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時報訊(記者 盛磊 通訊員 周程 周君)5月21日上午,長沙縣人民檢察院審查並提起訴訟的一起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長沙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長沙縣人民法院院長丁念紅擔任審判長,長沙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盛智擔任公訴人。據了解,這是長沙縣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案情:兩嫌犯相約山林打鳥被民警現場抓獲
2019年12月5日晚,犯罪嫌疑人謝某明、周某喜相約至長沙縣榔梨街道保家村附近的山林內,在未獲得狩獵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彈弓、鋼珠和夜間照明燈獵殺8隻鳥類,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
經湖南省野生動物專家鑑定,該8隻鳥類死體為國家保護的三有野生動物,分別為2隻山斑鳩、1隻珠頸斑鳩、2隻畫眉、1隻烏鶇、1隻白頭鵯、1隻灰背鶇。
今年2月14日,縣檢察院立案審查後,公訴檢察官在審理案件時發現該案不是一起簡單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違法行為還破壞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依法須承擔侵權民事責任,遂依照案件移送機制第一時間將線索移送公益訴訟部門。5月21日,該院依法對謝某明、周某喜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審查:兩嫌犯無狩獵證在禁獵區和禁獵期捕鳥
庭審中,縣檢察院檢察長盛智宣讀了起訴書,從案件事、證據、犯罪構成等方面進行闡述,從情、理、法三個維度發表了公訴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禁止使用夜間照明行獵。同時,《國家林業局、公安部關於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準》第二條第(十)項規定,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應予立案。
本案中,謝某明、周某喜均無狩獵證,湖南省全省禁獵區、禁獵期為2018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二人使用夜間照明行獵,狩獵鳥類8隻,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釋對非法狩獵罪的定罪標準,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二款之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涉嫌非法狩獵罪,其法定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
「你為什麼會想到捕鳥?用什麼工具捕的?捕鳥的工具從哪裡來的?你知道鳥對生態環境有哪些影響嗎?」「打鳥給妻子補身子。用彈弓捕獵。捕鳥工具從網上購買。不知道。」在隨後的公益訴訟環節,公益訴訟人分別詢問了兩名被告人,兩人均深刻認識到自身錯誤,自願認罪認罰。
啟示: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縣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謝某明、周某喜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非法狩獵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在共同犯罪中,兩名被告人均系起主要作用的主犯,依法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進行處罰。兩名被告人到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輕處罰。
最後,縣法院院長丁念紅當庭宣判:被告人謝某明、周某喜系犯非法狩獵罪,判處管制九個月,作案工具予以沒收,兩名被告人共同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3800元、修復受損生態環境費用3800元、鑑定費2000元,共計9600元,限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
縣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案中兩名被告人由於法律意識及自然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為了滿足食用野生動物的欲望,不惜使用禁止使用的狩獵方法獵捕鳥類,從而觸犯法律。
該負責人表示,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捕殺幾隻鳥並不算什麼,食用野生蛇、野生青蛙等也不少見,果子狸甚至蝙蝠都成為被食用的對象。然而,捕獵野生動物是破壞生態環境、生態平衡的行為,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向人類再一次敲響了警鐘,希望廣大群眾充分汲取教訓,不食用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為構築和諧生態環境承擔應有的責任。
□相關新聞
4人為電信詐騙架設模擬撥號設備被批捕
星沙時報訊(記者 盛磊 通訊員 周程)詐騙電話屢禁不止,通過號碼查源頭,卻發現是虛擬的。原來為逃避打擊,這些電話是詐騙犯罪分子通過遠程模擬撥號設備打來,而這些設備有專人架設、維護。近日,長沙縣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依法批准逮捕了4名為電信詐騙進行設備架設、維護的犯罪嫌疑人。
張某系「90後」,年後沒有及時找到工作,加之有借款需要歸還,在朋友輕輕鬆鬆每天有高額報酬的誘惑下,購買、架設了為網絡、電信犯罪活動遠程模擬撥號設備。該設備可以讓犯罪分子通過網絡遠程控制,而使用插入該設備的手機卡進行模擬撥號,用以網絡、電信詐騙。
2020年3月下旬,張某維護兩天順利收到報酬後,立即想到擴大規模,糾集了同為「90後」的老鄉張某孝、李某某、簡某等人,陸續添置模擬撥號設備至29臺。為逃避打擊,頻繁在湖南、江西各地更換地點,每天按照上線犯罪分子的要求,開機維護遠程模擬撥號設備。
在他們運行維護模擬撥號設備短短幾天之內,就有餘某某等人被犯罪分子遠程遙控該設備,用模擬的手機號碼,騙取了大量錢財。經追蹤,張某等4人於4月4日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
檢察官提醒廣大群眾:雖然手機卡實名制,但犯罪分子能利用技術手段,遠程模擬各號碼,希望大家在接到電話、網絡信息後,不輕信對方,通過正規渠道核實信息,不要輕易轉錢或者將驗證碼告訴對方。
檢察官也警告違法犯罪分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想通過非法手段賺「快錢」不僅難以得逞,還將失去更為重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