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even在2021年的第五篇文章
遠古人類在受到威脅或者邊界被別人侵犯時進化出了憤怒這種情緒。當我們的祖先在受到威脅時會激發出戰鬥或逃跑的反應,無論戰鬥還是逃跑都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這時候身體會馬上進入到能量準備狀態:呼吸急促,能讓我們攝入更多的氧氣。心跳加快而強烈,能讓血液中的氧迅速的送達需要能量的肌肉。肝臟釋放葡萄糖,迅速提供額外的能源。消化過程和其他並不急需的生理過程減慢或者停止,同時集中注意力分析當前的威脅以便採取行動。我們生氣的時候身體也是這樣。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或者不公正的對待,身體的反應與我們祖先的原始反應 一樣 。剛剛提到一點,憤怒的下一步:戰鬥或逃跑。生氣的下一步對應的則是傷害或者自責。傷害的時候一般是指責,更嚴重的情況就是暴力。自責則是自信心不強導致的自卑。為什麼我們會生氣呢?
有一位母親正在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而生氣,大聲的責備孩子,這時候電話響了,是孩子班主任打來的。母親馬上從憤怒的狀態切換成笑臉模式,彬彬有禮的跟老師通完電話。電話掛掉之後馬上又切換回憤怒模式繼續數落孩子。這個孩子母親是真的生氣嗎?未必,在這裡所謂的生氣只是一種可放可收的手段。母親之所以生氣並不是真的要生對方的氣。她只不過想要通過大聲的語氣震住孩子,讓孩子聽話才生了氣。這時的生氣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生氣本身只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情緒,所以我們可以生氣或者說不可能不生氣,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但是生氣後的行動才是重點。生氣往往會驅使我們去懲罰別人,而不是去滿足需要。比如男友劈腿了,我很生氣,這時候我們覺得對方錯了,渣男!對方的行為造成了我的痛苦,我需要去懲罰他,懲罰確實能解恨,但是我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是想要一段更牢固的感情?還是一個更優秀的伴侶?這是我們需要去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滿足需要上面,而不是去懲罰別人。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採取適當的策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生氣時我們該怎麼處理?
在《非暴力溝通》中有具體的方法來處理憤怒的情緒。
如果是自己生氣,我們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先停下來,深呼吸,把心率降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
想一想是什麼使我們生氣了。
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求,我有什麼感受,我需要什麼。
表達感受和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
思考時用"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來替代「我生氣是因為他/她..."
如果是對方生氣,我們需要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移情稱述。表達自己觀察到的一些情況,表示自己很關心對方,以對方為焦點。比如:看起來,你很生氣,因為…
讓對方發洩,傾聽。
給出滿足對方需要的解決方案。
注意不要去招惹生氣的人,不要和生氣的人講道理,人在生氣的時候不能正常思考,注意力都被眼前的憤怒所佔據,先想辦法冷靜下來。如果生氣後悶悶不樂怒氣藏在心裡,不跟別人溝通別人也不知道,是很傷身體的行為。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自己進入了這種狀態,要提醒自己,停下來深呼吸,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後找對方溝通表達感受。如果對方想惡意的激怒你生氣,那就是不懷好意了。此時要保持冷靜,不要中了對方的套路。評估對方的目的是什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與理會。你表演你的,幹擾不了我。生氣有很多缺點,它當然也有優點。生氣讓你警惕危險,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生氣的身體反應可以告知對方你惹我了,請注意一下。生氣也可以使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到底需要什麼?還可以試試用生氣的語氣去誇一誇別人,看看會有什麼效果。總結:生氣是我們的自然反應,我們可以生氣,重要的是情緒產生後我們該如何行動。體會並表達生氣人的感受和需求,彼此能夠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優秀的人都在關注下面這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