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早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風風火火打響,其中中國、德國、美國、英國略勝一籌,成為領導全球與病毒"作戰"的第一梯隊;研發競爭硝煙未散,接種競賽也已如火如荼開啟——此前美國政府已雄心勃勃宣布:要在2020年12月底完成2000萬例接種,如今進展如何?中國的疫苗接種情況又是如何?
450萬劑!中國疫苗接種領先全球,美國卻舉步維艱?
2020年12月15日,衛健委表示我國要在春節前7天完成5000萬重點人群1億劑次新冠疫苗接種任務,接種工作分兩步:1月15日前完成所有重點人群首劑接種,間隔2至4周接種第2劑,確保2月5日(除夕夜為2月11日)前完成全部2劑接種。需要注意的是,根據Our World In Data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疫苗接種數量上,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全球。
具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接種新冠疫苗的數量只有982萬劑,其中中國接種數量佔了接近一半,高達450萬劑;而原本雄心勃勃要在2020年12月前完成2000萬劑接種的美國,僅僅完成了279萬劑,相當於中國的一半;而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5萬的英國,其接種劑量僅為94.4萬人。
圖片來源:Our World In Data
至於美國接種工作為何與原本定下的目標相距甚遠,當地政府給出的理由是年底假期,醫院醫護人員上班時間大幅縮短,因此接種進程也開始放緩;但根據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阿希什·賈哈表示:"美國政府認為把疫苗送到各地就完事兒了,根本就沒有詳細的接種計劃。"
另據全球性市場調查公司益普索(Ipsos)早前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74%的民眾願意接種新冠疫苗,其中,中國對疫苗接種的支持度最高,達到97%;俄羅斯人的接種意願最低,只有54%;而隨著疫情遲遲未能受到控制,67%的美國人也表示他們會接種疫苗,接種意願較此前已大幅上升。
62%進口來自美國!生物試劑國產化已迫在眉睫
可以說,無論是疫苗研發還是疫苗接種工作,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領跑"水平;然而,隨著近期一項數據的出爐,一個隱憂也逐漸浮出水面。據中國新聞網1月3日報導,由中科院背書的第三方科研服務平臺喀斯瑪(CASMART)最新一期統計顯示,中國部分科研機構的中高端生物試劑嚴重依賴進口,其進口品牌交易額累計佔比達79%。
生物試劑主要是指有關生命科學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機化合物,以及臨床診斷、醫學研究用的試劑,是科研的關鍵性基礎材料,也是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技術和物質儲備——比如早前的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就屬於生物試劑範疇。
根據喀斯瑪的數據,中國進口生物試劑中佔比排名第一的是美國,份額高達62%,隨後是德國(19%)、英國(6%)、日本(6%)和瑞士(3%),而且平臺生物試劑交易額TOP10品牌也均來自這五國;從分布格局上看,我國進口的試劑有81%分布在中高端市場、19%分布在低端市場,國產試劑僅53%分布在中高端市場,47%分布在低端市場。
也就是說,與晶片一樣,中國科研用生物試劑存在較大研發提升空間,國產化建設迫在眉睫。
文 | 劉蘇林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