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彗星衝向太陽!最近預估不到140萬公裡,火球移動清晰可見

2021-01-20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在太陽系之中,關於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可以說非常多,而對地球的影響也是存在的。在歷史上曾也出現過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而根據CNET科學報告指出,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和美國宇航局太陽和日光層觀測站發現最近太陽「差點」被撞了,一顆彗星直接朝太陽而去,這是什麼情況?如果太陽真的被撞擊了,肯定會產生較大的波動。

所以這也再次證明了,在太陽系之中的太空巖石或者小行星的影響非常巨大,就連太陽都難以避開它的影響。只不過這次的這顆「彗星」沒有撞擊到,所以避開了太陽的進一步波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我們來看看情況。

太陽「差點」被撞擊,但沒有機會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觀察的時候,科學家們看到了這顆彗星極速前進,並且接近太陽,這個畫面是被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和美國宇航局太陽和日光層觀測站的完全捕獲到,而離太陽最近的區域不到140萬公裡,所以是非常近,我們可以在畫面上看到一顆火球清晰移動。當然根據軌道計算來看,這個是從不到140萬公裡太陽邊緣經過,所以「差點」被撞擊到,但是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什麼樣子的天體。

當這顆彗星快速移動到太陽邊緣的時候,這顆彗星是有去無回,來自NRL和NASA的科學研究者「Karl Battams」表示,飛到這麼近距離的區域,這對一顆小彗星來說是無法生存的,會被直接分解掉。

並且如今也觀察到了——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它沒有存活下來。可以確定它在衝向太陽的時候解體了。在畫面上我們也看到了,這顆彗星的尾巴不是典型的彗星尾巴--它更像是一條布滿巨石的碎片痕跡,所以在我們太陽系最惡劣的環境中,完全被太陽輻射分解了!這次太陽也完美地避開了影響,

這就像是我們說的「近距離天體」撞擊地球一樣,都是一個概率說明,並且這顆彗星按照預估的描述來看,也是預估的距離不到140萬公裡,如果軌道變化那肯定會出現其他的影響因素。這裡其實也再次給我們說明了,太空巖石或者彗星的影響非常大,說到這裡我們就來說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的事件。

11月有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在8月發布的小行星消息之中,一顆名叫「2018VP1」的小行星可能會在11月2日接近地球,並且有可能撞擊,該小心直徑約1.98米,所以不大,同時撞擊的概率如今為0.41%,算是一個極小的概率。

之所以公布出來,它也算是一顆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不過這顆小行星就算是撞擊到地球上,那麼在大氣層之中基本能上也會被消滅掉。

所以無論它是撞不撞擊地球,我們都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太小了,如果撞擊不被分解完,我們也最多看到一些「太空火球」的事件,後期就知道這顆小行星會不會撞擊地球了。

而根據NASA的相關性數據說明,這顆小行星其實撞擊地球的次數可能還不少,基於12.968天時間裡的21次觀測認為,這顆小行星與地球有三次潛在的撞擊可能性,只不過這次較小,所以如果這次沒有撞擊,未來還需要重點關注。

地球未來有沒有可能被撞擊?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說法確實不少,例如美國宇航局(NASA)曾經發出警告,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遇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所以確實還是有必要擔心未來的小行星運動方向,雖然大部分的小行星都是被人類監測到了,但是「漏網之魚」還是不少,例如日本在今年出現「太空火球」,其實也是來自太空巖石墜落大氣層。

所以說監測並不是完美,我們只能夠降低來自太空的威脅概率,並且在2020年以來,科學界已經達成一致,要組建「小行星防禦計劃」,預計也在實施之中了,未來我們將會對發現的所有小行星採取撞擊的方式,來改變它們的雲系軌道,然後減少對地球的威脅,至於這個撞擊小行星防禦計劃能不能成功,未來幾年就知道了,所以還是挺期待的,如今正在實施也算是保護全球人類。

而在這個計劃之中,除了要求技術比較嚴格之外,其實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最為擔心的,那就是在實施小行星防禦計劃的時候,如果撞擊的小行星沒有按照標準方向改變,甚至加大了撞擊地球的可能性,那麼這種危險性就大了,這就是問題的「雙面性」,如果站在科學的角度,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這才是最好的。這就是我說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可能對地球帶來的影響。

相關焦點

  • NASA捕捉到一顆「掠日彗星」加速衝向太陽的畫面
    據外媒CNET報導,近日一顆彗星開始了一項大膽的但最終是自我毀滅的任務,因為人們看到它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急速前進。來自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和美國宇航局太陽和日光層觀測站的圖像,捕捉到了這顆所謂的「掠日彗星」接近我們的恆星的畫面。
  • 一顆彗星加速衝向太陽,迅速瓦解,沒撞上就被毀滅,剛好被拍到
    在我們太陽系有一個巨大的恆星「太陽」,還有一些環繞太陽運行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和大型的天體相比,彗星、小行星等小天體的數量非常多,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大型天體的引力而靠近某些大型天體,甚至可能會衝向大型天體的情況。在我們地球歷史上,就出現了一些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情況,如我們普遍認為,6500萬年前恐龍的消失,可能就是小行星撞向地球造成的。
  • NASA捕捉到一顆彗星像飛蛾撲火一樣徑直撞向太陽
    據外媒CNET報導,近日一顆彗星開始了一項大膽的但最終是自我毀滅的任務,因為人們看到它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急速前進。,它將以不到140萬公裡的距離從太陽後面經過。「這對一顆小彗星來說是無法生存的,」NRL和NASA的「掠日彗星」項目的Karl Battams在推特上說。這顆「太空雪球」的近距離飛掠發生在周四早上,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它沒有存活下來。Battams指出,當彗星衝向太陽時,它是如何迅速地解體的。
  • 阿特拉斯彗星(Y4彗星)的兩個碎片正衝向太陽「飛跑」
    今年,當阿特拉斯彗星穿越太陽系時,太空愛好者們一直密切關注著它。彗星阿特拉斯,也被稱為C/2019 Y4,它是由同名望遠鏡陣列系統發現的,因為這顆冰體在穿越太陽系的過程中碎裂了, 天文學家於2019年3月5日首次被發現,彗星阿特拉斯的碎片正在向太陽「飛跑」,震驚了天文學界。
  • 一顆「綠色彗星」正在靠近地球,彗尾長達1770萬公裡
    之前我們曾經說過,一顆綠色的彗星將於5月底飛臨地球,現在它來了。天文學家宣布,從今晚開始,天鵝彗星將出現在夜空中,你可以用肉眼看到它。擁有1770萬公裡長的尾巴的天鵝彗星將從今晚開始出現在夜空中,這一事件更令人興奮,因為即使是業餘天文學家也可能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就能觀測到它,以下是如何觀看本周末令人難以置信的綠色的彗星掠過的細節。什麼是天鵝彗星?
  • 直徑3.6公裡彗星向外噴發出大量迷你彗星(圖)
    直徑3.6公裡彗星大噴發孕育大量迷你後代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最近,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彗星噴發,在此過程中,一顆名為「17P/霍爾姆斯」的彗星向外噴射出大量迷你彗星。  早在2007年10月,一支研究小組便開始對彗星「17P/霍爾姆斯」進行觀測,此前曾有報告稱,這顆彗星的直徑為2.2英裡(約合3.6公裡)左右。在不到一天時間內,「17P/霍爾姆斯」的亮度增加了100萬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雷切爾·史蒂文森及其同事指出,大量碎片快速飛離「17P/霍爾姆斯」核心。
  • 飛向太陽!人類為何盯上了這個大火球?
    美國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 圖/中新網  同樣是在最近,中國科學家也公布了一個探測太陽的計劃。不同的是,要發射一顆地球衛星,「躲」在地球的陰影裡,利用「日食」原理觀測日冕。這被稱為「地掩天蝕」計劃。  中外科學家的目標都是太陽。人類為何盯上了這個大火球?
  • 一顆「綠色彗星」呼嘯而來,大氣層是太陽直徑的50%
    NASA表示,彗星阿特拉斯在穿越太陽系向太陽靠近的過程中,其亮度和體積持續增長,其大氣層足足有我們的主恆星的一半寬,這聽起來可能沒有什麼,但是當你把它放在太空中,就宛如一顆綠色的「珍珠」。彗星阿特拉斯,也被稱為C/2019 Y4,但綽號為阿特拉斯,它是由同名的望遠鏡陣列系統發現的,並將變得越來越明亮,因為它正朝著太陽的方向飛來。
  • 青海火球事件——「肇事者」身份調查
    突然,夜空中出現一個暗弱的移動光點。約10秒後,光點變成飛行火球,拖著長尾,以接近水平的角度飛向地面。火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甚至超過了太陽的亮度。約20秒後,火球開始爆炸。在隨後的10秒內,火球相繼出現了多次空爆,在地面感受到多次明亮的閃光,瞬間將夜空照亮如同白晝。約30秒後,火球分裂成了十餘個肉眼可見的碎塊,消失在天際。
  • 地球附近出現一顆新彗星,彗尾有上萬公裡長,5月肉眼或可看見
    趣味探索訊 說起出現地球附近的彗星,可能很多人會有一種似曾相識感覺,因為近期關於彗星報導比較多,不過現在有一顆彗星在接近地球中,預計在今年5月下旬在水星軌道內側掠過太陽。可能很多人以為是之前報導過的ATLAS彗星(C/ 2019 Y4),但實際上這是一顆新彗星,剛發現不久,被天文學家命名為Comet SWAN(C/2020 F8)。
  • 地球附近出現一顆新彗星,5月肉眼或可看見,彗尾有上萬公裡長
    趣味探索訊 說起出現地球附近的彗星,可能很多人會有一種似曾相識感覺,因為近期關於彗星報導比較多,不過現在有一顆彗星在接近地球中,預計在今年5月下旬在水星軌道內側掠過太陽。
  • 「霍爾姆斯」彗星突然爆發 體積已超過太陽
    圖為望遠鏡拍攝到的彗星「霍爾姆斯」(左)的照片,照片還提供了同比例的太陽10月24日,一顆名為「霍爾姆斯」的彗星突然爆發,亮度增加了近百萬倍,天文專家稱這是百年不遇的彗星大爆發。最近半個月,您可在英仙座尋找這顆奇異彗星。該彗星的彗發與彗尾結構不明顯,您可能會誤以為它是一顆恆星。據《中國日報》報導 上月底,「霍爾姆斯」彗星突然爆發,亮度增加了近百萬倍。如今,這顆彗星亮度雖然變暗,但不斷膨脹的「身體」讓其體積超過了太陽。
  • 放心啦,這顆以16萬千米的速度,衝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離開了!
    星際彗星2i/Borisov,這位來自太空深處的神秘訪客,是第一顆從另一顆恆星到達我們太陽系被確認的彗星。不知道彗星何時何地開始朝向我們的太陽飛來,但它不會停留很長時間。因為太陽的引力稍微偏離了它的軌道,但由於其軌道形狀和大約每小時10萬英裡(約16萬千米)的高速,根本無法捕捉到它,世界各地的望遠鏡一直在觀察這位稍縱即逝的訪客。
  • 如果一顆直徑2公裡的彗星衝向地球,能用核彈攔截的方式摧毀嗎?
    隨著人們對太陽系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和探測領域的不斷拓展,科學家們對彗星的起源,越來越傾向於第一種,即來自太陽系外圍和邊緣,在其它恆星的引力作用下,呈現非周期的運行方式,而當運行到太陽系內部時,在太陽引力和其它行星引力的綜合作用下,一部分被引力彈弓效應甩出太陽系之外,還有一部分被引力作用牽引,由非周期性向周期性轉變,從而成年繞著太陽運行的周期性星體
  • NEOWISE——年輕人的第一顆大彗星正式來臨啦
    ,NEOWISE彗星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近日點)存活了下來。7月3日,NEOWISE彗星距離太陽4400萬公裡,當時它的溫度高達593攝氏度。此後,由於彗星與行星軌道平面的強烈軌道傾角,它先是向東北,然後向東快速地運動,在接下來的幾天迅速脫離太陽附近。天體攝影師Chris Schur7月5日在Arizona州的Payson發現了NEOWISE彗星。「這顆彗星還是那麼令人驚嘆,它的彗尾從約30公裡外的高原上升起。
  • NEOWISE——年輕人的第一顆大彗星正式來臨啦
    SWAN彗星不同,NEOWISE彗星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近日點)存活了下來。7月3日,NEOWISE彗星距離太陽4400萬公裡,當時它的溫度高達593攝氏度。此後,由於彗星與行星軌道平面的強烈軌道傾角,它先是向東北,然後向東快速地運動,在接下來的幾天迅速脫離太陽附近。天體攝影師Chris Schur7月5日在Arizona州的Payson發現了NEOWISE彗星。「這顆彗星還是那麼令人驚嘆,它的彗尾從約30公裡外的高原上升起。
  • 肉眼可見:年輕人的第一顆彗星Neowise正劃破天際
    這可能是大部分90後和00後看到的第一顆比較明亮的彗星。彗星C/2020 F3 NEOWISE(簡稱Neowise),是天文學家在2020年發現的第三顆彗星。天文學家們稱它可能會成為肉眼明顯可見的一顆亮彗星,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會變得更加明亮。
  • 新發現一顆彗星,軌道周期5467年,上次造訪太陽在公元前3447年
    趣味探索訊 今年2月下旬,加拿大安大略省業餘天文學家Roman Kulesza試圖在夜空中尋找一顆新發現彗星,結果一無所獲,但Kulesza並沒有就此放棄,因為隨著時光流逝,彗星將越變越亮。3月14日,Kulesza終於用5英寸折射望遠鏡拍到一張非凡照片,照片顯示,在群星之中有一顆翡翠綠彗星,它就是ATLAS(C/2019Y4)彗星。Kulesza驚訝說,昨晚ATLAS真的變亮了許多,亮度可達到+8等,望遠鏡終於能捕捉到它了。
  • 4公裡寬的一顆小行星,正以每小時3萬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
    所以世界各國天文機構,密切關注著每一顆接近地球的地外小行星。 現在就有一顆寬度將近4公裡的地外小行星,正以每小時3萬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叫1998OR2,他是今年備受天文界關注的一顆地外小行星。
  • 彗星特殊附屬物的重要作用,何時能看到另一顆彗星?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看到一個明亮又結構奇異的彗星,那也許是一個可以發展出四分之一的尾巴的彗星或更多的天空。可惜的是,這些對象都沒有預先告知具體會何時出現。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當我打出這些詞的時候,這些彗星中至少有一顆正在向內太陽系發展。