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陽!人類為何盯上了這個大火球?

2020-12-06 金羊網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發射了帕克太陽探測器,這顆人造衛星將花7年時間飛向太陽。它的使命是,去到有史以來距離太陽最近的軌道上,開展對日冕的觀測!

美國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 圖/中新網

  同樣是在最近,中國科學家也公布了一個探測太陽的計劃。不同的是,要發射一顆地球衛星,「躲」在地球的陰影裡,利用「日食」原理觀測日冕。這被稱為「地掩天蝕」計劃。

  中外科學家的目標都是太陽。人類為何盯上了這個大火球?(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地掩天蝕」計劃原理示意圖 圖/新華網

  為啥要去太陽?

  說到太陽,大家會覺得,再熟悉不過了。

  人們都知道,太陽對地球很重要,它給萬物帶來光明;地球上所有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光的孕育。

  我們對太陽這麼熟悉,還有必要專門研究它?並且,這個大火球掛在遙遠的宇宙中,要研究它需要投入的費用,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文數字」!

太陽就是個大火球 圖/視覺中國

  其實,目前我們對太陽的了解非常有限,比如它為何會發光發熱,有怎樣的內部結構等,都還不太清楚。

  因為不了解,太陽還給地球帶來不少危害。比如太陽黑子活動旺盛時,強烈的太陽風會對電網、通訊、衛星、飛機、定位導航系統等造成損壞,甚至直接導致報廢、癱瘓,同時也會對人類健康造成一定傷害。

  為防範這樣的災害,人類需要對太陽的活動情況作出預報。然而要做到這些,其前提是要對太陽的活動規律、發生機理有足夠的了解。

有時肉眼也能看到太陽黑子 圖/視覺中國

  為此,人類已經做過很多努力。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向太陽發射過多顆探測衛星,如蘇聯的質子號、宇宙號衛星,美國的太陽神號、先驅號、旅行者號探測器等。

  1990年10月,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將尤利西斯號太陽探測器送入太空,將人類對太陽的觀測活動推向了新階段。

尤利西斯號太陽探測器 圖/新華網

  最近,美國NASA斥資14億美元發射的帕克探測器備受關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與之前的那些探測器有明顯的進步,其出發,有跨時代意義。

  首先,帕克探測器的軌道距離太陽非常近,它直接進入了太陽的外層大氣層。它最靠近太陽的軌道點距離太陽表面只有616萬公裡。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靠近太陽最近的一次!

  616萬公裡的軌道離太陽有多近?科學家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假設太陽和地球距離是1米的話,那麼帕克探測器與太陽的距離只有4釐米!

帕克探測器軌道離太陽更近 圖/中新網

  與帕克相比,之前人類的探測器最靠近太陽的記錄是4343.2萬公裡。這是1976年美國發射的太陽神2號探測器創下的。且這個記錄已經保持了42年之久!

  帕克在它的軌道上,將以每小時72萬公裡的速度飛行,將成為移動速度最快的人造天體。當年太陽神2號的速度只有25萬公裡/小時。

  以此速度,如果帕克探測器是在地球表面飛行,它用一分鐘時間就可以從北京飛到紐約!

  帕克探測器飛行速度驚人 動圖/央視

還有哪些未知?

  隨著對太陽的觀測和研究,人類發現更多奇怪的現象。這些疑問又吸引人類要進一步去了解它、研究它。於是有了更強烈的要飛向它、靠近它的衝動。

  比如,目前科學家已經了解到,太陽從內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光球是我們平常所見的明亮的太陽圓面,太陽的可見光全部由光球面發出。

  光球表面一個重要的活動現象是黑子。黑子是光球上巨大的氣流漩渦,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顏色顯得黑暗,其實溫度有4000℃左右。倘若把一個太陽黑子取出來,就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

太陽結構示意圖/資料圖

  色球是貼近光球的一層大氣,平時看不到,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看到。這也正是中國科學家希望發射一顆地球衛星,躲在地球陰影裡,利用「日食」原理觀測太陽的原因。

  在地球上看太陽,「日食」現象稍縱即逝,難以滿足科學家的觀測和研究需要。如果有一顆衛星,和地球公轉同步飛行,穩定處在日地延長線上,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日食」觀測數據。

「地掩天蝕」計劃的「日食」原理 圖/新華網

  色球再向外,就是日冕。日冕位於太陽的最外層,屬於太陽的外層大氣。太陽風就是從日冕中向外發出的。

  人們觀測發現,日冕上分布著一些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的暗黑區域,就像一個個黑洞,這就是「冕洞」。太陽風的帶電粒子流就是從冕洞中噴射出去的。

  帕克探測器就是要穿過太陽大氣層,直接靠近太陽日冕。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靠近太陽的一次!

日食時最容易觀察日冕部分 圖/視覺中國

  通過前期的觀測和研究,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太陽的溫度,竟然是從內向外逐漸升高的——光球頂部接近色球的地方溫度約4300℃;到了色球頂部溫度高達幾萬℃;再往外,到了日冕區,溫度陡然上升到上百萬℃!

  就像「水往高處流」一樣,太陽「外部更熱」的現象違反自然法則,明顯有悖常理,至今仍然困擾著科學家。

  這,也正是帕克的使命,它將長途奔襲,飛向1.5億公裡外的太陽,去努力揭開這一謎團!

帕克號踏上「逐日之旅」 圖/中新網

  日冕區溫度高達上百萬℃,日冕外圍也有1300℃以上,足以熔化鋼鐵,帕克探測器如何能在那樣的軌道上飛行?這正是人類以前的太陽探測所不具備的技術含量所在。

  帕克探測器有個高溫防護罩,厚達11.5釐米,由特殊的碳複合材料製成,外面還有白色陶瓷反射層,且帶有水冷卻系統。帕克在軌飛行過程中,探測器處在防護罩陰影裡,能始終保持28-29℃的舒適工作溫度。

  這,相當於人手放在烤箱中而不會被灼傷!

  帕克的另一個使命,也是困擾人類的一大難題:為啥會有太陽風?太陽風有多高的速度?太陽風暴的原理究竟是啥?

帕克號具有專門的防高溫構造 圖/央視

  神秘的太陽風

  太陽風雖然叫做「風」,其實這只是一個比喻。地球上空氣分子的流動產生風。太陽表面沒有空氣分子,卻有比原子更小的基本粒子——質子和電子,它們流動的原理和和空氣流動相似,因此得名「太陽風」。

  地球上空氣密度很大,每立方釐米有2687個分子;但在星際空間中粒子非常稀薄,每立方釐米只有幾個到幾十個粒子。雖然粒子密度稀薄,但它們的流動速度很大。地球上颱風的速度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地球附近的太陽風一般350-450千米/秒,是地球風速的上萬倍!最猛烈時甚至可達800千米以上。

  這樣的高速度,可以想見它有多麼大的破壞力!

日冕拋射帶電粒子流 圖/視覺中國

  太陽風有兩種,一種是不斷地從日冕層輻射出來,速度較小,粒子較少,稱為「持續太陽風」。另一種是太陽活動劇烈時發出的,速度大、粒子多,被稱為「擾動太陽風」。後一種太陽風的破壞力更大。

  太陽的能量在發生變化,當黑子活躍時,太陽能量增強,向外釋放的帶電粒子流也增加。這就是「太陽風暴」現象。高速粒子流闖入太空,會對地球空間產生巨大衝擊。會影響通訊,幹擾衛星,破壞臭氧層,還影響人的健康。

  科學家把太陽風暴比喻為「太陽打噴嚏」。太陽一打噴嚏,地球就會發燒!

  「太陽風」這一現象,是美國物理學家尤金·帕克在1958年發現的。這是20世紀空間探測的重要發現之一。至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人類對太陽風的物理性質有了一定了解,但一直弄不明白太陽風是如何起源和加速的。

  最近美國發射升空的「帕克」探測器,其命名正是向今年91歲的尤金·帕克致敬!這也是美國第一次用在世的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一個探測項目。

探測器因尤金·帕克教授而得名 圖/NASA

  人們對太陽風的直觀感覺,來自彗星和極光現象。

  很多人都看到過彗星,它們拖著長尾巴從夜空中划過,外形非常奇特。在古代,人們不了解這種奇怪的星體,甚至稱之為災星。

  後來人們知道,彗星的形成和太陽風有關。所有的彗星出現時,它的彗尾都背向太陽,越靠近太陽彗尾越長、越亮。這正是因為,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碰到彗星,將彗星周邊的塵埃和氣體都吹向了彗星身後。

拖著長尾巴的彗星 圖/視覺中國

  極光也與太陽風有關。但為何有時有、有時沒有?

  這也不難理解。太陽風吹向地球,但一般情況下並不能進入大氣層。因為地球有自己的防護罩,即磁場。地球磁場在太陽風的衝擊下,會變成一頭大一頭小的蛋狀,在太空中綿延數萬公裡。

太陽風作用下的地球磁場 圖/視覺中國

  但在太陽活動劇烈時,帶電粒子流速度大,碰到地球會沿著地球磁場落向兩極,地球兩極的高層大氣在太陽風的轟擊下產生放電現象,於是產生了絢麗壯觀的極光。

  科學家觀察到,在太陽風暴活躍期,一連幾天,極光現象都會很強烈,甚至在溫帶地區都能看到。

  這時候羅盤指針也會不安分起來,會發狂地擺動,因此這種效應也稱為「磁暴」。

絢麗壯觀的極光現象 圖/視覺中國

  地球的磁場防護罩也不是沒有漏洞,科學家已推算出有縫隙存在。因此地球始終處於太陽風災害的威脅之下。上世紀70年代的一次太陽風暴,曾導致蘇聯「禮炮號」空間站脫軌;1989年的太陽風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和美國新澤西的供電系統受破,損失超10億美元。

  而另一方面,蘊藏極大能量的太陽風吹向地球,也是一種潛在的能量來源,如何化害為利、將之馴服為人類服務,這也是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的內容之一!

禮炮號空間站曾受太陽風影響 圖/視覺中國

太陽風災害事件

  (以下資料整理自網絡)

  1989年3月13-14日,太陽風暴襲擊加拿大魁北克電站,電壓器被燒毀,造成該地區電網停電;很多近地衛星和同步軌道衛星發生異常、軌道改變,甚至報廢,全球無線電通信受到幹擾或中斷,輪船、飛機的導航系統失靈:日本一顆通訊衛星異常,美國一顆衛星軌道下降,美國海軍的4顆導航衛星提前一年停止服務,預警跟蹤目標丟失6000多個。

  1991年4月29日,強磁暴發生後使美國緬因州核電廠發生災難性破壞。

  1994年1月20-21日,兩個加拿大通訊衛星發生故障。

  1997年1月6-11日,日冕物質拋射使AT&T公司通訊衛星報廢。

  1998年5月19日,美國銀河四號通訊衛星失效,同時德國一顆科學衛星報廢。

  2000年7月14日,歐美一些重要科學研究衛星受到嚴重損害,日本的ASCA衛星失控,AKEBONO衛星的計算機遭到破壞。

  2003年10月28日,歐美多個重要科學研究衛星受到不同程度損害,日本「回聲」衛星失控。

  2006年12月13日,太陽風暴對我國短波無線電通信造成嚴重影響:廣州、海南、重慶通信中斷達3小時;衛星也受此影響,故障頻繁。

  飛向太陽!人類「逐日」翻開新篇章 動圖/央視

未來我們將不再為太陽風災害擔心 圖/視覺中國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丨羊城派

  欄目主持丨夏楊

  責編丨魏禮園

編輯:

相關焦點

  • 青海火球事件——「肇事者」身份調查
    約10秒後,光點變成飛行火球,拖著長尾,以接近水平的角度飛向地面。火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甚至超過了太陽的亮度。約20秒後,火球開始爆炸。在隨後的10秒內,火球相繼出現了多次空爆,在地面感受到多次明亮的閃光,瞬間將夜空照亮如同白晝。約30秒後,火球分裂成了十餘個肉眼可見的碎塊,消失在天際。
  • 人類有沒有可能登陸太陽
    太陽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氣體組成的氣團,被引力束縛在一起成為一個球形的發光等離子體。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太陽探測器「帕克」已經組裝和測試完畢,等待2018年年中發射,這將實現人類最近距離觀測太陽的記錄。它距離太陽最近僅為600萬千米,相比而言太陽半徑大約700萬公裡,這個距離已經非常接近了。
  • 太陽看上去就像一個大火球,真的能在太空中「燃燒」嗎?漲知識!
    太陽看上去就像一個大火球,真的能在太空中「燃燒」嗎?漲知識!相信大家對太陽已經非常熟悉了吧?雖然不能天天看到,但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百天的能看到,古代的人們一直都覺得太陽是圍著地球轉的,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每個時刻我們眼中太陽所處的角度都不一樣,我們能看到一些太陽在宇宙中的圖片,太陽在宇宙中熊熊的燃燒著,可是太空是真空的環境太陽怎麼能燃燒呢?
  • 美國上空出現大火球,橫跨天空發出劇烈響聲,數千人同時目睹!
    今年上半年美國上空不明飛行物新聞層出不窮,進入12月份之後,越來越多的新聞指出,美國上空再次出現了大火球,大家都在紛紛猜測,神秘火球真面目究竟是什麼呢?大火球橫跨多州,近千人同時目睹,莫非是外星人來到地球了?
  • 太陽對於人類極其重要,那太陽上有生命跡象嗎?
    太陽上沒有發現有生命跡象,太陽表面溫度約六千度,內部溫度越來越高,中心溫度可達到一千五百萬度,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命,最高也只能承受百度左右的高溫。當然在很多科幻小說裡,很多恆星上也存在著生命,這就不是我們所討論的了。
  • 「美國方舟子」為何盯上南開校長的論文?
    原標題:「美國方舟子」為何盯上南開校長的論文?華商報記者發現,截至11月18日晚上7時,PubPeer上已經有54篇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文章被質疑。這位美國女性是誰?她為何會盯上曹雪濤教授的論文?
  • 為何不能用眼直接觀察太陽?科學家:豬眼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
    為何不能用眼直接觀察太陽?科學家:豬眼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小時候做過這麼一項試驗,那就是在太陽下用放大鏡對著一張紙或者是一根火柴,幾分鐘之後,紙張或者是火柴就會燃燒起來,就是這麼一組小小的實驗,也讓大家明白太陽是有多麼大的能量。
  • 中國太陽物理學研究進展
    太陽這個大火球已經燃燒了46億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來源。然而,每天享受太陽的光和熱之餘,您是否知道,人生短短幾十年竟可見證數次太陽磁場的「大換血」?而地球上絢麗多彩的極光源於太陽上的爆發活動?這個大火球上正在發生的一切,給我們提供了研究各種極端條件下物理過程的好機會,更是我們窺探宇宙奧秘的一扇窗口。太陽是離人類最近的恆星,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顆人類能觀測到其詳細結構和物理過程的恆星,也是唯一有高精度磁場測量的恆星。因此,要解決宇宙天體磁場的起源、恆星磁活動周的形成機制,以及恆星磁活動如何影響生命起源和宜居環境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太陽是已知最直接的途徑。
  • 2020年怎麼了:澳洲上空出現「大火球」,這是不是預示著什麼?
    而在2020年以來,地球上空出現這些物體的頻率似乎多了起來,已經不是第一起了,這當然可能是一個巧合,也可能是人類的科技發達了,監測能力太強了,所以才發現了。2020年怎麼了,怪事這麼多?為何關於自然變化的事件越來越多,難道地球真的在發生巨變嗎?我們具體來看看情況,是不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 一顆彗星衝向太陽!最近預估不到140萬公裡,火球移動清晰可見
    太陽「差點」被撞擊,但沒有機會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觀察的時候,科學家們看到了這顆彗星極速前進,並且接近太陽,這個畫面是被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和美國宇航局太陽和日光層觀測站的完全捕獲到,而離太陽最近的區域不到140萬公裡,所以是非常近,我們可以在畫面上看到一顆火球清晰移動。
  • 火球划過澳大利亞 專家:系小行星碎片
    當地時間28日傍晚,澳大利亞珀斯,人們聽到一聲巨響,隨後一個火球從天而降划過天空,照亮黑夜。專家表示,這個火球極大可能是來自太空的隕石墜落地球時,穿越大氣層摩擦燃燒而形成。科學家還在尋找火球墜落後的遺留物質。
  • 都說太陽是燃燒著的大火球,那麼在真空中太陽靠什麼燃燒?
    另外呢救火的時候不要貿然的開窗,以避免空氣對流反而加速這個火勢的蔓延,這一段絕對是值得好好做筆記並且全文背誦。最實用的知識部分先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說說那些高深的、比較符合驅動的定位。都說太陽是燃燒著的大火球,然後你又說燃燒需要氧氣一類的助燃物,我的理解來講太空應該是真空的吧?不要說氧氣了,好像是什麼氣體都沒有,那太陽靠什麼燃燒?咱們先來說說你這個問題的前半段。
  • 太陽是一個炙熱的火球,如果我們用十萬億桶水,能讓它熄滅嗎?
    太陽是一個炙熱的火球,如果我們用十萬億桶水,能讓它熄滅嗎?水可以澆滅火,這個生活中的常識被大家所熟知。所以任何地方著火或者引起火災的時候都會首先選擇用水去撲滅。水火而言可以說是大千世界裡面相剋的兩個元素。
  • 太陽不是火球,因為他根本沒有燃燒!
    人們經常說,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球,燃燒了幾十億,甚至百億年之久,今天我就來告訴你,太陽根本沒有燃燒!而太陽根本不是火!,在這個反應之中,原子的種類與個數沒有發生變化,僅僅排列上重新排列了一下,這個就是化學反應的元素守恆原則!
  • 《飛向月球》: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人類的第一次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經感嘆「月有陰晴圓缺」,如果你經常「舉頭望明月」就會發現,無論月亮圓缺如何變化,月面上明暗區域的相對位置卻幾乎是不變的。月亮凝望地球的臉,從來不曾有過改變。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就一直不曾看到過它的背面。「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進行探索?
  • 一顆正在燃燒的火球,在南大洋上空划過!
    南大洋的上空,划過一顆熊熊燃燒火球?霍金預言的忠告要實現嗎?根據英國的研究人員預測,每年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大約有1.7萬枚左右,總重量大概在1.6萬千克,為何有如此多的隕石墜落我們毫無察覺呢?因為這些隕石的質量有些非常小,只有幾十克而已。
  • 太陽到底是氣態還是液態?科學家:太陽的形態超過人類的想像
    自從有了人類誕生,在全世界範圍內,太陽都是被人類崇拜的對象。西方的太陽神阿波羅非常出名,而東方也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直到現在太陽依然是地球上最被人看重的清潔能源,維持地球的基本運轉。要是失去了太陽,地球就會變成黑暗的地獄,一切的生命都會滅絕。
  • 霍金預言2030年,地球或將變成「火球」,留給人類時間還有多少?
    霍金老先生曾經提到過三條預言,目前僅剩最後一條預言還沒有實現,便是在2030年的時候,地球將會發生一場異變,關於他的說法眾說紛紜,他認為世界上的人口一直不斷增長,讓地球上的資源消耗越來越大,過不了多久地球上的資源會全部匱乏,這個時候人類再也無法在地球上生存,並且地球還要迎來一個短暫的小冰河時期。霍金災難要成真了?
  • N種方法帶你飛向月球
    03爆竹法明朝的萬戶坐在綁著古代「火箭「的椅子上,想飛上天空。火箭點燃後爆炸,萬戶獻出了生命,他成為人類「飛行」犧牲第一人。硬核知識火箭來源於二戰時的飛彈技術,本質上是利用燃燒自身攜帶的推進劑而產生強大推力的運載工具,它所產生的推力將自身加速直到克服或擺脫地球的引力。目前人類所有的月球探測,都是通過火箭將月球探測器或者載人飛船送入飛向月球的軌道。沒有碰到月球,也算成功探測嗎?
  • 天文史上的今天:一艘飛向冥王星的小小飛船
    它是人類第一顆飛向冥王星的探測器。01 很長,很冷的路1930年,冥王星由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這顆遙遠的星球每248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圈,也就是說,如果有冥王星人,那麼他大概每248年過一回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