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成12億年後出現了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植物,27億年後出現了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器的複雜細胞,40億年後有了高等動物,在地球形成45億年後智人才出現。也就是說,智人的出現至少經歷了以下7個可能性極低的過程——生命起源、光合作用、複雜細胞、性別分化、複雜動物、骨骼出現和智能突變。
我們不知道這每一個過程出現的機率有多大,但顯然,智人的演化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說明每一個過程的出現都是極偶然的。我們不妨把每一個過程的出現機率放大一些,假設是10%吧,那演化出智能生物的機率也僅有千萬分之一了。但別忘了,整個宇宙中可能出現生命的行星數量在1022顆以上,兩個數一乘,能出現智能生命的行星數也達到了千萬億顆。
這樣一算,宇宙中幾乎到處存在智能生命?但是事實卻是我們至今未找到外星人,那麼是哪裡計算出錯了?想來,應該是智能生命出現的概率遠遠不到千萬分之一。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進化史,可以看到進化有時確實存在驚人的相似性。比如已滅絕的魚龍與現存的海豚,它們在不同的時期都演化出了在水中「滑翔」的鰭肢;已滅絕的翼龍和現存的蝙蝠,都以非常相似的翼手進行飛行。
無論是已滅絕的袋狼和有袋食蟻獸,還是現存的袋鼠和樹袋熊,澳大利亞的哺乳動物普遍都具有育兒袋。這些相似性說明這些過程的出現機率是很大的,外星球完全有可能也出現類似的過程。
但是,在進化史上發揮著關鍵作用的事件卻沒有重複,它們的出現機率無限趨近於0。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藻類到被子植物,它們的光合作用從出現就沿用至今,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或產生新的機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