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肖攀峰,中國科學院天體物理博士
本文審稿:魯暘筱懿,行星物理學博士,中國天文學會會員
小夥伴們
注意啦!
注意啦!
注意啦!
圖片來源網絡
7月17日凌晨
那隻愛吃月亮的"天狗"
又要來啦!
圖片來源網絡
這次的月偏食
也是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
唯一可見的一次月食
千萬不要錯過哦
藉此機會
我們就來科普一下
月偏食!
當太陽、地球、月亮三者幾乎位於一條直線上,且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時,太陽原本該照到月亮上的光就會被地球全部或部分阻擋,不能到達月亮,月亮就會變暗,這就是月食。
月食發生時,地球正處於太陽和月亮之間,因此月食只可能發生在滿月前後,也就是農曆十五前後(望)。
圖片來源網絡
月食可分為三種: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
月亮進入地球半影時發生的是半影月食;而月亮進入地球本影時則會發生月偏食或月全食。
當月亮一部分進入地球本影時發生的就是月偏食。月偏食時,月面的部分區域被地球遮擋,接收不到陽光照射,月亮看上去就像被咬了一口的大餅,缺了一塊似的,這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天狗吃月」。
而整個月亮全部都進入地球本影時發生的是月全食,發生月全食時,整個月亮都會變成古銅色,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紅月亮」。
月偏食可分為三個階段,初虧、食甚和復圓。
圖片來源網絡
初虧標誌著月食的開始,月亮由東緣慢慢進入地球的影子,月亮和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從初虧開始,月亮就逐漸地開始「缺口」啦,並且越缺越大,直到食甚。
食甚是月面的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為接近的瞬間,此時月亮被地球遮擋的程度最大,對月偏食來說,此時月亮「缺口」的程度最大。
復圓標誌著月食的結束,月亮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月亮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東邊緣相外切。
圖片來源網絡
從食甚到復圓,月亮的「缺口」逐漸變小,直至恢復成一個圓盤。
對於月食,最簡單的觀測方法就是目視觀測,用肉眼直接觀看即可。
這次月偏食的發生時間是北京時間17日2時44分至8時18分之間,也就是17日的凌晨後半夜。
如果屆時天氣晴朗,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能看見此次月偏食,不過只限於初虧階段,只有我國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可見月偏食的全過程,其他地區只能欣賞到「帶食月落」,即缺了一塊的月亮緩緩地從西邊的地平線上落下。
所以
快約上你的小夥伴
一起來看「天狗」吃月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