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首次發現世界瀕危動物黃腳漁鴞

2021-01-09 上遊新聞

三峽傳媒網訊(記者 黃玉保)1月4日,記者從巫山縣林業局獲悉。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之一 ——黃腳漁鴞(xiāo)於近日在該縣首次被發現。

據了解,巫山縣抱龍鎮林業站的一名工作人員1月2日在當地一片山林中巡查時,發現一隻受傷的動物,外形酷似貓頭鷹,但體形比普通貓頭鷹大許多,由於不能判定其種類,隨即將其送往縣林業局進行判定並救治。

「據我們判定,它屬於黃腳漁鴞,是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在我縣屬首次發現。」1月4日,巫山縣林業局資源保護科工作人員王自斌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王自斌告訴記者,黃腳漁鴞體型碩大,是貓頭鷹的一種,屬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區,屬罕見留鳥,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被錄入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黃腳漁鴞喜歡棲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茂密森林的溪流畔,數量稀少、行蹤詭秘,一般夜間覓食,白天難見其蹤影。受到驚擾時不會輕易飛走,能發出深沉的聲音。

當天,記者在巫山縣林業局看到,這隻黃腳漁鴞體長約60釐米,羽部和腳趾有不同程度的受傷。一見有人靠近,立即從籠子中站立起來,瞪大銳利的眼睛警覺地察看。

王自斌稱,他們近日將安排專人將這隻黃腳漁鴞送往萬州野生動物救助站,待它完全恢復後進行放生。

相關焦點

  • 黃腳漁鴞現身鄖西 數量稀少體長可達60釐米
    昨日,十堰市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通報:數量稀少、行蹤詭秘的大型貓頭鷹——黃腳漁鴞,首次在該市野外被發現。  十堰發現的黃腳漁鴞是從哪裡來的?鳥販子說不清楚。十堰野保站懷疑來源於當地,但一直未在野外找到該鳥。近來,雷波和當地觀鳥愛好者先後兩次在鄖西五龍河發現3隻大型貓頭鷹——黃腳漁鴞。本周他們將再赴五龍河,對其數量和棲息狀況作深入調查。  黃腳漁鴞體型碩大,體長可達60釐米,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查發現,黃腳漁鴞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區,屬罕見留鳥,全球性近危物種。
  • 村民救助的怪鳥是罕見漁鴞,發現於貴州赤水大瀑布上遊的黃荊老林
    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它的腿上還長著茸毛,像是穿了一條毛褲。赤水河支流風溪河溪谷邊發現的大怪鳥村民靠近時,看到「大怪鳥」只是動了一下翅膀,並沒有飛走的意思,便扒開草叢,小心翼翼地走近它,這才發現,這隻「大怪鳥」耷拉著翅膀,根本飛不起來。
  • 村民救助的怪鳥是罕見漁鴞,發現於貴州遵義赤水和四川瀘州古藺交界...
    近日,在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大瀑布景區上遊不遠的四川瀘州市古藺縣黃荊老林景區八節洞外面的赤水河支流風溪河溪谷邊,村民發現草叢裡的一根枯枝上停著一隻「大怪鳥」。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
  • 世界瀕危動物現身瀘州古藺,全球現存不足1000隻!
    7月19日,在古藺縣黃荊老林景區八節洞外面的溪谷邊,村民發現草叢裡的一根枯枝上停著一隻「大鳥」。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它的腿上還長著茸毛,像是穿了一條毛褲。
  • 在洛陽發現兩隻這種鳥,轟動全國觀鳥圈!
    近日,兩隻貓頭鷹在欒川縣被相關調查人員意外發現,這一發現轟動了洛陽乃至全國的觀鳥圈!被發現的貓頭鷹叫黃腳漁鴞(xiāo),是首次在我市野外被發現。黃腳漁鴞:體長可達60釐米,有蓬鬆的白色喉斑,腿上無毛市林業局保護區管理處鳥類專家王文博介紹,黃腳漁鴞是鴞形目鴟(chī)鴞科鳥類,體形碩大,體長可達60釐米,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同於其他貓頭鷹腿上有毛,黃腳漁鴞腿上無毛,並且爪子長而鋒利,能夠更好地抓魚。
  • 近40年沒在我國露面 毛腿漁鴞:只想住高層大戶型水岸名邸
    其實除了捕鼠以外,有些貓頭鷹更喜歡吃水產,比如分布在我國東北的「毛腿漁鴞(xiāo)」就以魚為主食。它翼展可達2米,在貓頭鷹這類鳥中是相當大的塊頭了。但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龐然大物依然沒逃過各種人為幹擾的迫害,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 01 世界最大的貓頭鷹?
  • 到北海道的羅臼港,看罕見的毛腿漁鴞
    晚飯後,我們開車來到羅臼港一個偏僻的山溝,我進入觀察點,觀賞拍攝罕見的黃腿漁鴞。黃腿漁鴞又叫巴君之雕梟、毛腿魚鴞。觀賞拍攝黃腿漁鴞的地方,黃色的房子和遠處的麵包車都是觀察點。觀賞拍攝黃腿漁鴞的房子(黃色的房子)。觀賞點內鳥友這個攝影觀察點由一對日本老夫妻經營。
  • 古藺發現一隻「雕兄」,全球現存不足1000隻
    毛腿漁鴞為大型鴞類,外形和雕鴞相似。棲息於低山闊葉林、混交林和山腳林緣與灌叢地帶的溪流、河谷等生境中。白天多隱藏在河邊的樹上或河流沿岸的懸崖上,黃昏和夜晚出來活動,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蝲蛄、蝦、蟹等水生動物。大型「貓頭鷹」折翼黃荊老林景區近日,在古藺縣黃荊老林景區八節洞外面的溪谷邊,村民發現草叢裡的一根枯枝上停著一隻「大鳥」。
  • 巫山猿人的發現
    考察隊在堆積物中採集了劍齒虎、桑氏鬣狗、大靈貓、乳齒象、爪蹄獸、巨羊和大熊貓小種等已絕滅的古動物化石,初步推測這些古老的動物種群至少超過100萬年,值得研究。  1985年 10月4日,考古隊對龍骨坡化石點進行系統發掘,終於在約30立方黏土中「淘」出一粒「真金」一顆巨猿上臼齒。這種早已絕滅的高等靈長類化石的發現,為在龍骨坡尋找早期人類化石的可能性增加了一道籌碼。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四川首次發現世界瀕危動物,已被男子捕殺
    近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域內首次發現世界瀕危野生動物—羚牛,不幸的是,它已被男子獵殺。近日,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公安局森警大隊破獲了這起非法獵捕、殺害野生羚牛的特大案件。陳某指認現場今年8月,丹巴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在日常工作巡查中發現,一車輛內有疑似野生動物的皮毛,這立刻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並立即開展偵查。
  • 蘭溪發現瀕危動物豺狗蹤跡?
    就是在這裡發現的  胡康生撿起地上的一個野豬夾說,豺狗是被野豬夾夾住了,可能是從其他地方跑到這裡,因為掙脫不掉,最終死在了這裡。他發現時豺狗已經死去多日,屍體都已經白骨化了,他把頭骨撿走,其他沒有動。  野豬夾  「這些放野豬夾的人太可恨了。這兩三年裡我的腳曾經7次被野豬夾夾中,還好有驚無險。」
  • 走進唐家河鳥類世界
    廣元文廣旅 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帶你發現廣元每個角落的美麗 認識猛禽和遊禽 唐家河的猛禽種類包含隼形目和鴞形目共2目5科38種。鴞形目就是我們俗稱的「貓頭鷹」,大多為夜行性、肉食性動物。
  • 動物知識普及——法老雕鴞
    法老雕鴞,拉丁學名為Bubo ascalaphus ascalaphu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Pharaoh Eagle-Owl (nominate),命名人為Savigny,命名時間在1809年。
  • 石棉縣救助一隻受傷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7月5日,石棉縣豐樂鄉收到群眾來電,稱發現一隻受傷野生動物。接到電話後,豐樂鄉賡即和石棉縣林業局立即趕赴現場。經鑑定,該受傷野生動物為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百度百科本圖來源於網絡村民晨練途中,發現受傷「貓頭鷹」據豐樂鄉三星村五組村民劉勇介紹,7月5日一早,他在跑操晨練時,發現大渡河畔觀景臺附近一條溝渠裡有一隻「只貓頭鷹」一動不動。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重慶巫山古人類化石出土現場「巫山人」左側下頜骨  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 福建重拳執法保護水陸野生動物 嚴厲打擊濫食野生保護動物
    2014年底,福建福安市法院審理涉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一審,判處涉案人陳某有期徒刑10年3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人民幣,判處秦某某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2萬元;2015年底,福建福鼎市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非法運輸紅珊瑚刑事案,涉案當事人陳某和何某因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兩人都被並處罰金10萬元人民幣,被扣押在案的紅珊瑚7035克全部被沒收,上繳國庫。
  • 時隔35年,第一次在我國境內發現全球最大貓頭鷹!比熊貓還珍貴!
    時隔35年,第一次在我國境內發現全球最大貓頭鷹!比熊貓還珍貴!貓頭鷹的體型來說相對來說比較小,看上去萌萌的非常可愛,不過在世界上卻有一種體型非常大的貓頭鷹,比熊貓還珍貴!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種動物的名字叫做毛腿漁鴞,它的體長甚至能夠達到67~77釐米,即使是幼鳥體型也非常大,在白天它一般會隱藏在河邊的樹上和河流沿岸的懸崖上。
  • 轎子雪山2019年新發現61種野生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轎子山|國家...
    血雉成群出現 最多時有上百隻血雉 轎子雪山景區供圖1月6日上午10點,轎子雪山景區連下了3天的雪終於停了,工作人員在景區下坪子的小木屋附近發現了40多隻珍稀動物血雉。血雉,別名血雞、松花雞、紅腳雞等,是在高寒山區針葉林中生活的一種雉類,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繁殖期,血雉是一夫一妻的單配製。
  • 毛腿魚鴞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毛腿魚鴞,拉丁文學名是Ketupa blakistoni,別名是巴君之雕梟,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毛腿漁鴞是大型鳥類。體長71一77釐米,體重1500—5500克。耳羽長而尖,長度約為90—10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