內的很多北京的中學,都逐步認識到這一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戴衝表示。

對話

「想讓更多人了解

這個少數群體真實存在」

對話人:《逃離》導演、人大附中高三畢業生胡然然

北青報:為什麼想拍這樣一部片子?

胡然然:我們這代人因為教育環境的改變,獲得了更多這方面的認知和探索,但現實中很多人並不了解這世上還有這樣一群人存在。漠然或歧視,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事情。所以,拍這樣一部電影,想讓更多人了解和知道這樣一個少數群體的真實存在。

北青報:從小到大的教育裡,接受過哪些性教育?課堂上會談到這樣的少數群體嗎?

胡然然:印象中,初中心理諮詢師把男生和女生分開,分別做過一次教育課。對於女生的教育,有一個觀點我記得非常清楚,就是老師不斷強調,結婚之前不能做愛。到了高中,人大附中國際部的生物課,有不少性的知識,外教課也會談到關於性少數者的話題。

北青報:拍攝這部電影,你自己的收穫是什麼?

胡然然:這部片子可以算是我們對高中生活的一種紀念吧。在接觸這群人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只是為了能真正做一回自己。我一直覺得,所有人在不同方面都可能成為少數群體,所以你不必感到自卑。

相關焦點

  • 《翠絲》:撐開主流電影的性別局限,這是一部跨性別的誠意之作
    《翠絲》是新銳導演李駿碩的首部長片作品,亦是香港第一部以跨性別為主題的電影。電影由天下一電影公司製作,資深影評人舒琪擔任監製、編劇,這也是黃金配角姜皓文首次轉正擔任主角。過去以硬漢綠葉形象見長的香港演員姜皓文,在《翠絲》飾演結婚多年、育有一對子女的男人,身體裡藏著女性的靈魂,只有在進到閣樓小房間,換上蕾絲內衣自顧自盼時,才得以做回自己。
  • 《翠絲》這次是跨性別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不簡簡單單是一部探討同性話題的電影,今天的這部電影已經延伸到了LGBT,探討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話題。男主角大雄有個看似美滿的家庭,妻子溫柔,一個已經結婚懷孕的女兒,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兒子,還是一家眼鏡店的老闆。說是眼鏡店老闆,其實眼鏡店只是一個很狹窄的鋪租,每天上班這個老闆只能擠進狹窄昏暗的閣樓裡。擠進狹窄的閣樓,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換上了一條女士內褲,這件事一定有蹊蹺。
  • 16歲高中生「男扮女裝」,憑化妝以假亂真,女生表示:我酸了
    一個16歲的高中生以一組純潔可人的照片走紅網絡,吹彈可破的白皙皮膚,活潑靈動的雙眸,樸素的日系服飾,簡直是令人難忘的校園女神。以接觸cosplay最開始,中二時期的青少年,可以通過變裝和化妝,把自己變成喜歡的動漫角色,是一種別樣的享受。或許正如每一個小朋友,都想成為光明,成為拯救世界的奧特曼。
  • 媒眼看|「女裝大佬」出圈路:萌要素、梗與性別話語建構——以...
    「女裝大佬」是被馴化後的「偽娘」,以更加寬泛,更加柔和的詞意代替敏感的「偽娘」一詞,為社會輿論提供表達的通路。以《死亡萬花筒》為例,勘查「女裝大佬」在文本世界的意義再構,《死萬》的人設之火絕非意外,而是精巧的背景設計與顛覆性的人物設定共同作用的結果。「女裝大佬」是引流工具,卻也呈現出不可替代的性別實踐的功能,在對傳統性別秩序的復刻中蘊含著質疑與挑戰的力量。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什麼是跨性別?真的可以治療嗎?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什麼是跨性別?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 性別研究系列之——從《翠絲》說起
    對於跨性別話題,放在今天的中國,甚至放在全世界來看,都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因此,我一直很猶豫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說起,是以純學術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跨性別的概念,還是用某種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從一本書,一部電影來說起呢?而我選擇了後者,我選擇了從《翠絲》說起……誰是大雄?誰是翠絲?
  • 那些被趕出廁所的人:三個跨性別者的真實故事
    跨性別女性主義認為,任何人都不該為了成為「真正」的女性或「真正」的男性而被迫做出或者放棄關於自己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的個人決定。——小山惠美《跨性別女性主義宣言》近十幾年來,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跨性別者)群體的法律狀況持續得到改善,對跨性別群體來說,不同於「LGB」,因為外表與生理性徵的割裂,TA們更難融入社會,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
  • GUCCI首推不分男女跨性別系列 經典賈姬包也復刻納入
    王則絲/臺北報導在GUCCI最新的「Epilogue終曲」線上直播大秀上,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不僅讓設計師團隊親自演繹自己製作服裝,延續了讓幕後貢獻被看見的理念,也許有些人也有發現,本季特別為男模們也畫上了彩妝、擦上了指甲油,企圖模糊性別的二分法。
  • 男扮女裝電影,浩然弟弟的男扮女裝算什麼,這個才是雌雄莫辨
    在時下,最為人所知的是再網上熱門的一個女裝大佬,ABBIY,每次看完他的小視頻,給人一種男孩子裝扮起來就沒有女孩子什麼事。但是不是說男孩裝扮起來都是毫無違和感的,因人而已吧。在現實社會就又許多這些漂亮的男扮女裝,那不知道你是否看過以下這幾部驚為天人的男扮女裝電影了呢?
  •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時間:2020-03-31 16:5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 首度試水橋牌題材,漢產校園青春電影《花漾牌手》開機
    8月2日上午,一部橋牌題材的漢產青春電影《花漾牌手》在武漢市第十四中學開機,該片也是國內青春題材電影首度與橋牌運動相結合的作品。電影《花漾牌手》開機儀式現場。記者邱晨 攝電影《花漾牌手》由武漢天堂映畫影業出品,武漢天之境文化公司聯合出品,影片的主角是4個性格迥異的高中生,他們為了感情、榮譽等不同目的而組成「草臺班子」報名參加校園橋牌大賽,在比賽過程中,4個年輕人攜手並進逆襲成黑馬,最終共同收穫了友誼和成長。影片由曾拍攝過《島》《最好的夏天》《曇華林》等影片的武漢青年導演董松巖執導,主要演員大多是國內各大影視院校表演專業的在讀學生。
  • 不被理解的跨性別者:與母親爭吵半生,只為一個籤名……
    更多時候,發生在跨性別群體與家庭之間的衝突,遠比王佳寧的遭遇更激烈。「我離家出走了。」在向家人「出櫃」後,當時剛過18歲的「流光」獨自一人,從老家跑到了成都,如今已在外面獨自生活了近兩年。「流光」留著一頭漂亮的長髮,長相秀氣,終日身著女裝的她,看上去就是一個小姑娘。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網友:父母...
    同時,她開始真切地察覺到自己對男孩的情愫、對女裝的喜愛,以及對自己男性身體的厭惡。她初二開始患上抑鬱症,而後病情加重,常流淚至深夜,反覆糾結「假如我出生就是女孩子,那該有多好」。她多次去做心理諮詢,但心理諮詢師也未察覺到這是性別焦慮。朱亦開始自殘,甚至曾試圖服藥自殺。那時父親已經過世,家人關心她的身體狀況,但並未深究她自殘的原因,以為只是青春期的焦慮和抑鬱,過了就好了。
  • 二次元世界的「女裝大佬」用英語怎麼說?So easy!
    關於性別的討論,永遠都是一個不休的話題。從「Metoo」運動,到現在關於「transgender」跨性別者的討論,在國外幾乎沒有休止。本期我們追上潮流,走向二次元世界,那麼二次元世界的「女裝大佬」或「偽娘」用英語怎麼說?So easy!很簡單喲!
  • 時差播客:酷兒、跨性別與情感理論
    最近香港也有一部根據相關研究改編的電影《叔叔》,講述香港曾經的底層同志圈的生活。其實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去做出一些爭取身份的行為的,所以他們選擇了主流化,因為這是他們唯一能夠找到的,被接受的一種方式。電影的最後兩個人也是分別回歸各自的家庭,因為他們覺得我的主流生活是我花了一輩子努力工作得來的,現在我在香港有一層樓、有房子、有家人。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網友熱議:跨性別是什麼意思?到底...
    虎撲7月22日訊        近日,一則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的事件在網絡上傳播。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  朱亦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傳統家庭,父親早年去世了,經商的母親獨自撫養朱亦和妹妹二人。
  • 18歲兒子穿女裝,伊能靜霸氣護崽:被接納的人生,活得有多爽?
    前段時間,伊能靜和庾澄慶的兒子哈利分享了一組女裝照。 照片中,18歲的哈利,身穿粉色紗裙,臉畫粉色妝容,在鏡頭前擺出各種姿勢,顯得格外妖嬈。一時間,網友議論紛紛。在多重輿論壓力下,哈利關閉了個人帳號。關於男孩舉止「女性化」,很多媽媽也有諮詢過我:「蛋媽,我兒子3歲愛玩娃娃,給他買的小汽車也不喜歡,以後會不會變成娘娘腔?」
  • 劉德華演過所有電影題材 就缺一個殭屍片
    劉德華電影全集顯示有157個,華仔真是非常努力勤奮,各種電影題材不斷挑戰,不惜丟下偶像包袱,把每一個階層的人物演得入木三分,讓我們印象最大的就是他《失孤》電影扮演一個尋子多年白髮蒼蒼的老頭,為了更好地塑造這一個在外漂泊多年尋子的農民的形象,特意曬黑皮膚弄得皮膚差得很多,付出的東西太多了。
  • 生理性別男,心理認知女,該進男廁還是女廁?
    穿著女裝,塗著口紅,進去只會引起更大的誤解吧。不化妝?那時候意味著,跨性別者在公共場合永遠不能做自己,做了自己便不能上公共廁所。再來看網友提出的一個條件。上,可以,但必須切了。但變性手術那麼好做嗎?對於一個女性跨性別者,她在男廁會遭遇的事,你不會經歷過。1997年的法國電影《玫瑰少年夢》就為我們展現過,一個跨性別者從小就要經歷的種種痛苦。
  • 揭秘關注兒童性侵問題的現實題材電影《無辜囚徒》如何高分過審
    所周知,敏感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過審難,是行業不爭的事實。然而,近期電影行業重啟後的院線新片中,赫然有一部關注兒童性侵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無辜囚徒》,即將在8月7日上映。看預告片及相關資料可以得知,這部電影除了題材尖銳,還涉及敏感的「性」話題,有大量大尺度畫面,竟仍能以高分過審,並且國家電影局專家組給出9分高評(總分10分),是近幾年四川最高分電影作品,也是四川省廣電及宣傳部重點關注項目,可見影片質量之高。那麼,其高分過審的秘訣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