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腳漁鴞現身鄖西 數量稀少體長可達60釐米

2021-01-09 長江網

  

 

  昨日,十堰市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通報:數量稀少、行蹤詭秘的大型貓頭鷹——黃腳漁鴞,首次在該市野外被發現。

  該站站長雷波介紹,2009年,他們在執法中攔截下一批貓頭鷹,其中3隻特別怪異:外形似雕鴞又不太像,個體比普通貓頭鷹大。這是什麼鳥?他們將照片傳至南京林業大學,該校教授鑑定為黃腳漁鴞。

  十堰發現的黃腳漁鴞是從哪裡來的?鳥販子說不清楚。十堰野保站懷疑來源於當地,但一直未在野外找到該鳥。近來,雷波和當地觀鳥愛好者先後兩次在鄖西五龍河發現3隻大型貓頭鷹——黃腳漁鴞。本周他們將再赴五龍河,對其數量和棲息狀況作深入調查。

  黃腳漁鴞體型碩大,體長可達60釐米,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查發現,黃腳漁鴞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區,屬罕見留鳥,全球性近危物種。百度百科顯示,其中國種群估計有小於100個繁殖對。黃腳漁鴞喜歡棲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茂密森林的溪流畔,數量稀少,一般夜間覓食,白天難見其蹤影。受到驚擾時不會輕易飛走,能發出深沉的呼呼聲,或深沉的whoo-hoo叫聲及貓樣喵叫。近幾年,在我省神農架、廣東南嶺、四川九寨溝、浙江千島湖、陝西佛坪等地有過零星幾筆發現記錄。(記者宋效忠通訊員王雪峰)

責編:王玉濤

相關焦點

  • 巫山:首次發現世界瀕危動物黃腳漁鴞
    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之一 ——黃腳漁鴞(xiāo)於近日在該縣首次被發現。據了解,巫山縣抱龍鎮林業站的一名工作人員1月2日在當地一片山林中巡查時,發現一隻受傷的動物,外形酷似貓頭鷹,但體形比普通貓頭鷹大許多,由於不能判定其種類,隨即將其送往縣林業局進行判定並救治。「據我們判定,它屬於黃腳漁鴞,是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在我縣屬首次發現。」
  • 近40年沒在我國露面 毛腿漁鴞:只想住高層大戶型水岸名邸
    毛腿漁鴞身長60~72釐米,站著時約有0.7~0.9米高,體重可超過4.5公斤。 毛腿漁鴞身長60~72釐米,雌性比雄性大,它們的翼展可達1.8~2米,站著時約有0.7~0.9米高,體重可超過4.5公斤,這體重與美國國鳥白頭鷹旗鼓相當。與大雕鴞(美洲大型貓頭鷹)相比,毛腿漁鴞還高約15釐米,體重是其近3倍。
  • 村民救助的怪鳥是罕見漁鴞,發現於貴州赤水大瀑布上遊的黃荊老林
    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它的腿上還長著茸毛,像是穿了一條毛褲。當時,毛腿漁鴞的右翅受傷嚴重,傷口處的肌肉已出現腐爛症狀,再不及時處理將會危及生命。醫護人員立即對「大怪鳥」的傷口進行清洗、上藥、包紮。目前,「大怪鳥」恢復良好,已開始進食。
  • 細數亞馬遜60餘種動植物,看完大開眼界
    最大體長為50-70釐米,而嘴長則佔去15-25釐米,寬5-9釐米,幾乎相當於體長的三分之一。嘴非常漂亮。體長可達50釐米,身上布滿了黑黃色花紋,性格粗暴,甚至會掠食體形很大的魚。直徑可達1.5米,花瓣厚約1.4釐米。一朵花有5個花瓣,葉片有三四十釐米長。會捕食小型昆蟲,至於吃人一說並無依據。
  • 到北海道的羅臼港,看罕見的毛腿漁鴞
    晚飯後,我們開車來到羅臼港一個偏僻的山溝,我進入觀察點,觀賞拍攝罕見的黃腿漁鴞。黃腿漁鴞又叫巴君之雕梟、毛腿魚鴞。觀賞拍攝黃腿漁鴞的地方,黃色的房子和遠處的麵包車都是觀察點。觀賞拍攝黃腿漁鴞的房子(黃色的房子)。觀賞點內鳥友這個攝影觀察點由一對日本老夫妻經營。
  • 村民救助的怪鳥是罕見漁鴞,發現於貴州遵義赤水和四川瀘州古藺交界...
    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它的腿上還長著茸毛,像是穿了一條毛褲。當時,毛腿漁鴞的右翅受傷嚴重,傷口處的肌肉已出現腐爛症狀,再不及時處理將會危及生命。醫護人員立即對「大怪鳥」的傷口進行清洗、上藥、包紮。目前,「大怪鳥」恢復良好,已開始進食。
  • 體長可達345釐米的羚羊-伊蘭羚羊
    雄性體長240-345釐米;肩高150-183釐米;重量400-940公斤;雌性體長200-280釐米;肩高125-153釐米;重量300-600公斤;尾長50-90釐米。 雌性及雄性都有角,角長43-66釐米。
  • 毛腿魚鴞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毛腿魚鴞,拉丁文學名是Ketupa blakistoni,別名是巴君之雕梟,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毛腿漁鴞是大型鳥類。體長71一77釐米,體重1500—5500克。耳羽長而尖,長度約為90—108毫米。
  • 瀕危帝王蛾現身!深圳沙頭角林場發現體長20釐米世界最大蛾類
    7 月 12 日,深晚記者接到原沙頭角林場職工李先生報料,稱近日在林場內一停車場發現一隻碩大的"蝴蝶",體長達到 20 釐米左右,色彩斑斕非常好看。當"蝴蝶"落在一輛汽車尾部時,有人用手機將其拍攝下來,並用一隻手作參照。
  • 體長不足兩釐米,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現身四川
    飛行能力最弱的蜻蜓 「《中國蜻蜓大圖鑑》中記載,侏紅小蜻的體長是17至19毫米之間,而這次在四川地區採到的侏紅小蜻標本的體長普遍有17毫米左右 ,最短的體長只有不到15毫米。」趙力說,按照分類來講,侏紅小蜻屬於昆蟲綱蜻蜓目蜻科紅小蜻屬。
  • 世界上最小蜻蜓現身四川,體長不足兩釐米
    飛行能力最弱的蜻蜓「《中國蜻蜓大圖鑑》中記載,侏紅小蜻的體長是17至19毫米之間,而這次在四川地區採到的侏紅小蜻標本的體長普遍有17毫米左右 ,最短的體長只有不到15毫米。」趙力說,按照分類來講,侏紅小蜻屬於昆蟲綱蜻蜓目蜻科紅小蜻屬。「紅小蜻屬全世界只有五個種,而侏紅小蜻在1842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
  • 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萌萌山鷦鶯 現身雲頂山林鴞 攝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廈觀測到,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身著褐色「大衣」,抖動著棕色尾巴,矮胖的山鷦鶯模樣萌萌噠。它的聲音奇特,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這吸引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的注意,「這是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山鷦鶯,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
  • 「超級大黃蜂」現身了 翅展達9.35釐米
    「超級大黃蜂」現身了 翅展達9.35釐米 華希昆蟲博物館發現世界最大胡蜂個體,是否為獨立的亞種有待研究 這隻超級大黃蜂體長達6釐米,翅膀展開達9.35釐米,遠遠超過了過去翅膀展開7.6釐米的世界最大胡蜂紀錄。體長6釐米 翅膀展開達9.35釐米  中國大虎頭蜂常常被人們叫做大黃蜂或大馬蜂,是世界最大的胡蜂科種類,主要棲息於亞洲東部和南部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是世界著名毒蜂之一。它們都有一個黃色的大頭,個性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