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COVID-19的來源又有了新說法。愛思唯爾出版的《遺傳學進展》一書中文章《Origin of new emergent Coronavirus and Candida fungal diseases—Terrestrial or cosmic?》提出,COVID-19是從太空「搭便車」到這個星球的。文中描述,COVID-19「乘坐」一種相對脆弱和鬆散的碳質隕石到達地球,並於2019年10月11日襲擊了中國東北部。文中假設帶有病毒的隕石碎片和顆粒在大約一個月至六周後抵達武漢。2019年11月底至2019年12月初,武漢地區出現了第一例由COVID-19引起的肺炎病例。
圖注: 2019年10月11日,隕石墜落吉林省松原市附近(圖片來自網絡)
這一說法與社會主流的疾病傳播途徑說法大相逕庭,一經提出便被很多科學家駁斥為「偽科學」,甚至有人直接稱之為「垃圾」。天體生物學家格雷厄姆•劉說:「如果發現一種病毒能夠在經過如此漫長的太空旅程時,經受住它所受到的輻射,並且在它著陸後仍然能夠感染人類,那將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如果這是真的,這將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開創性的發現,威克拉瑪辛哈沒有證據來支持他的說法。」
其實,這並不是文章作者錢德拉•威克拉瑪辛哈(Chandra Wickramasinghe)首次提出病毒來源於宇宙。他曾經提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也來自太空。他甚至在上世紀70年代與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合寫了一本書,名為《來自太空的疾病》(Diseases from Space)。數十年來,他一直試圖證明非典或流感等疾病都是「天外來客」
威克拉瑪辛哈從事小行星或隕石對地球撞擊的影響以及通過反覆突變促進物種進化方面研究近40年。他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提出的假設,在天體生物學中被稱為「生源說」。
「生源說」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理論,它主張生物體只能來源於先存的另一個生命,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太空。一些科學家認為,微生物可嵌入灰塵微粒中穿過星系,它們通過輕微的恆星放射線壓力從一個行星系統運行至另一個行星系統。雖然許多天體生物學家表示,放射線輻射會殺死脆弱的微生物。但是人們提出各種研究證據試圖證明,儘管周圍有高水平宇宙射線,但是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還是可以在穿越太空的長途旅行中倖存下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2007年上映影片《致命拜訪》中的情節:一艘外星飛船墜落地球,攜帶的外太空病毒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人類,並引發了疾病大流行。然而,「生源說」是否也是科幻片式的「狂想」?
影片《致命拜訪》劇照
其實,自新冠肺炎大流行爆發以來,人們提出過關於這種病毒來源的各種猜想,比如來自穿山甲或蝙蝠的「動物說」、來自實驗室的「人造說」、來自冰川凍土的「解凍說」,以及這次的「太空說」等等。每種說法皆無定論,爭論仍在持續。對此,你支持哪種說法,不妨留言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