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知識普及——法老雕鴞

2020-12-05 百聞動物

法老雕鴞,拉丁學名為Bubo ascalaphus ascalaphu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Pharaoh Eagle-Owl (nominate),命名人為Savigny,命名時間在1809年。

法老雕鴞體長50釐米,體重1900克。和所有的「貓頭鷹」一樣面盤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斑;眼先和眼前緣密被白色剛毛狀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盤餘部淡棕白色或慄棕色,滿雜以褐色細斑。皺領黑褐色,兩翈羽緣棕色,頭頂黑褐色,羽緣棕白色,並雜以黑色波狀細斑;耳羽特別發達,顯著突出於頭頂兩側,長達5.5-9.7釐米,其外側黑色,內側棕色。後頸和上背棕色,各羽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端部兩翈綴以黑褐色細斑點;肩、下背和翅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雜以黑色和黑褐色斑紋或橫斑,並具粗闊的黑色羽幹紋;羽端大都呈黑褐色塊斑狀。腰及尾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具黑褐色波狀細斑;中央尾羽暗褐色,具6道不規整的棕色橫斑;外側尾羽棕色,具暗褐色橫斑和黑褐色斑點;飛羽棕色,具寬闊的黑褐色橫斑和褐色斑點。

頦白色,喉除皺領外亦白,胸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兩翈具黑褐色波狀細斑,上腹和兩脅的羽幹紋變細,但兩翈黑褐色波狀橫斑增多而顯著。下腹中央幾純棕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微雜褐色細橫斑;腋羽白色或棕色,具褐色橫斑。虹膜金黃色,嘴和爪鉛灰黑色。該種是荒漠雕鴞的指名亞種,是二個亞種之一,較荒漠亞種體型更大,羽色略深。

該物種棲息於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緣灌叢、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類環境中。在乾旱的生境,包括空曠的沙漠平原,祼露的巖石,山崖和河谷都普遍發現。

法老雕鴞通常遠離人群,活動在人跡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棲息,縮頸閉目棲於樹上,一動不動。但它的聽覺甚為敏銳,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現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聽覺和視覺在夜間異常敏銳。白天隱蔽在茂密的樹叢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動物骨頭會被雕鴞吐出,丟棄在休息處周圍,稱為食團。法老雕鴞在夜間常發出「狠、呼,狠、呼」叫聲互相聯絡,感到不安時會發出響亮的「嗒、嗒」聲威脅對方。以各種鼠類為主要食物。被譽為「捕鼠專家」。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但是,因為傳統偏方認為雕鴞骨骼泡酒能夠接骨,所以遭到捕殺,應該多加保護。

此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同時也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貓頭鷹現迷人舞姿 法老雕鴞是個什麼鬼竟如此妖豔
    業餘攝影師沙烏地阿拉伯卡提夫意外捕捉到這隻法老雕鴞在準備起飛捕獵前朝鏡頭「拋媚眼」的景象,不少網友驚呼,這實在是有趣啊。貓頭鷹現迷人舞姿鴞(xiāo)形目(學名:Strigiformes)是鳥綱下的一目,為夜行猛禽。
  • 毛腿魚鴞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毛腿魚鴞,拉丁文學名是Ketupa blakistoni,別名是巴君之雕梟,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毛腿漁鴞是大型鳥類。體長71一77釐米,體重1500—5500克。耳羽長而尖,長度約為90—108毫米。
  • 這是我見過最不沙雕的大雕
    在世界的沙漠地帶,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如今的杜拜酋長統統熱衷鷹隼;之後俄國沙皇、蒙古大汗、英國皇室成員也成為了「愛鳥人士」。在地球的苦寒之地,被稱為「北極天空之王」——矛隼,是世界最大隼屬動物,速度最快的獵鷹之一,它曾代表勇猛、堅忍與強悍出現在匈奴王頭冠上。
  • 鴞鸚鵡瀕臨滅絕不是因為它笨,把人類的鍋推給鳥兒真的好意思嗎?
    上面這句話放在野生動物們身上也一樣合適,有許多動物的外形和能力都與人們所熟知的不一樣,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力。但毫無例外的是,能夠生存至今的野生動物,它幾乎所有的特點和技能,都是長久以來適應環境的結果。今天咱們要了解的,就是一種特別與眾不同的鳥類,它的名字叫做鴞鸚鵡,在網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上火一把。
  • 巫山:首次發現世界瀕危動物黃腳漁鴞
    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之一 ——黃腳漁鴞(xiāo)於近日在該縣首次被發現。據了解,巫山縣抱龍鎮林業站的一名工作人員1月2日在當地一片山林中巡查時,發現一隻受傷的動物,外形酷似貓頭鷹,但體形比普通貓頭鷹大許多,由於不能判定其種類,隨即將其送往縣林業局進行判定並救治。「據我們判定,它屬於黃腳漁鴞,是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在我縣屬首次發現。」
  • 德化「國保」級珍稀動物眾多,萬萬請您珍愛它們!
    泉州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官方記錄在案的珍稀動物就有68種(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
  • 野生動物版的生僻字,鰹鳥、小鴞、鬣蜥怎麼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這個暑假逛成都博物館,如果你帶小朋友漫步在「萬物熙攘:第54屆全球野生動物攝影展小鴞、鰹鳥、鬣蜥、襞魚……滿眼望去,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生僻字都該怎麼念?如果不認識,只能拖著孩子倉皇而逃。其實參觀野生動物攝影展之前,不妨做些功課,先認識這些生僻字,了解這些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你才能氣定神閒,侃侃而談,讓隔壁張口結舌的觀眾膜拜不已。
  • 海南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放生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領角鴞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4日消息(記者 胡麗齊)「馬上你們就要回歸家園了,願你們鷹擊長空……」8月4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樂獨水庫附近,海南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藍海保育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孫浩然與楊晨正依依不捨地與兩隻領角鴞道別,只見,領角鴞展翅高飛,消失在山林間。領角鴞在藍海保育救護中心。
  • 分析鴞鸚鵡生活的環境,看看鴞鸚鵡受到人類的那些影響
    相信很多人都是了解過的,就是鴞鸚鵡。鴞的意思是貓頭鷹,所聽名字你就知道了,長相是和貓頭鷹差不多的鸚鵡,貓頭鷹什麼樣子呢?一般常見的鳥類眼睛長在頭的兩側,但是貓頭鷹的臉正面是平的,眼睛長在一個平面上,鴞鸚鵡也是這樣,臉的正面幾乎是平的,然後眼睛在一個平面上。
  • 這隻被救起的受傷長耳鴞,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王遠撿到受傷的長耳鴞路邊受傷的長耳鴞琅琊新聞網3月13日2訊3月11日,臨沂工務段莒南線路車間莒南檢查工區班長王遠在巡檢途中,於線路旁撿到一隻翅膀受傷、長相酷似貓頭鷹的小動物。經鑑定,它的名字叫做長耳鴞(xiao一聲),是貓頭鷹的品種之一,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後經聯繫森林警察大隊,該動物被送往莒南縣臥佛寺公園動物救助站進行治療,待傷愈後將重新放歸自然。通訊員 王冉冉
  • 豐順有村民撿了一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領角鴞
    由於翁先生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較強,擔心貓頭鷹因為受傷無法飛行受到傷害,便將其小心抱起並送往留隍派出所尋求幫助。經森林分局民警仔細辨認,判定該鳥系領角鴞,鴞形目鴟鴞科角鴞屬動物,俗稱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經過初步檢查確認,這隻領角鴞沒有外傷,但身體狀況不佳,可能因年幼飢餓加之勞累過度導致飛行時掉落在地上。民警將該領角鴞幼崽帶回分局進行了妥善安置,並買來肉食餵食幫助其恢復體力。
  • 石棉縣救助一隻受傷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7月5日,石棉縣豐樂鄉收到群眾來電,稱發現一隻受傷野生動物。接到電話後,豐樂鄉賡即和石棉縣林業局立即趕赴現場。經鑑定,該受傷野生動物為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耳鴞學名:Asio otus,耳羽簇長,位於頭頂兩側,豎直如耳。面盤顯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上體棕黃色,而密雜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頦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腹以下羽幹紋兩側具樹枝狀的橫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黃色羽,眼橙紅色。以小鼠、鳥、魚、蛙和昆蟲為食。
  • 泰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領角鴞在民警照料下恢復健康(圖)
    民警悉心照料領角鴞(泰和縣公安局供圖)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李瓊芝、劉鑫報導:近日,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領角鴞在泰和公安局橋頭森林派出所民警的精心護理下恢復健康回歸山林民警經圖像比對後確認這隻鳥是貓頭鷹類中的一種,學名叫領角鴞,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從表面上看,民警並沒有發現這隻領角鴞有任何明顯傷勢,但對它進行餵水投食時,它不吃不喝,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因泰和當地沒有專門的野生動物救治機構,森林民警便把這隻領角鴞帶至橋頭衛生院,讓醫生對它進行檢查救治,醫護人員用推管給它注服了消炎藥物。經過救治,該領角鴞的狀態明顯好轉,民警把它帶回所裡,用買來的生肉對它進行餵食。
  • 姬鴞狂獵:世界最小的毒蠍殺手
    世界最小鴞:雙眼鼓鼓、氣場爆棚姬鴞,又名嬌鵂鶹(xiu一聲liu二聲),在動物分類學中為鳥綱鴞形目下鴟(chi一聲)鴞科姬鴞屬同名種,在IUCN3.1中受保護狀況評估為LC(無危),種群數量龐大。姬鴞是世界上最小的鴞,它們的體長僅為12.7-30.8cm,雙翼展開時僅長38-40cm左右。在樹幹上收翼而待時大小與麻雀相近,一隻手掌盈盈可握。圖7:哎呀輕點!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被救助
    牛勁瀟攝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梅源)12日中午,鐘山風景區工作人員將此前救助養治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放歸大自然。景區森林管理處得知此情況後立即派人前往查看,經過諮詢專家及圖片對比,確定此鳥類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森林管理處立刻成立臨時救助小組,由專家指導救護小組進行救治。救護小組對蛇雕進行了「體檢」,體表檢查:頭、胸、上背、下腹、兩翼、尾羽、腿腳無外傷,皮膚發青,鳥嘴大張,口腔有嘔吐物殘留、舌頭髮黑,翅無力,爪無抓枝能力,不能站立和行走。快速將檢查情況反饋給相關專家後,初步判定為食物中毒。
  • 有趣的知識
    白頭翁  研究團隊錄下了三種聲音:白頭翁很自在的叫聲(作為控制組)、白頭翁面對領角鴞的群聚滋擾叫聲(以下簡稱 #媽鴞聲,mobbing的字頭)、以及白頭翁面對鳳頭蒼鷹的群聚滋擾叫聲(以下簡稱 #媽鷹聲)。
  • 為何書中記載的動物竟然存在世上
    裡面記載了很多上古時期的異獸,有的異獸還能在今天找到對應的動物,比如飛鼠和飛魚世界其他地方能否找到對應的動物呢? 東南亞,《南山經》裡記載「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這個怪獸非常像菲律賓的國鳥——食猿雕,喜歡捕食猴子,也有襲擊小孩子的記錄。
  • 萌萌的小臉分不清是鷹還是鴞?其實人家叫「鷹鴞」
    他們循著聲音找過去,發現了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鷹鴞,它也是貓頭鷹的一種。這是麗水首次記錄到鷹鴞的野外影像。   張文文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一名工作人員,從今年起,他們項目小組在浙江麗水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在最近進行的春季鳥類調查中,偶遇一位稀有客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一種貓頭鷹,叫做鷹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