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添兩處大型溼地公園 總面積1.3萬餘畝

2020-11-30 千龍網

5月25日,通州發布張家灣鎮兩處溼地公園的規劃方案,利用疏解騰退後的土地將建成張家灣公園和涼水河溼地公園兩座大型溼地公園,佔地13000餘畝,將成為城市副中心新的綠色生態屏障。

再現運河水鎮景觀

根據規劃,張家灣公園的一期工程總面積4596.87畝,北起上店村,南至姚辛莊村,西至裡上路,東至京塘路,將打造人文森林、候鳥森林、溼地森林交融的園區,同時將運用海綿技術,讓公園像海綿一樣調蓄、淨化雨水徑流。從設計方案上看,張家灣公園依託大運河文化,將再現水巷茶棚的歷史風貌,適當保留園內村落肌理,營造古街村韻節點,打造「南還第一城」「萬舟駢集」等景點,再現昔日運河上繁榮景象,展示水鎮的特色景觀。

通州古鎮張家灣,位於北京東南約60裡,距通州城約15裡。因潞河(後為京杭大運河北運河)、涼水河、蕭太后河、通惠河四水在這裡匯合,猶如五指分開,張家灣位於掌心之位,故自古以來就是水陸重要碼頭。在沒有汽車也沒有鐵路的年代,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是客貨運輸命脈,人來人往、卸糧裝船、桅杆如林,張家灣也就成了京城的漕運門戶。如今漕運雖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四水匯集的張家灣凝聚了千年運河文化的精華,通過建設溼地公園的方式,這座古鎮將再現昔日運河繁榮景象。

雨水涵養的季節性溼地

與此同時,涼水河溼地建設工程一期也將同步啟動。該溼地位於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以南,總面積為8478.18畝,沿涼水河呈帶狀分布,西起京津高速,東至鎮界線,涉及張家灣鎮高營村、坨堤村、樣田村等21個村。將在範圍內建水鄉花園、延芳古韻兩大景區和懷古柳堤、紫薇映夏兩個景觀節點。園內將種植高低錯落、色彩明豔的各類喬灌木,建成後可形成綠脈連綴、水脈連通、文脈相融的自然景觀。同時還將沿河修建騎行綠道,方便市民騎行遊覽。

涼水河是北運河水系的支流,也是城南的主要排水河道,全長68.4公裡,發源於石景山首鋼退水渠,穿越海澱、西城、豐臺、大興、朝陽,在通州榆林莊閘上遊匯入北運河,其下遊段幾乎全在通州界內,約27.5公裡。去年,涼水河通州段進行了綜合治理,疏挖河道、清淤,並對老閘拆除重建。「未來,這裡既是生態優先的濱河風景林帶,又是雨水涵養的季節性溼地,還是彈性發展的郊野公園,可以有效地優化區域生態系統,為副中心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張家灣鎮負責人介紹。

工業大院騰地換綠

兩處如此大面積的溼地公園確實來之不易。張家灣曾是京東地區的工業重鎮,聚集了17個工業大院、1000餘家工業企業。2017年,該鎮啟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按照「先停後治」的原則清退遷出426家工業企業,並對761家工業企業採取停產措施。經過近兩年的疏解整治,拆除違法建設174處、建築面積143萬平方米。張家灣鎮工業大院清零。大片的土地騰退出來後,這才有了建設溼地公園的空間。

張家灣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該鎮還將啟動京哈高速以北裡二泗、上店、姚辛莊、瓜廠、施園、南許場6個工業大院騰退,全年完成拆違400萬平方米,實現京哈高速以北基本無違建。

相關焦點

  • 北京東青創新住區 在城市副中心開啟鋒尚生活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向河北省廊坊北三縣地區延伸布局,共同建設潮白河流域大尺度生態綠洲。國家利好政策的批覆和逐步落地,也為大廠等北三縣區域帶來了人口和產業方面的升級。2019年1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東遷,帶動約40萬行政部門、公務員、大學教授等高知人才入駐。
  • 溼地保護|北京:已累計恢復建設溼地8921公頃
    本號訊(9月24日)9月20日是第八個北京溼地日。隨著溼地保護和恢復力度的不斷加大,北京400平方米以上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圖片來源: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由於氣候變化、城市建設等原因,北京溼地面積一度萎縮。
  • 北京副中心奔跑這一年,亮點不斷!1萬多名職工成「新居民」
    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亮點不斷:首批市級機關單位在副中心掛牌,1萬多名職工成為副中心的「新居民」;常鳴 攝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標景觀——城市綠心,完成8000畝綠化栽植任務,共計種植各類喬灌木50.4萬株,「東方綠星」城市森林公園主體形象初顯。一年來,城市副中心還增添了永順城市公園、潮白河綠化帶公園、宋莊文化公園二期、龍旺莊公園、六環西輔路帶狀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
  • 北京溼地面積已達5.87萬公頃 溼地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加
    本報訊(記者 王斌)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北京溼地日」。9月19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南海子溼地公園舉辦「北京溼地日」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放歸了近期救護的6隻紅隼、2隻鴛鴦和1隻小白鷺。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全市400平方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
  • 我省兩處溼地公園升級為國家級
    本報訊(記者 芳旭)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全國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我省澤庫澤曲、天峻布哈河兩處國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溼地公園。至此,我省通過驗收的國家級溼地公園已達12處。
  • 冬日來臨,到溼地觀鳥去 長沙溼地總面積達4萬餘公頃
    城市中心也有野生動物樂園 據介紹,長沙溼地類型包括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溼地4種,總面積4.34萬公頃,溼地被子植物和蕨類植物70個科共302種,形成蘆葦群落等溼地植物群落54個。有234種脊椎動物,包括129種鳥類。生活著27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48種魚類。
  • 溼地公園的環境功能與規劃
    中國園林網4月13日消息:現在的溼地公園加強了人文景觀和與之相匹配的旅遊設施,各地盡力開發本地資源。現在的溼地公園已經成了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溼地公園是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
  • 溼地公園這次成「群」了!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將打造成四個景區
    2027年溼地面積達到1200萬畝,溼地公園覆蓋全省縣(市、區)溼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在保持水土、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林業廳副廳長秦群立說,河南省現有溼地942萬畝,僅佔國土面積的3.7%,低於全國水平。很多溼地明顯退化,大量溼地的水質受到汙染。
  • 三門峽:要新建四個溼地公園,在這些地方
    消息發出後,朋友們紛紛諮詢好陽河溼地公園在什麼地方?小編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好陽河溼地公園位於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境內黃河灘涂,面積6000畝,正在興建。公園將重點圍繞如意湖、柳園、千畝荷塘、楊樹林等主要景觀點,規劃配植美人梅、金枝槐、欒樹、白皮松、金絲垂柳、金葉榆等20餘種觀賞樹種,苗木40餘萬棵。
  • 北京今年將建3大溼地公園 面積相當4個北海公園
    委員建議推動永定河整治2011年起建三大公園相當於4個北海  最大城市公園帶京西3月開建  2011年3月起,北京最大的城市公園帶將在京西開建。今天上午,石景山區政協和區市政管委表示,2011年起將沿永定河蓮石湖由南向北建設三大親水溼地公園,連水域總面積相當於4個北海公園。
  • 安徽不知名的城市溼地公園,總面積4.75平方公裡,以「西湖」命名
    安徽不知名的城市溼地公園,總面積4.75平方公裡,以「西湖」命名說到旅行就不得不提到景點,旅遊愛好者對我國安徽省非常熟悉,安徽旅遊景點非常豐富,安徽省的許多山水景點、雙山、九華山、巢湖等都很有名,這些有名的景點每到節日遊客就很多,給遊客的旅遊體驗不太好,幾個小景點也很好,例如,公園是非常好的觀光地。
  • 商丘竟有恁多國家級溼地公園、森林公園,秋景美嗨了,快去打卡
    小編給您梳理一下 梁園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 梁園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主要在孫福集鄉境內,有故道灘區長12公裡,寬1公裡,約1.8萬畝,水源豐富,被定位國家級保護溼地,還被認定為國家級溼地公園,是商丘市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 中國十大最具有特色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1、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拉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市區西北,呈東西帶狀分布。地理坐標介於東經91°03′41″—91°06′48″,北緯29°39′25″—29°42′08″之間,保護區總面積1220公頃。
  • 北京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示範區已全面復工 總面積約30平方公裡
    位於溫榆河、清河交匯處,本市最大的「綠肺」——溫榆河公園示範區已於近日實現全面復工。資料圖 潘之望攝溫榆河公園位於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城市副中心上遊,是重要防洪通道,也是重要生態走廊。
  • 北京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明年「五一」對外開放,再添一休閒打卡地
    淺山梯田、溼地水鄉、蘆葦水澱、探險森林……明年「五一」,北京又將新添一處休閒娛樂打卡地:位於朝陽區孫河鄉的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將對外開放。屆時市民可以在這片規劃面積兩平方公裡的城市公園群中體驗到「鳥鳴樹巔,蛙聲一片,蝶舞青林,魚翔淺底」的自然之美。
  • 225萬畝溼地正遭"蠶食" 300原有植物種類消失
    中國園林網8月6日消息:市林業局近日組織專家對我市溼地狀況進行了翔實的調查。調查顯示,由於人為因素,我市溼地破壞相當嚴重,面積萎縮不少於25%,溼地植被損失在30%以上,有300餘種原有植物種類消失。
  • 青島溼地可分為四類 七大溼地公園揭面紗(圖)
    島城溼地可劃分為四類  根據溼地資源調查與統計結果,青島市溼地總面積127506公頃,佔青島市國土面積的11.3%。市林業局野保站高級工程師王希明介紹說,青島市溼地可劃分為4類,分別為近海和海岸溼地、河流溼地、沼澤溼地、人工溼地。
  • 北京溼地:城、殤、變
    2018年北京市新一輪溼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400平方米以上溼地總面積5.87萬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6%。與2008年的5.14萬公頃相比,面積淨增14.2%。溼地植物種類增加53種,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在溼地相繼發現。
  • 山西再添3處國家溼地公園
    本報訊 (記者 郭 鋒 張 艦)近日,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山西稷山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等3處試點建設的國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3處、國家和省級溼地公園63處,全省47.55%的溼地納入了溼地公園和溼地自然保護區範圍,溼地保護網絡體系趨於完善。
  • 減河溼地公園躋身「國家隊」
    評估專家指出,減河是典型的穿城河,也是國家海河委員會首次批覆的海河流域生態溼地示範區,試點建設過程中體現了溼地綜合體和城市人居環境的協同共生,以溼地模式實現了城市河流治理的目的,在全國範圍內都有示範意義。減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1201公頃,其中溼地面積636公頃,溼地率52.9%。溼地類型主要有河流和沼澤溼地2大類,包含永久性河流、洪泛溼地以及草本沼澤3個溼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