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南部中繪B5GPS商家電話地址-拓圖測繪
RTK靜態控制測量確定精度標準及選點
二是已知點誤差的傳遞。當用三個以上的平面已知點進行校正時,計算轉換四參數的同時會給出轉換參數的中誤差(北方向分量和東方向分量,必須通過控制點坐標庫進行校正才能得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時發現轉換參數中誤差比較大(比如,大於5cm),而在採集點時實時顯示的測量誤差在標稱精度範圍之內,則可以判定是已知點的問題(有可能找錯點或輸錯點),有可能已知點的精度不夠,也有可能已知點的分布不均勻。當平面已知點只有兩個時,則只能滿足計算坐標轉換四參數的必要條件,無多餘條件,也就不能給出坐標轉換的精度評定,此時,可以從查看四參數中的尺度比ρ來檢驗坐標轉換的精度,該值理想值為1,如果發現ρ偏離1較多(比如:|ρ-1|≧1/40000。
在GPS網總體設計中,精度指標是比較重要的參數,它的數值將直接影響GPS網的布設方案、觀測數據的處理以及作業的時間和經費。在實際設計工作中,用戶可根據所作控制的實際需要和可能,合理地制定。既不能制定過低而影響網的精度,也不必要盲目追求過高的精度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RTK技術的關鍵在於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傳輸技術,RTK定位時要求基準站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偽距觀測值,相位觀測值)及已知數據傳輸給流動站,數據量比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這在無線電上不難實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rtk技術已由傳統的1+1或1+2發展到了廣域差分系統WADGPS,有些城市建立起CORS系統,這就大大提高了RTK的測量範圍,當然在數據傳輸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展,電臺傳輸發展到現在的GPRS和GSM網絡傳輸,大大提高了數據的傳輸效率和範圍。在儀器方面,1.各種控制測量傳統的大地測量、工程控制測量採用三角網、導線網方法來施測,不僅費工費時,要求點間通視,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勻,且在外業不知精度如何。
選點即觀測站位置的選擇。在GPS測量中並不要求觀測站之間相互通視,網的圖形選擇也比較靈活,因此選點比經典控制測量簡便得多。但為了保證觀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可靠地保持測量結果,用戶注意使觀測站位置具有以下的條件:
實時地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數據,然後根據相對定位的原理,實時解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即基準站和流動站坐標差△X、△Y、△H,加上基準坐標得到的每個點的WGS-84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參數得出流動站每個點的平面坐標X、Y和海拔高H)。分電臺模式和網絡通訊模式。2013年1月6日,中央電視臺進行報導,隨著後一根導線跨越淮河牽引到位,「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淮河大跨越主體工程完工.運用了國際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皖電東送工程,在近200米高空,成功完成了淮河大跨越施工,再次實現了我國電網建設的歷史性突破。1000千伏皖電東送特高壓線路西起安徽淮南。
① 確保GPS接收儀上方的天空開闊 GPS測量主要利用接收儀所接收到的衛星信號,而且接收儀上空越開闊,則觀測到的衛星數目越多。一般應該保證接收儀所在平面15°以上的範圍內沒有建築物或者大樹的遮擋。
② 周圍沒有反射面,如大面積的水域,或對電磁波反射(或吸收)強烈的物體(如玻璃牆,樹木等),不致引起多路徑效應。
③ 遠離強電磁場的幹擾。
GPS接收儀接收衛星廣播的微波信號,微波信號都會受到電磁場的影響而產生噪聲,降低信噪比,影響觀測成果。所以GPS控制點好離開高壓線、微波站或者產生強電磁幹擾的場所。鄰近不應有強電磁輻射源,如無線電臺、電視發射天線、高壓輸電線等,以免幹擾GPS衛星信號。通常,在測站周圍約 200m 的範圍內不能有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電臺、微波站等);在 50m 內不能有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遞通道。 ④ 觀測站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利於其它測量手段聯測和擴展;
⑤ 地面基礎穩固,易於點的保存。
注意:用戶如果在樹木、覘標等對電磁波傳播影響較大的物體下設觀測站,當接收儀工作時,接收的衛星信號將產生畸變,這樣即使採集時各項指標,如觀測衛星數、DOP值等都較好,但觀測數據質量很差。
建議用戶可根據需要在GPS點大約 300 米附近建立與其通視的方位點,以便在必要時採用常規經典的測量方法進行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